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毁于一旦的千年文明宝库天不吐


从小是亦舒真粉(琼瑶去死!),少年就爱读。书里隔三差五会提到两个名字美丽、神秘的地方,一叫“天不吐”,另一叫“地尽头”。

你大概没听过,地方叫“天不吐(Timbuktu)”,“天不图”、“廷巴克图”、“丁布各都”、“通布图”,以前连标准译名都没有。现叫“廷巴克图”,个人觉得和亦舒版译名神髓、意境差远了。

中国人不知道这个地方。在西方语言里,这是常用比喻词,在英语日常用语里,Timbuktu指传说中世界最遥远、秘密、荒芜的角落,类似我们中文说的“爪哇国”+“鸟不拉屎的地方”两个概念的混合体,比喻遥不可及、神秘、荒芜、不起眼、宇宙的尽头、传说中的异域,但同时又有传说中的“黄金国”的意味在内。老外日常常常说到,譬如:

“你再闹,信不信我一脚把你踢到天不图去?”

“哇!稀客啊,怎么这么久不见,都以为你移民去了天不图呢!”

妈妈生气,会吓唬孩子:“再不听话把你送去天不吐!”动画里。唐老鸭得罪人出事了,躲了去天不吐。

传世歌剧里,男对女说唱:“为了你,我哪里都敢去!”

女:“天不吐呢?”

男:“去趟来回都不是问题!”

可是,英国做过街头访问,人人知道这地名,但90%受访者以为只是那么一说、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

看看亦舒里是怎么提这个地名的:

《大宅》:“王震忽然握着孔妈的手,「我将往阿布达比主理一间中菜馆。」孔一大惑不解,「那是天不吐之地。」”

《地尽头》:“他额角明显缝过针,神情沮丧,平日的英伟丢到天不吐,他用双手捧着头。”

《雪儿》:“告诉她我出差到天不吐去了,三十五年后才回来。”

《香雪海》:“你是一个读过书的女人,这种当机立断的时候需要的智慧都扔到天不吐去了?”

《五月与十二月》:“他到了天不吐老娘也把他揪出来!

《风信子》:“你们兄弟真是神出鬼没,我逃到天不吐去都躲不过你们,别来无恙乎?”

《阿细之恋》:“我真觉得丢脸丢到天不吐去了!”

《南星客》:“我从自梦中唤醒,快快松手闸踏油门,一连串紧张的动作把悲秋的思维扫到天不吐…”

从中学年代向往,几十年后终于下了决心,一口气把天不吐、地尽头两地都去了(应该是唯一一个因为看亦舒而先后真去了天不吐、地尽头的读者;亦舒自己没去过)。

天不吐是中世纪穆斯林文化中心,许多穆斯林学者和圣徒在此定居、写作、终老。它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尼日尔河中游北岸。

按照西非古代游牧民族浪漫的说法,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陆海”,天不吐便恰在这“陆海”中央。它曾是辉煌的马里帝国首都,被称为“梦幻般的交易城市”。这里类似以前楼兰、新疆、丝绸之路那气氛,许多不同民族在这荒凉地方聚合,交换货物,许多索性定居下来。这里的千年前建立的文化大学,在巅峰期有过万人同时在学,相当于穆斯林版本的的那兰陀。

在古代,这里文化气息很浓,许多家族都有家族藏经阁,保存着千年来收集的古书,其文稿包含天文、法律、医学、历史、宗教、神秘主义等等,历代辗转传承至今。这些极为大量的珍贵古籍,现在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严禁售卖。

受黄金遍地神秘传说吸引,19世纪的白人探险者,前仆后继地尝试横渡撒哈拉沙漠要找到天不吐,大多结果死在路上,要就是在沙漠里病死、饥渴而死,或就被穆斯林干掉。

去天不吐的飞机,是这种16人螺旋桨飞机,里面高1米,无法站立,没有空姐,很有夺宝奇兵、IndianaJones感觉:

城市边沿就是撒哈拉了,登上楼顶就能看到沙丘,外面就是茫茫大漠,只有游牧民族、盐商旅帐篷、恐怖分子、毒蛇、蝎子。基地组织就在这里对外的沙漠地区,常常进城劫持白人。去的那年的上一年,基地组织光天化日进餐厅抓白人,其中德国人反抗,当场开枪打死,其他抓了,也不要钱,就是抓进沙漠里从此消失。我去的当时,天不吐是绝大多数文明国家发布的“强烈建议国民别去的高危地点”名单内排行前几名的(我离开后没多久,变了“动乱中!去了会死!”级别)。

古城是《星战》那种荒凉异域气氛,挺有感觉的,但没啥可干。这里主要就是几个活动:

1、看老外在哪里被干掉的;

2、去邮局发一个天不吐的名信片;

3、看琼斯博士电影里那种长镜头拉多远都拍不到尽头的藏经阁;

有关第三,几年来都想写一下,可是,每次动笔,除了“哇!”也难以描述了。如果要详细一点,就是“哇!哇!”;所以,不写了。

到达天不吐了,挺好的。

机场小的像卡通片场景:

天不吐是中世纪穆斯林的重要文化中心,有许多穆斯林学者和圣徒在此定居、写作、终老。图中这个是上千年前建立的文化大学,在巅峰期有过万人同时在学,相当于穆斯林版本的的那兰陀。

天花和门楣都和藏族的有点像。

受到黄金遍地的神秘传说吸引,19世纪的白人探险者,前仆后继地尝试横渡撒哈拉沙漠要找到天不吐,大多结果死在路上,要就是在沙漠里病死、饥渴而死,或就被穆斯林干掉。这里是第一个成功到达的白人当时住处(年)。他在最后离开时,在古城45公里外,也被干掉了,其经历是后来第一位成功到达并安全返回原国的法国人带回的信息。

现在,据说基地组织就在这里对外的沙漠地区,常常进城劫持白人。去年是在光天化日进餐厅抓5白人,其中德国人反抗,当场开枪打死,其他抓了,也不要钱,就是抓紧沙漠里从此消失。

满天都是风沙,城边就是撒哈拉沙漠。

这里类似以前楼兰、新疆、丝绸之路那气氛,许多不同民族在这荒凉地方聚合,交换货物,许多索性定居下来。下面这种,是Bella族的“家”,背景的泥屋结构,是Tuareg人的家。

在古代,这里文化气息很浓,许多家族都有家族藏经阁,保存着千年来收集的古书,其文稿包含天文、法律、医学、历史、宗教、神秘主义等等,历代辗转传承至今。这些极为大量的珍贵古籍,现在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严禁售卖。

这本涉及神秘主义:

天不吐是古代商业集散地。盐商骆驼队伍,从这里进入撒哈拉的盐井,把盐巴带来交换茶叶、黄金。哪怕到现在,还是以同方式进行。外来者自雇骆驼,给点小钱,也被允许随队体验,每次来回一趟大概需要40天,安全各安天命(属于违法行为,不能被旅游局、警察知道)。挺向往的,但没时间,只是向盐商买了块小的:

城里最顶级宾馆没有电视、互联网,但装修也还挺小资的:

一出机场就有卖T-shirts的。任何中外旅游景点,都卖俗气的“我登过长城”T-shirt。可是,这衣服上的"BeentoTimbuktuandback"特别有意思,因为原话本为英语里现成的常用话,形容旅途艰辛、历尽磨难:

电线杆上挂着的猫皮:这是本地小孩的成人礼。到了若干年纪,朋辈结党象征性地进行“狩猎”,找些倒霉的猫杀掉,敲锣打鼓扛着猫尸游行(大人们要假装敬重小孩为勇敢的英雄),然后把肉煮来吃(穆斯林理论上不能吃猫肉,但本地小孩的习俗一向如此),猫皮扔电线杆上。礼成。

古城完全就是星球大战、盗墓迷城或者什么电影里的超现实神秘异域感觉,在茫茫大漠边沿,漫天风沙,各种各样服装语言各不同的民族来往、买卖、易货:

其中还包括神秘的沙漠游牧民族Tuareg人,女的随便穿,男的却蒙脸,据说是因为祖先由于逃避追杀来到沙漠,所以长期有蒙脸习俗。

沙漠游牧民族的喝茶习惯和藏族有点相像,随身带小包,里面有小杯、小茶壶、茶叶,走到哪里累了,问人讨个小炭炉或者自己生火烧水,用中国的劣质绿茶,加大量糖,一个万人杯大家轮用(也是社交礼仪)。

城市边沿就是撒哈拉了,登上楼顶就能看到沙丘,外面就是茫茫大漠,只有游牧民族、盐商旅帐篷、恐怖分子、毒蛇、蝎子。

亡命赶夜穿越沙漠之20小时行程之始:全部车上船,横度尼日尔河。

翻查了一下:我是.2.8离开的。当时首都已经暴乱,我乘搭最后一班国际航班离开。起飞5分钟后是午夜,军政府控制了机场,不让起飞了。维基说的是:“年4月,廷巴克图被北方叛军攻占,其后伊斯兰武装组织控制了廷巴克图”,天不吐被烧了一轮,联合国遗产那些千年手抄本大部分被毁。好险啊!

从天不吐回来后,只是大概知道这些千年手抄本被大量烧毁,很心疼,多少有点故意不看相关消息的心理。当时只知道传说有人救出了一部分书本,详细的没听说,也没去追查(被占领后,那些都是动不动杀人的恐怖分子,几乎没啥新闻出来,也没记者去,哪怕有消息也不知真假)。后来有这么一本书,记录了当时的一些事情。

恐怖分子进城后,杀了很多人,实施极端法律,小偷被砍手,同居的用乱石砸死。他们把这些千年手抄本收集起来,准备全部毁灭。有一个书生,他本来只是个普通图书馆职员,他是读书人,有文化。这时候,他觉得,作为读书人、文明人,关键时必须起作用,便组织了一些同好,收集了35万本(几个人救出来的都有35万本,幻想一下本来有多少!原来的那种壮观,就是我除了“哇!”、“哇!哇!”、“哇!哇!哇!”以外一直无法精确形容所以索性不写的原因),在兵荒马乱、在这些世界最穷凶极恶的恐怖分子眼皮底下,把这些书偷运出天不吐,保存了下来。《牛逼的天不吐图书馆员》纪录了这惊险经过。

书名称他们NB,并不是文艺渲染,其实一点不夸张。那可是全球闻风丧胆的变态基地组织啊,一进城就大屠杀,动不动砍头的,当时已经在天不吐杀了好多人。这些千年古书真的是这些爱书人拼了命救下的。

全部用于善行

于寒冷者施温暖,令入菩萨大云中

林聪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蒺藜的美容功效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心心相印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yjd/487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