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到了年底,科技界真没啥看点,没新机、没新技术,甚至连瓜都没得吃,真的枯燥...
然而就在老狐百无聊赖刷新闻的时候,突然刷到一条非常劲爆的科技爆料:
OPPO首个自研芯片将于12月14日正式亮相!
这下子国内靠前的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研芯片,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说起自研芯片,大家肯定会跟国产芯片大哥麒麟作比较,很可惜,OPPO这次发布的芯片并不是海思麒麟那种SOC芯片。
而是定位独立NPU,基于台积电6纳米工艺打造。
嗯,CPU、SOC勉强知道是什么,但这NPU到底是个啥?
NPU中文叫神经网络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海量的AI数据,看完这解释很多朋友还是不太懂这NPU到底有啥作用。
简单来说,NPU就像手机的小助手,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这些任务都是CPU所不擅长的。
例如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让手机变得更省电,或者在大家拍照的时候,智能分析场景以及光线,自动优化相机参数的设置,免去各种修图的麻烦。
可是,很多人看到这不是SOC芯片后,就立马开启嘲讽模式。
虽然不像CPU部分能对整体性能实打实的提升,但一个好的NPU,对用户体验的提升同样是巨大的。
苹果手机这么好用,NPU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且就算是NPU,也不比研发SOC简单多少,只是定位不同而已,所以键盘侠真可以省省了,不是所有芯片都要对标苹果A15的。
而且现在国内厂商真不走自研SOC这条路了,毕竟有海思麒麟作为案例。
哪怕把芯片做得再强,只要生产环节没搞定,始终还是要看别人脸色,说白了,米国一句话,直接就可以把所有努力化为泡影。
这从小米造芯的转变就可以看到,一开始小米的澎湃芯片就是定位自研SOC的,毕竟华为能把麒麟做出来,那么小米也觉得自己能做成。
可当年的澎湃S1出来之后,工艺比友商落后一代,而且只支持移动4G,不支持全网通,这对一台手机来说,肯定是不及格的,所以销量扑街也是很正常的。
最大的问题是,在澎湃S1表现不佳之后,小米并没有再推出新款的澎湃SOC,整整4年后,才推出澎湃C1ISP影像芯片。
自研SOC真的是一条不归路,没有巨大的投入是不可能成功的。
当年华为的K3V2处理器表现也是非常糟糕,发热跟兼容都做得特别差。
但华为没有因为一款处理器的失败就放弃,而是根据当前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过了这么多年的摸爬打滚,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麒麟一开始也不是奔着自研SOC方向去的,它最初也是从自研ISP模块起步的,就像现在的小米一样。
所以,现在小米放弃了自研SOC的路线,转而做ISP模块,其实是更合理的选择。
不止小米,大厂vivo前段也发布了自研的ISP芯片,搭载于自家的最新旗舰X70Pro+,成为了下半年非常亮眼的拍摄旗舰。
到现在的OPPO自研NPU芯片,虽然不是ISP芯片,但同样具备影像方面的功能。
而且采用的是6nm的工艺,可实现的功能可太多了,实际值得期待。
不仅自研芯片发力,OPPO在前段时间发布的内部文章中,提出了三大计划。
其中有芯片开发的“马里亚纳计划”(世界最深的海沟),目前芯片团队已经超过了人,虽然比不上海思麒麟团队多号人,但有这个规模已经难得了。
除此之外,还有软件工程和开发者支持相关的“潘塔纳尔计划”、云服务相关的“亚马逊计划”。
虽然目前还没看出多大的成效,但把钱花在这些地方,总比拿来搞营销,或者请代言人来得值!
从这一系列的铺垫可以看出,现在国产手机厂商的技术路线,都是非常接近的。
先研发基础的、辅助性的芯片过渡,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练练手。通过不断地研发和改进,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等国内的芯片生产技术突破后,就能无缝地衔接到自己的自研SOC上,这未尝不是一条更合理务实的技术路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xzqh/1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