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请尊重誓死保卫我们


67

来源|新华网中国军网中国民兵

当你在为梦想打拼,

当你探索生命乐趣,

当你享受阖家欢乐,

当你迎接新年钟声。

在世界的那一边,

怎样的恐惧正挑战着人性和尊严,

颠覆着我们觉得理所当然的常理。

这不是一个和平的世界,

也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

那些在恐袭与战争的夹缝中求生的人们,

用无助和悲伤告诉我们,

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是多么值得庆幸。

美国

拉斯维加斯

露天音乐节上枪声大作,

58人死亡,

逾人受伤,

这场美国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枪击事件之一,

成为了经历者永远的噩梦。

英国

曼彻斯特

体育馆传来一声巨响,

沉醉在音乐中的人们,

没有想到这竟是一场爆炸袭击。

有人尖叫,

有人哭喊,

有人流血。

美国

佛罗里达劳德代尔堡

机场发生枪击案,

乘客被疏散到停机坪,

他们企盼的眼神,

是在等待救援。

当恐怖袭击无处不在,

连听一场音乐会也成了奢求。

当危险成为常态,

还如何期待幸福的生活?

埃及

坦塔

圣乔治教堂内发生炸弹爆炸,

百余人死伤,

长椅上的血迹让人触目惊心。

当生命不被尊重,

生命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俄罗斯

圣彼得堡

地铁站内发生爆炸,

横躺在站台上的伤亡者,

是她们的亲人吧。

西班牙

巴塞罗那

白色货车冲撞人群,

多人死亡。

她们的眼神里写满惊恐,

童年就这样被画上了一道暗影。

当安全没有保障,

生活都失去了原有的色彩。

你以为的岁月静好,

是因为有人在为你默默守护。

塞尔维亚

贝尔格莱德

难民排队领取食物。

他们露宿公园和临时避难所,

忍受着天寒地冻。

肯尼亚

卡库马难民营

两名儿童透过铁丝网向外张望。

他们的童年,

也是彩色的吗?

当温饱都成了问题,

自由的意义是什么?

你以为伸手可得的幸福,

其实是很多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伊拉克

摩苏尔旧城

伊拉克部队持续与极端组织交战,

逃难的伊拉克平民,

走过已成为废墟的家园。

地中海

落日余晖中,

一只橡皮艇成为了余人生命的寄托,

西班牙非政府组织的船只,

救起了这些茫茫大海中的难民。

当家不再是家时,

何处还能安然度夜?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

很多人只能艰难求生。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

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

年新西兰地震,

中国领事馆租下了所有可用的直升机,

把多名中国游客一个一个安全撤离。

年年初,

也门安全局势突然恶化,

战火迅速蔓延,

多名中国公民受困也门,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随即前往撤侨!

年1月,

利比亚内战爆发,

局势很快失控。

中国政府决定启动国家一级响应,

把在利中国公民一个不少地撤回来!

有一种感动,

叫祖国接你回家!

有一种自豪,

叫祖国接你回家!

祖国,

是家,

是根。

是力量的来源,

是精神的归宿。

不管世界多么纷乱,

感谢你给予我们和平,

让我们敢闯敢拼搏,

让我们敢爱敢追梦。

相关链接

维和战士亲述:我为什么选择再次去马里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位战士为何会选择再次去马里维和的故事,来走进这群最可爱的人们。

年5月16日,我随中国第五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出征,当晚我在维和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句话:“重返非洲,再去马里,代表祖国出征,为和平而来。”

走出国门的那一刻,与首次参加维和任务的战友相比,我的内心略显平静。

两年前,记得第一次出国维和,我与战友初到马里加奥维和任务区,让我感到震撼的是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痛惜的是百姓生活的疾苦。当地武装冲突不断、极端恐怖势力气焰嚣张,使马里长期陷入战乱动荡、民不聊生的境况之中。在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一年,可谓是危险就在身边、敌情就在眼前,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我们应对处置突发情况的能力。

其实,能够有幸第二次远赴西非马里执行维和任务,是我始料不及的。

还记得,年5月20日那晚,当我与战友结束12个月的异域征程乘坐飞机安全降落在祖国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我爱你,祖国!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说真的,这句话并不矫情,确实是每一名维和官兵回国后心情的真实写照。

在尼日尔河畔与当地村庄儿童合影。

出国维和安全归来,最高兴的当属我的家人和部队战友。当时的我也在思考和盘算着,或许自己的军旅生涯已经没有机会重返马里维和了,因为一年后自己服役期已满12年,可以选择转业回地方,过上“朝九晚五”的生活,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

维和凯旋,在机场结束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后,我与战友乘坐大巴返回营区,车厢里大家没有过多的交流,都不约而同地望着车窗外的夜景: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商店,街道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那时我心想,这才是和平本该就有的景象,可惜在马里加奥维和任务区,对当地百姓来说,这一切又都是那么的奢侈和陌生。

一年前,离开马里加奥维和任务区时,在印有“UN”标志的联合国客机上,我透过机窗望着那片炽热的红土地暗暗祈祷:“让和平永驻世界,愿马里早日安宁!”

随队走访慰问当地学校时,为学校师生拍摄照片留念。

马里维和任务区是联合国各维和任务区中武装冲突最激烈、恐怖袭击最频繁、自然环境最恶劣的任务区,也是联合国维和人员伤亡最严重的任务区,曾被联合国原秘书长潘基文称为“最危险的任务区,而没有之一。”

马里加奥当地时间年5月31日晚,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位于加奥的营地遭遇汽车炸弹袭击,造成重大伤亡,正在哨位执勤的中国维和战士申亮亮壮烈牺牲。

那一天,我刚刚轮换回国不到一周的时间,惊闻这一不幸的消息,我因失去了一名好战友感到无比的痛惜和悲愤,并对这起恐怖袭击事件痛恨不已、强烈谴责。

时隔一年,当我重整行囊再次出发时,身边很多朋友和同学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怎么又去了?多危险啊!”

说实话,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尤其对家人来说,我的选择会让他们担心受怕一年多,甚至时间会更长更久。但是,我想说,面对祖国和母亲,我既是普通一兵,也是一个孩子,哪个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现丝毫的危险。但是,代表祖国出征,总得需要有人去!

父亲和母亲虽然都在山东聊城的农村务农,但是深明大义的二老懂得“有国才有家”的朴实道理,一致支持我再次去维和,临行前给我提出唯一的要求:“我和战友都平安回国!”

夜间在中国维和部队营区哨位警戒值勤。

这些年,我总是被身边的人和事深深感动,一些场景经历过后,内心也难以释怀。

记得一位女战友谈到自己为什么会选择第二次出国维和时说:“远赴异国他乡的危险环境执行维和任务,如果说出于什么私心,那应该是看到了更好的自己。因为这样,更能让人想清楚自己所求,看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因为身处战乱地区,恐怖袭击频发、武装冲突不断、自然环境恶劣、蚊虫疾病肆虐,这些多重的危险因素时刻存在,让人逐渐明白,人活着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慨,那就是,光荣意味着平淡,艰巨意味着漫长,因为平淡和漫长,所以才会显得充实而有意义。我有时也在想,现在,祖国和人民把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了,担当重任、攻坚克难、披荆斩棘是唯一的,也是无悔的青春选择。

总有一些事需要一些人去做吧!去做这些事可能意味着与死神较量、与危险硬拼、与邪恶斗争,意味着种种不确定性的发生。远离城市的喧嚣,告别内心的浮躁,代表祖国出征去做有意义的事,去追未曾圆的和平梦,何尝不是一件值得一生回味的大事情。

年5月14日,中国第三批赴马里维和部队举行“维和营开放日”活动,韩立建向学生代表传授中国功夫。

马里加奥当地时间年5月18日下午,从首都巴马科乘坐联合国军用运输机经过2个多小时的飞行,安全降落在加奥机场。原本想着第二次重返马里加奥任务区可以看到和平的曙光、安居乐业的百姓,以及欢乐祥和的生活环境,可是一切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圆满,当地的局势依然不容乐观,恐怖袭击依旧时有发生。

重返马里加奥这片红土地,我的脑海再次呈现驻地小学孩子们渴求知识的大眼睛,在“维和营开放日”活动中,我与战友曾向孩子们传授中国功夫、书法、汉语和歌曲,一年前与孩子们愉快交流的场景历历在目。这些孩子本该拥有童趣乐事,可是战火阴霾总是残酷无情的笼罩,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未知的一切。而我们国内的孩子们,从小“吃着薯片、用着芯片、看着动画片”,在蜜罐里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不用担心外部环境的安全与否。

走出国门方知祖国强大,透过硝烟乃知和平宝贵,历经战火更知责任重大。

其实,我们并没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当我们享有和平时,不该忘记近代以来中国曾经有过的伤痛,应该懂得“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深刻含义。

网络百度维和战友申亮亮的英雄事迹,我被一长段的人物评价深深感动,一口气读完眼睛不知不觉泪水涌动——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无论在什么时代,没有人有资格说,危险不该归我,苦难不该归我,奉献不该归我,牺牲不该归我。请问,假使不该归你,那它该归谁呢?

年6月10日,申亮亮生前所在部队官兵在永吉县殡仪馆为烈士送行。

因此,当我们安全地行走在街上,幸福地生活在世上,合理的拿到工作报酬……是不是应该为这群义无反顾的军人群体骄傲和感动呢?

年轻的战士倒在了马里,永远再也回不来。唯愿英雄,一路走好;唯愿中国,更加强大。

真庆幸,

我们身在中国,

这和平而伟大的国家。

只想说一声,

我爱你,中国!

赞赏

长按







































北京多长时间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syg/149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