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18907.html.7.26
年7月26日,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接受乡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情暖长乐,宜居家园”志愿服务队一行来到球王故里,举行“薪火相传,信仰之旅”暑假爱国主义教育之球王故里“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站”揭牌仪式!
李惠堂旧居,又称李惠堂故居、联庆楼、四角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老楼村。是李惠堂父亲李浩如于清光绪十八年(年)所建,总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名为“联庆楼”,即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横陂镇老楼村的四角楼,于光绪18年()所建,结构为客家地区常见的“四角楼”式民居,楼高两层,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面宽五间、三进深四合院布局,左右各置一幢横屋,四角分置四层炮楼,背后筑一层围屋,门前设晒谷坪、照壁、左右转斗门和半月形水池。该楼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惠堂(-),字光梁,广东五华人,著名足球运动员。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从17岁开始足球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亚洲足坛,被球迷和香港媒体亲切的评为“亚洲球王”。他不但是战前罕见的中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也是当时公认的中国足球第一人。年7月4日,李惠堂因病逝世,享年74岁。据统计他在各项足球比赛中,共射进个球,与巴西的里登雷克、德国球星盖德穆勒、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五大巨星。
01
志
愿
活动过程
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里,志愿者们怀着对李惠堂先生崇敬的心情参观李惠堂故居。我们看到故居仿佛看到李惠堂先生当年在这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情景,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踪迹。在逐渐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李惠堂故居是历史的见证人,在阳光下静静地诉说当年的场景。
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中,讲解员详细介绍了李惠堂先生的事迹,志愿者们认真聆听。
据讲解人介绍说,李惠堂6岁回五华,每天早上要把皮球踢进去10个才肯吃早饭,皮球踢烂了就摘柚子来踢,从小日以继夜地练习球技。
18岁代表国家出国参加比赛,有足足25年的足球生涯。曾参加大运会一举夺得四个冠军。李惠堂先生身高接近一米九,他的卧射技术让世界球王贝利都自叹不如,一生进球数比贝利多一千二百个,百分之六十的球再射入球门是都是擦球柱而进的,百分之二十的球是从球门的四个角进的。
年香港沦陷李惠堂回到五华后,组建球队到各地义演,足迹最远到达四川;将义演得来的钱全部捐献给国家支持抗日。李惠堂房间的首幅对联内容为:“认认真真抗日,随随便便过年”年,汪精卫伪政府将李惠堂欺骗至南京让他参加伪满州政府的庆典,李惠堂婉言拒绝。为避免李惠堂遭到汪精卫政府的毒害,南京地下党用尽一切办法连夜将他护送回五华。李惠堂先生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青年认真学习,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要做感恩人。
参观结束后,志愿者们满怀激情感受在李惠堂先生当年在这踢球的乐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李惠堂先生的敬仰之情。
02
志
愿
活动结尾
我们服务队队长李文锋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传递我们服务队秉承着坚持努力的精神以及对这次活动的重视。
学生志愿者张俊、李宛玲、李家华分别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传达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操。
梅州五华是足球之乡、球王故里,足球文化底蕴深厚切实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致敬英雄,为的是继承英雄意志,日后能更好的前行。而对于中国足球来说,球王李惠堂的名字始终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指引着新一代的足球人努力奋进。
图文:陈福梅,蔡炽潘
编辑:周丽珍,丁利峰
责编:李海军,张新丰
审核:李文锋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ddqh/10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