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是今年大年初一贺岁档上映的一部电影,导演是执导过《湄公河行动》的香港著名导演林超贤。电影主要根据年的也门撤侨事件改编,影片主要讲述了在一个虚构的国家伊利亚共和国爆发了内战,中国海军A导弹护卫舰临沂号奉命远赴伊利亚共和国撤出中国公民,在撤出中国公民时其下属的蛟龙突击队深入敌穴,英勇作战,最终把中国公民全部解救还顺带手化解了一场核危机。
作为一部由海军鼎力支持的战争片,《红海行动》堪称近年来我国主旋律战争电影的巅峰之作。全片剧情紧凑、节奏紧张、场面火爆,视听效果俱佳,全程无尿点,说实话如果不是里面的主角都是中国人,你很容易会把这部电影误认为是一部好莱坞大片。当然里面有大量残肢断臂的镜头、本身较为残酷血腥,不太适合全家人一起过年观看,由于档期问题,虽然我认为其制作水平在《战狼2》之上,但是最终票房无法超越《战狼2》。
作为一个军迷,我本人一直认为战争片一定要避免出现两个误区:
一是弱化战争的残酷性,甚至将敌人弱智化、卡通化。而现今中国绝大多数的抗战神剧都犯了这个毛病,他们都喜欢把日本侵略者表现的非常愚蠢,主角好像打游戏一样就可以轻松击败他们。这样做是非常非常愚蠢的行为,如果日本人是一群白痴的话,那被他们打下了大半个中国的我国军民是什么?而且这样弱化战争的残酷也会让很多人轻视英雄的伟大牺牲,并因此出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险状态。前几年著名公知大V“作业本”侮辱邱少云的事情其实也是一大群平日里把性格交给星座、把真相交给公职、把思想交给舆论、把信仰交给考试,最后一边信誓旦旦振振有词的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一边又岁月静好凄婉忧伤的感慨听了很多大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新生代智障在脑残抗战片以及别有用心的人的引导下酿出的恶果。
二是只去体现战争的残酷性,完全不去描写战争的正义性和英雄献身的必要性,这一点以现阶段的美国战争片和我国某些大导演的战争片为主。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史血腥的、战争也是黑暗的,这毫无疑问。但是战争的存在有他所必需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我们不反抗就只能乖乖的给日本人做奴隶,吃混合面,去部队当“马路大”,躺万人坑,挨家挨户的去集中营不就不用打仗了,可是这样能行么?现在的美国战争片就逐渐走向这一误区,絮絮叨叨的谈论所谓人性人权的圣母情节,可他们却并不知道,美国人民能够过上强大富裕的生活都是依靠那支天下无敌的美军,正是他们不畏牺牲的充当世界的搅屎棍,才让美利坚成为了无数人趋之若路的世界灯塔,才奠定了美利坚这一百年的霸权,影片里再也没有了《拯救大兵瑞恩》的英勇无畏和一往无前,没有了《黑鹰坠落》的永不放弃和舍生取义,剩下的只有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如同行尸走肉的腐烂躯壳。
在红海行动中我欣喜的看到了导演对于这两点的把握十分到位,影片中既有战争的残酷血腥,断臂残肢到处都是,解放军战士宛如在地狱中挣扎,尤其是三名战士被困楼上的那个场景,结合在此之前“糖”的那个细节,在那一刻都展现了他们作为人而不是军人的本性,令在场的观众都发自内心的心疼解放军战士,很多女性观众甚至都不太敢看。此情此景我想起了年美军索马里摩加迪沙之战,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狙击手兰迪·舒加特和加里·戈登自愿冲进重围支援被击落黑鹰直升机的驾驶员,最终双双战死,索马里民兵拖着其中一人的尸体游街震撼了整个美国社会,由此美国政府做了历史上极少数堪称丧权辱国的事情:释放了所有被俘索马里艾迪德政府官员,全面撤出索马里,只为了能换回阵亡的三角洲狙击手的尸体和直升机驾驶员。而这就是真正的战争,无论多么英勇无畏的战士最终都只能成为战场上的炮灰,他们用血肉之躯去筑起捍卫祖国和平的铜墙铁壁,我们对此理应心存感激,政府官员可以不在乎军人的生命,但是人民必须在乎。同时这部影片对于解放军的英勇也是不吝笔墨的刻画,女机枪手把防弹衣给了平民自己在子弹打光之后掏出匕首准备继续作战,通讯兵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开启通信终端,影片最后甚至出现了影射年中美海上军事对峙的画面,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们展示我们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民海军。
与此同时,《红海行动》也着力刻画的一个个冷酷狡猾,经验丰富的反派,从大BOSS再到“一只耳”狙击手,以及蝗虫一般打不完的杂兵,他们每一个都是那么的凶悍,当蛟龙队员们最终击败他们的时候感觉所有人的松了一口气,让人们更加感慨军人不易。而且不仅反派很出彩,里面负责饰演被恐怖分子抓到强迫做汽车炸弹的外国大叔同样是演技炸裂,看他的表演完全就像是在看真的无辜群众被安炸弹去做炮灰的感觉,让在座的每一位都无比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谈了那么多优点了,《红海行动》也有他的美中不足,第一就是打斗场面过多,中间缺乏适度的抒情或者搞笑文戏来让观众放松一下心情,导演基本上就是想说如果不是剧情需要,老子会把文戏砍得连渣都不剩,整场影片接近分钟,文戏不会超过20分钟,导致观众持续不断的肾上腺素飙升,当影片最终结束时候皆有疲惫的感觉。
第二点不足和《黑鹰坠落》一样,这部电影由于其本身着眼于多个场景的平行蒙太奇手法展现战争场面,所以有天然的对人物描写刻画不足的缺点,再加上统一的军装和满面的污垢,给人一种看葫芦娃的感觉,电影看完了一个人也没认出来,这也是我个人认为《红海行动》相比于《拯救大兵瑞恩》还差着一些的地方,同样是战争片的《拯救大兵瑞恩》对于角色刻画显然更加入木三分,米勒上尉、狙击手杰克逊、医疗兵韦德等角色性格特点鲜明,人物形象饱满。当然这不是导演水平不足,而是电影拍摄手法的限制所带来的先天不足。
第三点就是很多军事细节明显有问题,比如那个毒刺没打中美洲豹直升机就在空中拐弯回来打中。作为最早批次的A护卫舰临沂号用的近防炮是近防炮而不是近防炮,A导弹护卫舰是在17艘黄冈号上才开始装备这种性能更为强大的近防系统,这里明显是拿后批次的A来客串前批次的临沂号结果出BUG了。
虽然有这样的美中不足,但是白玉微瑕,《红海行动》仍然无愧于近几年来我国主旋律影片的巅峰之作,也为未来主旋律电影打开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希望未来我们还能拍摄出更多这样的优质影片来展现新时代解放军的风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ddqh/1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