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马里亚纳海沟在吞噬海水每年达3亿吨,为


地球是一颗富含水资源的星球,地表的海洋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发生,海平面未来还会继续上升,海洋面积也会继续增大。许多科学家已经在担心海平面上升的问题,但也有人认为没必要担心,因为海洋里有些特殊的位置在不断地吞噬海水,而且每天吞噬海水的量十分惊人。

几年前欧洲有报道称西班牙附近海域出现神秘洞口,每天都在吞海水,一天的吞水量达到上百万吨。即使如此,西班牙的领海也没有干涸,科学家也无法解释这个洞口的存在,也还不知道被它吞噬的海水去了哪里。除此之外,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也被证实在不断地吞噬海水,它的吞水量达到每年30亿吨。

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前段时间在《自然》期刊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指出他们的研究人员通过在马里亚纳海沟设置地震传感器,检测道海沟的最深处不仅在持续吞水,而且吞水速度比以往的研究都要快。那么研究人员是如何得出该结论的?如果马里亚纳海沟继续吞水,未来的海洋是否会干涸呢?

马里亚纳海沟是如何形成的?

根据考证,人类第一次发现马里亚纳海沟是在19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皇家“挑战者号”从年12月开启了海洋普查计划,并在三年后去到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群岛进行考查。那个时期的人类考察海洋深度只能用传统的方式,即用一根绳子绑住一块重物,然后把重物扔进海中,等到重物完全沉入海底后,在绳子上做标记,然后将绳子抽上来后进行测量。

然而挑战者号的水手们在用这个方法测量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域的深度时,发现所携带的米绳索用完了,但重物似乎并没有沉底。之后挑战者号对该海域进行多次考察,发现该区域的深度难以估测,最后他们将该区域称为“挑战者深渊”,而这个深渊其实就是马里亚纳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被发现后,其他国家的探测船队去到那里进行考察。

最终测得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至少是米,同时随着地球板块运动理论的逐渐成熟,人们认识到该区域是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相互运动形成的海沟,因此将其取名为“马里亚纳海沟”。地质研究发现,太平洋板块向菲律宾海板块的下面俯冲,导致了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这种现象应该在万年前就出现了。

华盛顿大学团队是如何发现海沟在吞水的?

马里亚纳海沟的存在曾经引发许多猜想,其中最有名的猜想便是“日本沉没说”。该假说是地质学家在发现马里亚纳海沟存在一种特殊现象后提出的,这种现象就是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水在不断地被吞噬掉。而日本距离马里亚纳海沟不远,因此当时就有日本科学家发出预告,日本最终会因为板块俯冲而被吞没。

尽管“日本沉没说”的真实性还无从考究,但太平洋板块仍然在俯冲。为了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吞噬海水的速度,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去到那里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人员将地震探测器放置在海沟的多个位置,形成多方位监测。通过监测他们发现,地震波从距离地面30公里的地方就开始减速,从而分析得出每年的吞水量大约是30亿吨。

多条海沟同时吞水,为何海洋没有干涸?

除了马里亚纳海沟在不断吞水之外,科学家发现地球上有许多海沟也在吞水。目前已经被探明的海沟有30条,17条大海沟,其他的都是小海沟。如果这些海沟和马里亚纳海沟一样每年都能吞噬30亿吨海水,那么海洋不用几年的时间就干涸了。然而事实是海洋并没有干涸,而且海平面还在不断上升,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弄清楚海洋为什么没有干涸,就需要先弄清楚被吞噬的海水流去哪里了。目前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海水渗入地下后最深可到达上地幔。但渗进去的海水并非凭空消失,它们还会通过其它方式参与到水循环。因此经过长时间且复杂的循环后,被吞噬的海水又有机会重新回到地表或大气中。

地下的水资源回到地上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火山喷发。火山爆发时会释放出大量气体,经检测气体中除了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气等气体之外,还有大量水蒸气,它的占比至少是60%。水蒸气进入大气层后,在复杂的温度变化下以降雨的形式重新落回海洋。还有一种方式在不断地补充海水,即海底热泉。

我们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syg/91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