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对话精神分析


编者注:本文以法国著名杂志《观点》(LePoint)于年出版的专刊《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为蓝本进行了编译和增删,以试图还原精神分析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为了使思想逻辑更加清晰,编者没有完全参照时间线索进行整理,而是适度依照不同学派的观点演进进行统一论述,以方便读者索骥。即便如此,将诸多事件罗列于整个精神分析运动的大框架内仍显杂乱。为了更清晰地厘清不同学派内部的逻辑发展脉络,我们在随后的栏目中将逐渐依据学派和国别等主题进行分别整理。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5月6日诞生于奥地利弗莱堡。

-弗洛伊德先后前往法国向以马丁·沙可为首的巴黎学派和以伯恩海姆为首的南锡学派学习催眠疗法。这一经历使他开始意识到无意识的重要性。

在对安娜·O个案的临床观察中,弗洛伊德逐渐意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性,而开始代以使用谈话疗法和自由联想技术。同年,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出版,该书被看作精神分析创立的标志。

月15日,弗洛伊德在给其好友弗利斯的一封信中声称其发现了俄狄浦斯情结。该概念是弗式精神分析理论展开的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一书出版。该书是精神分析的奠基性著作。

-弗洛伊德先后出版了三部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品。《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诙谐与无意识的关系》();《性学三论》()。

弗洛伊德与几位年轻的同事和学生成立了星期三学会,并于年更名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自此逐渐吸引了各地的追随者。

卡尔·亚伯拉罕成立了柏林精神分析协会。

弗洛伊德前往美国并举办了一系列讲座,讲座内容随后以《精神分析五讲》为题出版,极大地扩大了精神分析在美国的影响力。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正式成立。荣格当选第一任主席。

美国精神分析协会成立。同年,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决裂并独自创立个体心理学。

恩斯特·琼斯成立了秘密小组以捍卫弗式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正统。

荣格辞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职务和会员资格,标志着其与弗洛伊德的正式决裂。同年,费伦茨成立了布达佩斯精神分析协会。琼斯成立了伦敦精神分析协会。

-弗洛伊德《超越快乐原则》()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其对本能理论的重大修改。《自我与本我》()的出版标志着第一心理地形学(无意识-前意识-意识)转向第二心理地形学(本我-自我-超我)。——注意,此两种心理结构模型的划分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补充。

英国首家精神分析治疗中心塔维斯托克诊所于伦敦成立。琼斯创办《国际精神分析杂志》

奥托·兰克出版了《出生的创伤》一书并退出秘密小组。同年,英国的斯特雷奇夫妇开始着手进行弗洛伊德著作的英译本翻译工作。

西奥多·赖克由于在无医师执照的前提下从事精神分析而受到起诉。弗洛伊德为此发表了《非专业分析的问题》一文,以捍卫那些无医学背景的精神分析实践者。

巴黎精神分析协会(SPP)成立。

南美首家精神分析协会于巴西成立。

弗洛伊德的《文明及其缺憾》一书出版。

-克莱因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早期阶段。此阶段克莱因主要强调研究儿童精神分析的技术和性欲发展阶段以及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理论。其于年出版的《儿童精神分析》一书是客体关系儿童精神分析的奠基之作。

克莱因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变为强调通过心态概念来界定超我和自我的真正结构,并根据偏执-分裂样心态和抑郁性心态的观点来界定它们的关系。这一年是克莱因思想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其真正的理论建构时期。

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出版。该书是自我心理学的奠基性文本。

在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于马里安巴举行的第十四届大会上,雅克·拉康提交了一篇题为《镜子阶段》的论文。——有趣的是,拉康本想凭借此论文在国际精神分析舞台上一鸣惊人,却在做了十分钟报告后被时任大会主席的琼斯匆匆打断。并且,此届大会的会议记录里只收录了该论文的一个极其简短的摘要,致使这篇奠基性的原始文本成为了拉康学术生涯的一封“失窃的信”。

大批犹太裔精神分析家由于纳粹的迫害而移民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弗洛伊德也离开维也纳前往伦敦避难。

弗洛伊德于11月23号死于癌症。同年,海因兹·哈特曼于维也纳出版了《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正式建立。

在英国,精神分析史上著名的“大争论”在以克莱因为首的克莱因学派和安娜·弗洛伊德为首的维也纳学派之间拉开帷幕。——关于这段历史,PearlKing和RiccardoSteiner主编的《安娜与克莱因的争论(-)》一书给出了详尽的描绘。该书已有台湾译本。

卡伦·霍妮成立了一个精神分析协会,以发展其文化主义观点。同年,哈特曼定居纽约,与安娜·弗洛伊德一起成为了弗洛伊德正统的捍卫者。

海伦妮·多伊奇在美国出版了《女性心理学》一书。

唐纳德·温尼科特的《过渡客体与过渡现象》一书在美国出版。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发布了为诊断心理疾病提供权威依据的DSM手册。

-威尔弗雷德·拜昂的团体心理学研究时期。其于年出版的《团体的经验》一书是团体该时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亦是团体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拜昂的精神病研究时期。突出成果包括《从经验中学习》()、《精神分析的元素》()、《转变生成》()。

-拜昂移居美国投身于教学工作,并多次赴南美开办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年出版的三卷本《未来论文集》是一部优秀的精神分析自传作品。

在法国,由于分析家的培训问题而导致巴黎精神分析协会分裂。丹尼尔·拉加什、拉康和多尔多等人出走并成立了法国精神分析协会(SFP)。

法国精神分析第二次分裂。拉康、多尔多以及勒克莱尔等人成立了巴黎弗洛伊德学院(EPF),并主张分析家的自由选择和弹性时间会谈的设置。——关于法国精神分析的分裂历史,最权威且饱受争议的著作当属精神分析史学家Roudinesco的《法国精神分析史》一书,可惜尚无中译本问世(吴琼先生的《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上册是本书的浓缩改编版)。本人会在随后关于法国精神分析的专题中对这段分分合合的协会裂变过程尽可能进行简明清晰的图表和文字论述。

-海因兹·科胡特先后在美国出版了《自体的分析》()、《自体的重建》()、《精神分析治愈之道》()。这三本书是自体心理学最重要的著作。

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反俄狄浦斯》一书在法国出版,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和拉康派精神分析进行了强烈批判。

DSM-III开始强调认知行为疗法的重要性,并贬低精神分析的价值。

罗伯特·斯托罗洛和乔治·阿特伍德首次将主体间性方法概念引入精神分析领域。

两人再次合作,出版著作《主体性的结构》,标志着主体间性精神分析的诞生。

史蒂芬·米切尔与格林伯格合著的《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客体关系》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关系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神经精神分析学》杂志创刊。

国际神经精神分析学协会在伦敦创建,标志着神经精神分析学的正式诞生。

CatherineMeyer主编的《精神分析黑皮书》的出版对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再次提出强烈质疑,掀起了法国乃至国际社会对精神分析是否业已过时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作者简介:

陈劲骁,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与心理病理学博士在读;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与跨学科研究硕士;南京师范大学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硕士。研究方向为精神分析与现象学精神病理学。

编辑:张艺

审核:杨慧芳

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和译者所有。转载本文需经过作者/译者同意,转载时禁止修改原文,并且必须注明来自原创作者/译者,及附上原文链接。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qq.







































韩志国
合肥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syg/23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