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来非洲gapyear才恍悟,偏见比无知更


时区作者/RyanSo

01

6月18号,踏上马里热土的第一天。

我是在一场兵荒马乱中坐上飞机来到巴马科的。

为了挣脱形形色色的束缚,我一头扎进了gapyear的大军中,与起初做出来西非的决定时一样,匆忙,却对未知的将来莫名乐观。

既来之则安之,在本地市场规模前列的某中国建筑公司中任职工程翻译。但因为人事调动原因,目前暂职财务方面。

跑财务的小翻译在某种程度上说还是比较幸运的,既有配车又有司机,能够经常出外,真真切切接触到这个国度的市井生活。

伊斯兰是西非国家的标签之一,马里自然不例外。

在扎根这里的头一个多月时间里,看到在街头被放牧的牛羊,看到本地人虔诚地整点祈祷,听到不远处清真寺放送的广播......

我感受到的伊斯兰不外乎以上几个方面,浅显而表面。

02

直至8月10日,戛然而止。

那天在ACI区办完事,出门发现闹哄哄的,顿时有点心惊。

原来是一名警察因偷摩托车被抓包,光天化日之下被民众以乱石砸死。场面血腥得可怕,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画面。

现场怵目惊心的图片不久后也在驻马里中资机构群里传开,群里有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表示,还发生了多起小偷被愤怒的人群当众烧死的情况。

原来今天发生的这件事这并非个例。

惊魂未定回到车上,有点懊悔自己为什么做吃瓜群众,吃瓜虽事小,满嘴腥红却事大,恨不得猛灌孟婆熬制的老火靓汤忘记刚才那一幕。

我将看到的整件事一五一十对司机说完(司机是马里人)。

本想获得一点安慰,或者至少有种共鸣,一齐来谴责这种残酷的行为。

万万没想到他反而拍手叫好,似乎恨不得能够在场参与施刑一般。当时我就O了嘴,有那么一瞬间心中一万头羊驼跑过。

他说,那些人做得非常好,偷盗者砍手,通奸者杖毙,这是根据伊斯兰教律的惩罚。

因为即使把作奸犯科者扭送到警察局,可能明天就被释放出来了。以后会不会再屁颠颠去犯罪,没人敢预料到。

既然执法机关如此令人失望,那么道义上的责任便落到普罗大众手上。

所以,每个发现作案的人都有权利去制止,而永远地防范再犯,便是死亡。

近乎冷酷的话语说完,我都惊呆了。这真的是我所认识的淳朴温和的司机小哥吗?心中已经不是黑人问号,而是我自己的表情包问号了。

当今已经21世纪,本该是文明社会的时代,居然还有这么野蛮的法例存世,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我想在中国,要是人们逮着宵小,即便发泄怒火,也最多拳打脚踢一顿,然后就将人送进花厅喝茶,怎么也不至于像这样动用私刑致死方休。

但无可否认的是,在一个司法制度未臻完善的国度,有这样一套民间约束性的法令,似乎也是必要的。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马里广袤的北部仍处于战乱状态,连年内战不仅产生了大量的难民,还阻碍了社会各方面发展。

这里面有不少人流窜到首都巴马科,或缺少文化,或缺少本钱,或并不健全......

多种因素导致成为低收入甚至无收入人群。

有的抛下尊严,在各个路口逐敲车窗乞讨;

有的凭借己力,靠简易的工具服务谋生;

有的则冒起歪念,一失足成千古恨。

起初,每每看到这种景象,内心煎熬交锋。在施舍与无视间彳亍徘徊,会因为没有帮上忙而叹息自责。

但到后来,因为实在是数不胜数,善心和怜悯已然钝化麻木。

可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丧失了一部分人性中最本真的善,不都是一样的可悲吗?

04

但是,我想要划重点的是

尽管如此,这里的人还是很礼貌很和善。

单是每个早上,我都听到很多次Bonjour,其中更不乏标准或否的你好。

无论之间是否相识,或许仅仅是有过一面之缘,双方视线只要对上,前前后后会问候寒暄多次。

Bonjour.?ava?Vousallezbien?Commentallez-vous?Votrefamille?Votresanté?

我在这里看到的笑容,真挚而诚恳。

曾经询问过同事究竟这些礼节是真心的,还是敷衍了了的一句口头禅而已?得到的答案是前者。

一天下来,光是跟别人打招呼都觉得很累,这是在国内的我未尝感受过的。但发自内心地愿意。

(回忆中最美的一幕)

晚饭后,和几个同事溜出大院到了外头散步,

沿着一条小河涌边,

伴着全城各处的古兰经颂吟声,

河对岸的蓝色房子在日暮的余晖下,

墙壁上跳动着金点,

路上戏耍的孩童、围坐聊天的妇女

向我们热情地打招呼,甚至追上来和我们搭话

05

时光倒流至四年前,甫一入学,大学班主任对我们这群菜鸟说过的话:

非洲是很多法语专业学生的归宿,

你们将来有人可能会去非洲......

——哗靠怎么可能

我和其他30个小萝卜头顿时笑到猪叫,那时想的是这太扯了吧。

权当笑谈看待的一席话在四年后跃变成鲜活的现实。

在跨越半个地球来到这里之前,我对非洲的感觉和身边大多数人估计别无二致。

“炎热、贫穷、贿赂、战乱、可怕、死亡”

几乎都是带有负面色彩的印记,如同挂上了生人勿近的牌子。

但真正处身此地之后,才发现自己以往的成见是多么的可笑无知。

的确,以上提到的是存在的,可这只是我们长时间以来接触到的非洲的其中一面。至于它另外一面,知之者甚寡。

"让偏见来掌控我们对一件事物的了解"。我想,这不是一个人正确的人生哲学。

这里的人民和气温一样,热情

唯有用真心才能感染他人。

来到这里之后发现自己真诚的笑容多了,斩获更真确的快乐和幸福感。

以前在国内待人接物时,脸上戴上的面具顷刻粉碎。面对率真的人,会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吗?答案不言而喻。

在巴马科的日与夜,我把它看作是人生中的一块瑰宝,别人大抵一辈子都无法亲身体会。

希望让大家知道,马里,乃至非洲,有不为人知的方方面面。

这片大陆上的很多东西,的确是要来了才会发现,原来是和自己一直以来所抱持的陈旧印象相左万分。

在发现、探寻、了解、感悟之后,或许以后看待这个世界,会多一点宽厚、少一分偏执。

时区作者

RyanSo

归来还是嫩白的少年

本文责编

Gigi

图片由作者提供

TIMEZONE更多留学择校、选专业文章:

USNews美国大学排名:是套路还是底裤?

选专业前迷茫该求教谁,你宁愿后悔一时还是后悔一生?

虽然转专业不容易,但做不喜欢的事情后半辈子都不容易

喜欢刷剧追日漫?那就要看影视类专业留学——日本篇

长按







































白癜风光疗
第一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syg/9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