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德·帕提伯恩(RaymondPettibon)
《无题(现在不要眨眼)》,
专访雷蒙德·帕提伯恩RaymondPettibon文/金·戈登(KimGordon)本文原载于《Interview》杂志年12月/年1月合刊本篇专访全文约七千字,将于近日连载发布。金·戈登(KimGordon)是一名音乐人与视觉艺术家,著名美国噪音摇滚乐队“音速青年”(SonicYouth)的创始人及核心人物。她也是帕提伯恩的多年好友与合作伙伴。帕提伯恩曾为“音速青年”乐队的经典专辑《Goo》创作了唱片封面。
雷蒙德·帕提伯恩(RaymondPettibon),纽约,
摄影
SebastianKim
造型
JessicaDosRemedios
80年代初,我去洛杉矶探望父母时,第一次意识到雷蒙德·帕提伯恩的存在。我和瑟斯顿(ThurstonMoore,“音速青年”(SonicYouth)乐队核心人物)在某间商店中翻到他做的小杂志,我们立刻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去赫莫萨海滩(HermosaBeach)的一次家庭聚会,那可以算是一处飞地,有点懒散,有点时髦,但从来没有真正成为度假小镇,而只是一块海滩附近的郊区。“黑旗乐队”(BlackFlag)当时在那个聚会上演出,亨利·罗林斯(HenryRollins)在厨房里唱歌。他向我走来,就这么对着我的脸唱。那可能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演出之一,因为它是如此的超现实、亲密且令人困惑。就在冰箱柜台那里,亨利·罗林斯穿着他的黑色小短裤摇摆着扭动,把硬核朋克与郊区的平庸质感融合在一起。一切对我们而言都是如此的新鲜。我们从纽约的音乐界过来,那里的人们没有房子或车库,所以看不到在这种几乎刺眼的洛杉矶阳光下的聚会派对。我们跑到后院,雷蒙德在那儿。有人把我们介绍给他。在我们想来,他已经是个有点神话般的人物了。他很害羞,穿得很平常。这片区域里没人会穿朋克风格的服装。所以这里才如此的酷,和南海滩以及好莱坞完全不一样。我们后来去拜访了几次雷蒙德。他的桌上总是堆满了画。
图为“音速青年“乐队的经典专辑《Goo》,封面由雷蒙德·帕提伯恩(RaymondPettibon)创作
《Goo》与帕提伯恩创作的其他专辑封面与海报一同,现作为”雷蒙德·帕提伯恩文献“的一部分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雷蒙德的绘画远远超出了插画的性质。那时,他与艺术世界还没有什么关系。我决定为《艺术论坛》写写他的作品,还想一起写一下托尼·奥斯勒(TonyOursler)和麦克·凯利(MikeKelley),他们的创作也都擅用高雅和低俗的文化,并且避开了70年代形式主义的观念。这是把雷蒙德带入《艺术论坛》视野的一种方式。当时是80年代中期。我们还参与了雷蒙德的一部电影《全世界都在观看:由雷蒙德·帕提伯恩讲述的69年的天气预报员》()。作品是非正式的风格,但出色的脚本成就了这部影片。基本上演员具体做什么都没有关系。出现在雷蒙德家里的人就成了他摄制组的成员或摄影师。而任务恰好落在了音乐家和电影制片人戴夫·马基(DaveMarkey)身上——他创作了《TheSlogMovie》(,记录美国西海岸朋克浪潮的DIY风格纪录片)以及《年:朋克爆发之年》()——但其实完全也可以是任何人。让人们念出题词卡片上的句子,使得这部片子立刻具有了解构的意味,像是一部“新浪潮”风格的法国片“赫莫萨海滩”。此后不久,雷蒙德开始在洛杉矶的AceGallery做展览。他像是一朵慢慢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syg/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