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点赞浙大5名师生获评浙江省ldquo


今年3月5日,团省委发起了开展“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的主题活动,旨在突出典型引路,动员广大青少年把目光投向身边人和身边事,寻找、发现各领域的先进青年,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切实树立起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风貌。

自活动启动以来,通过层层发动,逐级推报等环节,全省共有名青年参与全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活动。活动秉着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经过集中审核和筛选,最终推选出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勤学上进、扶贫助困、诚实守信、孝老爱亲6大类共计名年度“浙江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建议人选。

其中,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孙书剑、浙江大学化工学院研究员陆盈盈、浙大一院眼科医生周天安、浙大一院呼吸内科医生宦才娟、浙大儿院心脏中心医生徐玮泽成功入选。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勤学上进好青年

孙书剑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

年,孙书剑有幸被航空航天学院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教授选中,成为一名浙江大学的研究生。

不畏困难大胆挑战自我,勇敢担当扛起重担。

渡过了学习阶段,孙书剑在完成课程的同时还要承担中心相关科研任务。

精益求精强化自身本领,崭露头角收获丰硕成果。

凭借已经承担的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孙书剑开始承担更多卫星或分系统研制任务,并不断在这些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本领。截至目前,他已承担了9型18颗卫星的研制任务。已经发射入轨的卫星工作良好,部分将于明年发射升空。在研究生在读期间,孙书剑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唐立新奖学金、中国航天学科奖学金、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

全面发展丰富自身阅历,追求卓越争做合格栋梁。

除科研学习以外,孙书剑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

前行的道路永远没有止境,正如我们抬头仰望的太空,也如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断迈向远方。孙书剑作为浙江大学的一名学子,怀揣航天报国的志向和理想,仍在追逐航天梦和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未来他更将继续努力,秉承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在那些灿若星辰的名字的指引下,不断发扬自身优势,致力于成为逐梦太空制胜未来的新一代航天人!

创新创业好青年

陆盈盈

浙江大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协会会长

化工制药所教工党支部副书记

陆盈盈长期致力于能源化工材料及先进储能设备的研究,主攻下一代高能量电池最关键的安全问题,主要学术成绩包括:

(1)新型多功能纳米能源材料合成方法学创新和构效关系研究;

(2)锂枝晶生长有效调控的微观机理研究;

(3)纳米功能材料在高能量锂硫电池中的设计及应用。

近五年,申请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子刊等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的论文15篇),引用0余次,H-index为16。相关成果被NatureMaterials亮点点评,被美国GreenCarCongress、美国康奈尔大学校报等报道。申请国际专利2项、中国专利4项,其中1项已授权,并被美国NOHMS电池公司实施工业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担任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GreenEnergyEnvironment期刊编委,《过程工程学报》期刊编委等。已入围化工权威期刊Ind.Eng.Chem.Res.期刊ClassInfluentialResearchers,发表的论文多次成为该期刊月下载量前10的论文,并多次被国际知名学术刊物Wiley报道。

扶贫助困好青年

周天安

浙大一院眼科医生

作为一名临床一线工作的眼科医生,一直希望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更多眼病患者,也一直为此努力着。参加工作以后,我积极参与团委、农工党委、科室组织的义诊活动,积极投入下基层工作,并利用休息时间,不定期到社区进行义诊活动,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眼科检查、术后复诊、健康宣教等。

年底,我报名参加援非医疗,并于年7月作为浙江省第25批援非(马里)医疗队队员抵达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马里共和国,开展援非医疗工作。此次援非工作除了开展眼科诊疗工作外,医院的眼科建设及协助马里做好眼科专业医学生的实习及带教任务。此外,我们医疗队还和法国慈善机构联系,对马里盲人足球队进行了体检,并到当地的盲人学校义诊,与法国慈善机构合作为有复明希望的马里盲人进行手术与治疗,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援非期间,我随医疗队到马里各偏远地区进行义诊以及为在马里中资企业员工进行体检。

不论过去、现在、将来,国内或是援非工作,我始终秉着一颗热忱的心,尽我的能力,为眼病患者排忧解难,为边远及就医不便的患者提供医疗帮助。

爱岗敬业好青年

宦才娟

浙江大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宦才娟,浙大一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作为医务工作者,在这个不言休息不言苦不言累的环境里,她练就了扎实的临床技术,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坚持奋战在临床第一线,平时对患者认真负责,不仅受到了患者的多次感谢信和表扬,也收到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一周坐5天门诊,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每天接诊近90个患者。这位扎着马尾、戴着黑框眼镜的女医生,她的诊间,每天都有患者围着,她始终坚持医者仁心的原则,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个病人,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不厌其烦解说,兢兢业业施治,始终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就是一味对症良药。正因为她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和尊重。

业余时间里,宦医生也积极参与很多公益活动,积极参与“runforher”活动,为卵巢癌病人募捐基金;积极参与科里“学雷锋”活动,下乡义诊;积极参与“助基层、强基层、共呼吸、同发展”基层呼吸疾病的防治,为外籍教授提供现场翻译;积极为患者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宣教,手把手教病人如何使用吸入装置等各项公益志愿工作。

她真正做到了一颗红心,满腔热忱,把其最无私的爱都奉献给广大的患者。

创新创业好青年

徐玮泽

浙大儿院国家中心主任助理、心脏中心秘书

浙江省先天性心脏病网络救治平台常务副主任

徐玮泽医生是先天性心脏病防控领域和镶嵌治疗领域的知名学者,近年来,发表论文26篇。主持参与国家及省部级参研课题项目11项,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奖一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软件著作权5项,专利7项,科技成果1项。

在先心病诊治方面,他将传统介入技术和外科技术融合创新,率先在国内开展“经胸封堵主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因在外科介入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成为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

在先心病防控方面,他作为主要骨干搭建了浙江省首个先天性心脏病防控救治网络平台。尤其是先心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模式的研究,推动了胎儿婴幼儿先心病的筛查能力,提高诊治率,降低病死率。

在慈善救助方面,他联合国内知名慈善组织,探索慈善基金辐射基层的服务新模式。把慈善救助的关口前移,定位服务基层、帮扶基层、精准扶贫。

在治疗危重患者方面,他在国内率先开展“动脉导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技术,成为这类患儿一期手术的首选治疗方法。围绕危急重症先心病的特点,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信息通道,通过先心病智慧管理平台,进行双向转诊。同时提出宫内转运模式,实现患儿从出生到浙大儿院术前准备不超过2小时的黄金救治时间。

生活中的向上向善好青年还有很多,让我们向他们学习,承担起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

内容整合自“青春浙江”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yjd/63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