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是几级医院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人生何处不心理,待我为你八一八
文
无才姐
授权自《女子无才便留德》(wucai6de)
在德国学校里,成绩好未必是件好事。头悬梁锥刺股在这里没什么市场。相反,成绩太好会被鄙视。德语里有个散发着浓浓柠檬芳香的词Streber/in,形容野心勃勃,一门心思往上爬的人。中国孩子被称作Streber/in的概率很大,因为他们都太会读书了,都还没怎么野心勃勃呢,一不小心就考得太好了,你说捉急不捉急!尤其是在青春期,Streber/in被同伴排挤的可能性很大,日子很不好过。如果偏偏又长得瘦小,性格害羞内向,还戴副眼镜喜欢思考人生,完了,不就是校园霸凌的完美对象么?这题怎么破?唯有秀肌肉。毕竟,秀智商惹恼别人可能会挨顿揍,要是秀肌肉惹恼别人。。。别人也不敢表现出来。而且,在德国这个全民健身狂热的国家,如果运动方面“有点东西”,立马就能和周围人打得火热,混入主流社会不是梦。没有什么不是一场球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那就两场。
01
德国人对孩子的学习一佛到底,但对孩子的运动从来都是鸡血满满。在德国,没有一个孩子可以逃得过奥林匹克精神的召唤。不是奥林匹克数学,谢谢!他们的“起跑线”是真的要跑,拼体力的那种。每个孩子出生后第一件事,就是每天趴着练习抬头。小米那时候懒得要命不肯练习,头睡偏了,还被医生抓去做了理疗。每次理疗过程就是花式抬头,以至于她现在每次脖子一梗跟我倔的时候,我都怀疑是不是当年治疗过度了。再大一点就得开始爬。和中国人不同,德国人很少抱孩子,在家都是用围栏圈一块地,让孩子随便运动。我管这叫“圈地运动”。无论春夏秋冬,婴儿们都在地板上像闪电一样爬行,来去如风。那粗壮的大腿、强健的手臂、销魂的腹肌,常常令我心旌荡漾,热泪盈眶:多好的扫地机器人啊,还会卖萌!如果运气好的话,这个时候可以入托了。在托儿所里,你娃能说会道会数数,并不能在老师心中激起一丝涟漪,但要是你娃哪天学会了什么高难度动作,接娃的时候你会见到老师最激动的表情!无论内心有多么迷惑,你都只能跟着瞎激动,不然就显得不解风情。不仅如此,每半年幼儿园还会给出一份报告,又是数据又是图表,详细记录你娃大动作完成了多少,小动作完成了多少,在婴儿界处于怎样的水平。请一定要珍惜这份报告。因为在学校里永远不会有老师告诉你,你娃的成绩在班里处于什么水平。他们对学习的重视还不及对运动的十分之一。记得大麦小学入学考试之前我有点紧张,跑去问老师如何才能加强德语语法。老师说那都不是个事儿,反正小学会教。放心吧,你女儿会劈叉,倒立,翻跟斗,你还担心什么?我???我女儿要报考的是杂技团吗?小学第一次家长会,气氛紧张而热烈。家长甲:体育课一周几小时?家长乙:什么时候开设游泳课?家长丙:有足球训练吗?家长丁:篮球学不学啊?直到家长会结束,也没有一个人问到和学习有一毛钱关系的问题。我按捺不住,弱弱地问了句:贵校升学率多少?瞬间空气就凝固了,大家惊异地看着我,仿佛我走错场子了,这里是体校。班主任扶了扶眼镜,告诉我从来没有人统计过升学率。好吧,这就是传说中全市口碑最好的小学之一。如果不是德国人对好学校有什么误会,那么误会的就是我们。如果要看升学率的话,哪个小学都没这种东西,只能靠家长自己统计。怎么统计呢?等你娃考完了就知道了。你会在最后一刻弄清楚这个神秘班级的孩子们最后都去了哪里。大麦上了小学,我才明白幼儿园说的让我不用担心是什么意思。每天一下课,操场里都是一群群跑跳攀爬、筋斗乱翻的猴子,哦不,孩子。大麦秀了一把单手空翻,就成功出圈了,相当于上了学校热搜。有个男孩劈叉劈得比她还直,也出圈了,吸得女粉无数。还有个男孩可以倒立用手行走十几米,那可不得了了,立马引起轰动,成为全民偶像。在中国,成绩好就可以横着走。在德国,成绩是个什么鬼?你有炽热的肱二头肌吗?大麦在学校的江湖地位从来就不是靠考试考出来的,而是靠耍杂技耍出来的。和她最要好的那些孩子们,不是拿过游泳金牌,就是得过长跑冠军,没有一只弱鸡。如今大麦上了中学,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依然是那些跳绳跳出花来、俯卧撑一口气一百个的运动健将们。反正,四肢必须发达,头脑各位随意。02话说,大麦会单手空翻这件事并没有让我感到意外。谁让我是入乡随俗小能手呢?德国孩子玩过的,我家两只小的一样也没落下过。大麦两岁不到,我就送了她一辆跑车。严肃一点,这个学名就叫“跑车”,德语Laufrad一比一直译,信达雅到不行。只不过,这车没有脚蹬子,需要劳驾自己的脚亲自跑。一路跑一路假装自己在骑自行车。就这么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全德国孩子都玩,很诡异对不对?两年后当大麦拥有第一辆真正的自行车时,谜底终于揭晓。玩过“跑车”的孩子可以实现和自行车的无缝对接。上去摇摇晃晃才几分钟,就开始把自行车骑到飞起,就问你神奇不神奇?傻呵呵跑了两年,原来练的是平衡啊!有了这逆天的平衡感,接下来学什么都像开了挂,轮滑雪板冰刀一键三连,不在话下。回想起我小时候学个自行车摔得半死,学轮滑差点摔出脑震荡,不禁悲从中来,我缺的是运动细胞吗?不,我缺的是一辆跑车!这位朋友,说你呢,别往文末拉了,不带货,没链接。想要跑车的话,把自行车脚蹬子卸了就完了,做人可以简单一点,做车也一样。在德国,四周岁是一个重要的年龄。几乎所有的运动类兴趣班都从四周岁开始招生。为什么是四周岁呢?从学术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可以确保不尿裤子的年龄。德国孩子一到这个年龄,老父老母们就都开始蠢蠢欲动了。女孩通常会芭蕾体操二选一,小公主选芭蕾,女汉子选体操,非常科学。男孩选啥?在德国还能选啥?搞不好男孩刚出生的时候他老爹已经把球衣号码挑好了。足球这项运动不怎么费钱,场地和教练费用都老便宜了,但是很费时间,一周三次训练,再加上周末经常要开去很远打比赛,没有真正的热爱是很难坚持的。不过德国人最不缺的,恐怕就是对足球的热爱了。记得大兄弟刚来德国的时候,有天和几个自称中国巴乔、中国罗马里奥的同胞们踢球,偶遇一群十来岁的德国儿童,就想逗逗他们。结果被逗了。儿童们把巴乔罗马里奥过得连妈都不认识,球皮都摸不到。当一项运动发展成全民运动的时候,真是细思极恐。除了这些带有性别色彩的项目,孩子们还会学一些中性运动。比如,游泳人人必学。在德国,会游泳和会走路一样是标配。学校里,一个孩子不会算术没什么,但如果不会游泳,那绝对是异类,所有人都想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毛病。大麦和小米都是在四周岁的时候进了游泳班,先学蛙泳,然后仰泳自由泳各种泳姿走起。游泳之所以深受重视和厚爱,我琢磨着,也许因为这是唯一一项可以终身进行的运动。毕竟德国人待机时间超长,平均寿命高达81岁,当别的都搞不动的时候,划水和摸鱼就成了最佳选择。游泳和夏天配一脸,可惜德国的夏天无比短命。不过,德国虽然夏天短,但是冬天长啊!不仅长到没朋友,还冷到没对手呢!能配得上这么要命的冬天的,也就只有滑雪这么高贵的运动了。几千米那么高,几千块那么贵。但是呢,如果要说哪项运动最适合育儿,我首推滑雪。没有哪项运动可以像滑雪这样,既能拥抱自然,又要经历风雪,既能消耗体力,又能磨炼意志,还要时刻面对天气突变、缆车关闭、修改路线、甚至迷路种种突发事件。大麦和小米从四周岁上雪板,这么多年驰骋于各大雪场,已经变得相当皮实,相当老道,绝对值回票价。要说这个运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不是费钱,而是费妈,相当费妈。带孩子滑雪,必须一个负责带路,一个负责垫后,因为一旦有人摔倒,已经滑下山的人是很难逆行解救的。所以最后那个垫后的通常是妈。这个妈,就是爬也要把雪场给爬遍了。这世上没有什么运动小白,人人都是黑道高手,只要你有两只娃。03这就完了吗?没有,远远没有。歪果仁的想法通常是:先来个大球,有对抗有配合,人多势众,一脚踏入主流社会;再配个小球,有技巧有交流,组合灵活,方便日后私人交际。毕竟以后不管是谈恋爱还是谈生意,都是小球为佳,你没法让对方等等,因为还缺十个人。这里大球包括:足球、篮球、手球、棒球、冰球、曲棍球。。。一般首选足球,其它排名不分先后。小球包括:网球、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一般首选网球,其它排名不分先后。土豪请选高尔夫,看一眼别的都算输。如果精力旺盛,还可以临幸这些:马术、花滑、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武术、击剑、射击。。。比如大麦和小米就学了一个极其高冷的项目:咏春。对,就是你知道的那个咏春,叶问李小龙的那个咏春。本来是为了让她俩防身用的,后来发现她们主要用来对打,解决私人恩怨。而且目前学艺尚且不精,打着打着容易技术变形,猝不及防就扯起头发来,又哭又叫,有辱师门。但是对外威慑力还是足够的。只要在学校里露出一招半式,那是绝壁没有人敢惹的。德国孩子虽然人人都搞体育,但其实暗地里早就泾渭分明地分作两派:专业党和酱油党。酱油党接受彻底的快乐教育,每周打一次酱油足矣,开心就好,一切随缘。四周岁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酱油党。之后,有天赋的孩子会被逐步挖掘,在家长的支持下直奔专业而去。一旦加入专业党,训练时间和强度就会同步激增,进度加快,大小比赛不断。其他孩子则继续欢快地打着酱油,直到长大成人。体育这条路越往上走越是艰辛,需要家长付出巨大的财力和精力,比如,在院子里修建训练场地装置、带着私人教练满世界飞。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只想作为业余爱好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件极其简单、可以轻轻松松玩一辈子的事。家长没有多少经济压力,孩子也没有多少比赛压力。比如大麦最爱的芭蕾,练了六七年,竟然连足尖鞋都没穿过,基本功可以说是相当随意了。可惜吗?也不。毕竟她也没想成为芭蕾舞演员啊!六七年没有出什么成绩,但她也足足开心了六七年,不好吗?六七年的时光,早已藏在她笔直的身板里,骄傲的神情里,笃定的步伐里。如果有一种舞蹈能让人愉快地跳到老,能不能垫脚尖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芭蕾本蕾又有什么关系?04事实上,大麦和小米接触过的运动项目很多,什么都玩过一点。发展成专业的有几样呢?一样都没有。但是她们健康、强壮、活泼、自信,走到哪里都能和别人迅速打成一片,什么话题都能接上,什么玩法都能加入。她们喜欢竞争,也擅长合作,遵守规则,也懂得变通,渴望成功,也接受失败。运动分泌的多巴胺,让她们乐观开朗,无惧压力。当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令人强健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大麦读小学时,常常因为被喊作Streberin闷闷不乐。上了中学后,不怎么听她提了。有天我心血来潮,问她现在班上还有没有人这么喊。她说有啊,很多啊。我问她,会不会因此不开心。她哈哈一笑,说,为什么要不开心?这个词翻译成中文,不就是学霸嘛!很好,很好,翻译得简直又信,又达,还特么雅!
你认同吗?评论区见!
作者:本文转载自“女子无才便留德”,作者“无才姐”。无才姐,资深留德华,淡定俩娃妈。当你感到烦躁、焦虑、挫败的时候,不妨用一杯下午茶的时间,看一看无才姐的爆笑故事,听一听无才姐的歪理邪说,看看这个才华有限而热情有余的女子,是如何把一地鸡毛的生活过成了科学段子。
·End·喜欢就点个“在看”+分享吧~可能你会喜欢(点图片或文字都可看):爸爸要求儿子运动2小时才能写作业上了热搜:你永远想不到运动能让大脑变得多么强大女护士在副院长家属楼顶死亡:如何对付“难缠”的人?
我知道你“在看”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ddqh/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