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三百年来克里姆林宫里的德国人出现过四个两


最近东欧大战的男主角得到了一个外号,那就是克里姆林宫的德国人,这是他本国的公民送的,含义却意味深长,因为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克里姆林宫的德国人有四个,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不同的悲喜剧。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点,克林姆林宫只是某国最高权力机构的代称,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并不一定住在这里,就像今天东欧大战的男主其实也不住在克里姆林宫一样,所以大家别纠结这四个人是不是都住在克里姆林宫。东欧大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这个外号的人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胡作非为的一面,明清时期的中国人要是看他的传记,甚至会产生彼得大帝是不是正德皇帝转世的念头。彼得大帝也因为自己动辄把皇位扔给别人,自己跑到荷兰当木匠,对东正教教义口出不逊,喜提了这个称号。

当时的沙俄盛传沙皇已经被人掉包,坐在皇位上的是一个使团从德意志地区找来的日耳曼冒牌货,还有人宣称彼得大帝已经改信了新教,总之彼得大帝已经不能充当正统沙皇。年对彼得大帝早就不满的射击军以上述理由为接口,发动了政变,因为谣言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半个莫斯科都站在了射击军一边,以至于彼得大帝亲自组建的谢苗诺夫团都没在第一时间进行镇压。最后还是帕特里克·戈登这个经常和彼得大帝喝酒的佣兵元帅出马,才搞定了事变。彼得大帝也因此痛恨莫斯科的守旧,把首都迁到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彼得堡,把彼得堡建设成了吸收西方文化和技术的中心。

彼得大帝的七个顶级重臣中,有三个都是外聘西欧的洋人;安娜女皇时期、亚历山大时期,沙俄总参谋部中都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军官是老外,以至于著名的三皇会战中亚历山大要用法语给军官们发布命令。沙俄近卫军中也有很多外国人,普希金就是被混进沙俄近卫军的法国浪子丹特斯杀死的,沙俄历史上形成了影响至今的彼得堡知识分子。因此虽然彼得大帝赢得了克里姆林宫的德国人这个称号,沙俄上层依旧喜欢从欧洲引进人才,热衷于和西欧上流社会勾勾搭搭,哪个贵族子弟要是没有一个西欧进口的情妇,他都不好意思在彼得堡混。

沙俄皇室更是经常和德意志的贵族联姻,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甚至亲自给未来的彼得三世做媒,让他迎娶了德国娘们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二世是百分百的德国娘们,却给沙俄带来了数十万宜居土地,也给今天东欧的纷争埋下了伏笔,克里米亚半岛、马里乌波尔等地都是她在位时期夺取并建设的。在沙俄的历史上,有德国血统并算啥了不起的大事情,因为罗曼诺夫王朝中后期的君主身上德国血统都超过了本国血统。

但谁要被当成是精神德国人,那问题就很严重了,彼得三世和保罗一世这对父子就被当成精神德国人,输掉了权力的游戏。他们两人对沙俄的历史影响不大,真正对沙俄影响巨大的第三个“克里姆林宫的德国人”是尼古拉二世的老婆阿历克丝,正是她把血友病的基因带到了俄国皇室中,也让妖僧拉斯普廷进入宫廷,被俄国上流社会叫做“黑森的苍蝇”,造成沙俄皇室威望大跌,为革命埋下了伏笔。

今天的某大帝以彼得大帝为榜样,重新建立了谢苗诺夫团,还时时不忘和德国、法国进行经济上的联合。当年的沙俄以毛皮和粮食出口绑定西方,从西方引进了火炮和军官;今天的东欧大国也以天然气为投名状捆绑德国、法国,还把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交给德国、法国。可惜的是,今天的欧洲去工业化严重,已经远没有当年的份量,军力也严重衰落,被北约捆绑,第四个“克里姆林宫的德国人”是喜剧还是悲剧可是很难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yjd/131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