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m.39.net/pf/a_6320392.html“在爸那儿,千万别说我出国维和的事,容易刺激老人。”
年5月21日傍晚时分,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即将从大连国际机场登机启程,王永军利用点滴时间反复叮嘱妻子。
“过段时间,如果爸非要见你咋办?”妻子张蕊在电话里焦急的追问着。
“爸的身体状况你最清楚,瞒不住也要瞒,实在不行就说我到北京出差一年……”
虽然那端已经传来电话挂断的滴滴声,可王永军紧锁的眉头依旧没有展开,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
王永军与外国军事观察员合影
在战火硝烟中执行维和任务
年6月,他远赴布隆迪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首次出国维和,刚抵达布隆迪首都布琼布拉的第三天,正赶上联合国组织的业务培训。
吃完晚饭,他和一个同事在回住宿小区的路上,突然被出现的6个身材强壮、手握木棒的黑人围住了,两方力量悬殊,动武解决肯定吃亏。
王永军沉着应对,一气呵成在原地打了一套拳,并摆出中国功夫的格斗阵势,并用英语表示:“你知道中国功夫吧,我是中国军人,请不要自找麻烦!”
6个黑人看着眼前的架势,似乎听懂了王永军的意思,顺势让开了道路。
年2月17日,与外国军事观察员在任务区合影
那次差点被抢劫的险情虽然被王永军机智化解了,但也给他敲响了警钟,在战乱国家恐怖袭击、地雷爆炸、暴徒劫持时有发生,目睹的状况比想象的要危险得多。
在他抵达布隆迪穆拉维亚省任务区的前一天,5名不明身份的持枪暴徒劫持了3名外国军事观察员,个人所有的物品被洗劫一空。
联合国正设法营救他们的同时,王永军临危受命被联合国任命为军事观察员特别行动小组组长,他并没有因为危险而退缩,继续带领多国军事观察员接替了观察站工作。
在联合国担任军事观察员,主要任务是向联合国观察与报告战乱国家武装派别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捍卫和平、保护平民、指挥决策提供依据,是任务区机关获取情报信息的主要渠道。
年3月31日,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按照联合国相关规定,观察员不准携带武器,而且要每天开车到危机四伏的辖区内巡逻,走访部队、警察、部落、百姓等,同时了解各部队动向、社会治安、百姓疾苦等。
只有把忠诚举过头顶的军人,才会把生死踩在脚下。
一次,他与同事开车赴任务区巡视时,前方突然遭遇地雷爆炸,随着一声巨响,巡逻车的前挡风玻璃被震裂,头戴钢盔、身着防弹衣的他,凭着自我保护的本能,死死地踩住刹车,头却重重地撞在方向盘上,那次他和同事又一次幸运地躲过一劫。
在国外担任军事观察员,面临的考验不仅仅是这种生死攸关的场景,和当地人、外籍维和战友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交流同样是一个难题,一不小心就会造成一种冒犯。
王永军与多国军事观察员合影
而王永军都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开展工作,并用真诚与热情化解了诸多沟通难题,将所属各国军事观察员同事团结在一起,共同在战场硝烟中守护和平。
长时间身处爆炸袭击频发、武装势力对峙、恶性疾病肆虐的复杂险境中,王永军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饱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煎熬,这位维和战线的老兵经历的太多太多。
在异国他乡与死神擦肩而过
年2月,王永军圆满结束了在布隆迪的维和任务,联合国专门向我国发出请求,商请让他转赴刚果(金)担任军事观察员。
他没有来得及看上一眼分别8个月的家人,没有提任何的要求,就按联合国要求的时间直接从布隆迪飞赴刚果(金)。
他所在的任务区是卡莱米镇尼云祖村,属于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交火隔离区、对峙缓冲带,方圆公里连一条公路也没有,进出都得乘坐联合国直升机。
王永军与当地儿童交流合影
这里没有联合国维和部队,只有他们6名来自6个国家的军事观察员,每天要对30公里以内的地段进行巡视。
乡村土路凸凹不平、水坑遍布,陷车扎胎时有发生,随时有触爆地雷、车毁人亡的危险。
王永军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解决,每周直升机送来的只有发电机用的油料和每人每天仅有的1.5升瓶装水。
他每天都要到几公里外的河里取水,主食只有黑面包,最好的菜就是番茄酱炖鸡块,一吃就是三个多月。
由于没有绿色蔬菜和充足的营养补充,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直线下降。
王永军走访任务区当地百姓
一次在巡视的路上,王永军突然感到全身乏力、一阵发冷,当他坚持完成任务回来,全身已经被汗水浸透,不停的发抖。
在低矮潮湿的土坯房里,他一人蜷缩在床上打着寒战,体温高烧到了40度,屋里的棉被、毛毯和衣物所有能御寒的东西都盖在身上,仍旧无济于事。
王永军与当地儿童合影
当时村里没有就医条件,王永军无法判断自己得了什么病,只能把退烧药、感冒药和抗疟疾、消炎药,一口气全吃进去。
就这样吃了3天、躺了3天,每天只喝一点水,吃一点饼干,凭着个人的意志,硬是奇迹般的挺了过来。
后来听医生说,他当时患的可能是恶性疟疾,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他回忆说,“那次经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人直面死亡的孤单和无助,如果当时有一点放弃的念头,也许就再也见不到家人了”。
王永军在走访中与当地儿童合影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只有完美释放,人生才会充满光彩。
王永军先后参与监督了两个国家的总统大选,还挽救过身受重伤的非洲儿童,帮助过许多非洲民众,在他身上充分彰显了中国军人的忠诚和责任。
著名诗人艾青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异国他乡,相隔万里,非洲任务区信号也不好,常常半个多月和家里失联,王永军太想念家人了,妻子也是在担惊受怕的煎熬中度过,多少次在恶梦中惊醒。
当他回到祖国,踏上离开18个月的土地,头发几乎掉光,体重也掉了十多公斤,整个人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唯有目光更加坚定有神。
九岁的女儿看着面前脸庞黑瘦、略显陌生的父亲,躲在母亲身后怯生生地喊了一声:“爸爸!”
年迈多病的老父亲上前一把拉住他的手,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心疼地说:“儿子,咱回家吧!以后哪也不去了!”
在使命召唤时斗罢艰险再出征
十年后,当再次接到远赴非洲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命令时,这位先后在非洲两个任务区连续工作18个月,两度获得“联合国和平勋章”的老兵,毫不犹豫地整装启程再出征。
年5月28日,中国第二批赴马里维和部队警卫分队副队长闫室先,与前来轮换的警卫分队副队长王永军(右一)一同看望营区驻地布尔贡杰村村长伊萨曼德,并为其送去急需的药品。
年5月22日,一架联合国小型机稳稳降落在西非马里共和国加奥机场,机身上的UN标识分外醒目,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官兵踏上异国他乡,开始了维和之旅。
刚一下飞机,热浪席卷着黄沙直往脸上扑,瞬间让人喘不过气,尽管出国前做好了充分思想准备,可眼前满目的疮痍、不通的语言、炙烤的高温和到处荷枪实弹的人员,还是让维和官兵嗅到了实战味道,情绪也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
联马团司令罗莱斯加尔德将军走访参观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营区,警卫分队副队长王永军(右一)担负现场翻译工作。
身体清瘦、两鬓有些泛白的王永军走在队伍最前面,他一边用流利的英语与联合国官员反复交涉,一边有条不紊地指挥部队卸载物资,协调人员蹬车前往中国营区。
作为有着两次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经历的维和军人,王永军对这片炙热的非洲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
打开手机朋友圈,“重返非洲”成为王永军在国外发的第一条状态,下面还压了两张照片,可能是刚下飞机时拍的,脸上的微笑让人看到了几分自信、几分从容。
年12月10日,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在加奥市举办“中马友谊活动日”,向加奥市残疾儿童中心捐赠学习用具和生活物品,警卫分队副队长王永军(左二)和军民合作处处长莱屋·保罗少校共同参加捐助活动。
军人的价值与风险为伴,与牺牲相连。
马里是联合国公认的局势最复杂、环境最危险、条件最恶劣的任务区,面对近50度的高温、频袭的沙暴和每天不断传来的伤亡通报,王永军总是在最需要时出现在任务的第一线,与战友坚守战位、不畏艰险、化苦为甜,在马里维和战场树起了中国军人的好样子。
图为联马团东战区司令卢梭准将为警卫分队外事副队长王永军授勋
首次组织实弹战术演练,王永军现场对科目专业精准翻译讲解,联马团司令罗莱斯·加尔德将军听后称赞道:“这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部队,不愧为战区的王牌力量,我们要号召各国分队学习中国警卫分队的训练模式。”
年10月29日,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在加奥市举办“中马友谊活动日”,向加奥市一所小学捐赠学习用具和生活物品,警卫分队副队长王永军在活动中发言。
年“八?一”建军节庆典活动中,王永军负责迎接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联马团司令和各国分队指挥官、中使馆等来宾的外事协调。
在检阅中国“蓝盔仪仗队”、参观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馆、观看军事科目表演过程中,他全面详细向外宾翻译介绍中国维和部队、传播交流中国军事文化。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蒙依?哈姆迪在现场评价:“中国分队是其他分队的典范,你们为马里和平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
年10月29日,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在加奥市举办“中马友谊活动日”,向加奥市一所小学捐赠学习用具和生活物品,警卫分队副队长王永军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看望慰问营区驻地布尔贡杰村村长伊萨曼德,王永军在低矮闷热的土坯房内,与90多岁高龄的老村长促膝长谈,并送去了急需的药品和生活物资,老人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感谢中国朋友,中马友谊长存。”
走访加奥市政府、区政府了解当地社情民情,王永军与当地官员密切沟通联络,在复杂形势中宣扬中国和平立场,展示军队和平形象,得到了“伟大的朋友、真诚的兄弟”评价。
年12月10日,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在加奥市举办“中马友谊活动日”,向加奥市残疾儿童中心捐赠学习用具和生活物品。图为警卫分队副队长王永军向孩子们捐赠印有中英文“中马友谊世代长存”的T恤衫。
走进驻地营二小学举行慰问捐助活动,王永军与战友一起为孩子们送去学习文具和生活用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传播中马友谊的和平使者。
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还在继续,王永军这名维和战场的老兵豪情满怀,阔步前进。
他在自己的维和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别人的书只是注解,自己的书才是原著,只有用心书写和平使命,才会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才会拥有最幸福的人生。”
来源:绿洲哨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ddqh/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