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里 > 旅游景点 > 隆庆开关走向白银帝国的大明王朝
当前位置: 马里 > 旅游景点 > 隆庆开关走向白银帝国的大明王朝
一、洪武爷之海禁与海上走私贸易
明初的海禁
明朝从建国之初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政策。对于海上之民间私人贸易,采取严格禁止政策,“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明太祖实录》卷四九)见于太祖实录之“禁海”诏令比比皆是,如“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禁民间用番香番货”;禁“私下与诸番互市”;“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等等。
太祖的画像,那个是真?!
洪武三年(年),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四年(年)颁布“禁海令”,规定:“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洪武七年(年),明朝撤销自唐朝起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今宁波)、广东广州三处市舶司。规定人民不但“片板不许入海”,民船造得稍大一些就是违法。
海禁,于是海上走私者出现了
闽人与倭寇------走私才能生存
用明朝流行的话说:“海者,闽人之田也。”海禁后舟楫不通,福建与海外的贸易联系大大萎缩,人民生计萧条,只好冒禁出洋市贩,以走私形式维持宋元以来的海上私商贸易。
明代的倭寇中有许多中国人,这在明代已是常识,“夫海贼称乱,起于缘海奸民通番互市,夷人十一,流人十二,宁绍十五,漳泉福人十九,虽概称倭夷,其实多编户齐民也”(明世宗录[M](卷四百二十二).)
福建人这种冒死犯禁出洋贸易的习俗,在明代的漳州月港(今海澄)一带表现得更加突出。
南海上的明朝海军---海上缉私,管你哪国红毛
为了维持海上秩序,明朝水师建造了许多巨大的战船游弋于南中国海,负责收受赋税,打击海盗。我国的南海主权诉求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明朝,南海已经是明朝水师的巡防范围了,而此时东南亚各国还处于落后的部落时期。
明朝海军
明朝水师和商船甚至还在东南亚一些岛屿上设立补给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贸易中转地。就连西班牙葡萄牙船只也要听从明水师的指挥,缴纳该交的商税,即使是在明朝灭亡前夕。后来新崛起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崛起,逐渐代替了西班牙葡萄牙人的地位。但是由于其自高自大不听从明朝指挥,挑战明朝水师在东亚海域的权威,结果被击败。
二、年隆庆开关的前因后果
前因
在明朝多年的海禁过程中,也曾有过短暂的解禁,这就是隆庆年间的“开关”。
隆庆皇帝做王爷时候的幕僚
年福建巡抚谭纶在《条陈善后未尽事宜以备远略以图治安疏》中指出:“世人滨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几也,大抵非为生于海,则不得食。海上之国方千里者,不知其凡几也,无中国续绵丝帛之物.则不可以为国。御之怠严,则其值愈厚,而趋之愈众。私通不得,即掇夺随之。昔人谓;弊源如鼠穴,也须留一个,若还都塞了,处处俱穿破。意正如此。”
谭纶用了个通俗的比喻说明了现实问题,他请求朝廷允许福建商民在近海与外通商,按《明史》说法有不少中央政府官员都表示了认同。其后福建巡抚许孚远也在奏疏中说:“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是谁?
对,很尴尬
名不见经传的皇帝
名字都被历史书籍写错的皇帝
明穆宗朱载垕(hou)
(年3月4日-年7月5日)
明朝隆庆皇帝朱载垕很少有人提及的原因,一是他在位时间短,只在位六年就病故了;二是因为在他之前和在他之后的两个皇帝都太有名了,他们一个是痴迷丹药的嘉靖皇帝,一个是任性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夹在他们中间的隆庆皇帝,就要平凡规矩许多。
八卦一下,如果不知道隆庆,应该知道他就是万历皇帝的爹。隆庆病逝的时候,年幼的太子只有十岁,很多事情都还不懂,更遑论支撑起一个庞大复杂的国家。张居正和高拱还有冯保、高仪都是先帝的托命之臣,。。。后面的剧情可以看电视啦。
年,明穆宗朱载垕(隆庆皇帝)决定调整延续了百多年的海禁政策,允许军民人等出海贸易,也允许外国商人进入中国通商,全面开放海关,史称隆庆开关。
隆庆元年(年),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厉行二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终于被打破。这次开海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称“隆庆开放”。它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起到一定的影响。
隆庆开关之初影响
隆庆开关之后,明朝的商人们无不欢欣鼓舞。纷纷购买建造大船,远贩东西二洋。商人们首先建造大船,然后装满货物,往来于东南亚,南亚,日本等地。促进了造船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也获得了上岸贸易的权利,纷纷登陆贸易,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之-----漳州月港
从厦门出发,驱车到达龙海市区后,沿着省道往海澄镇政府方向行驶约2公里,“月港古镇”的牌子便跃然眼前。顺着指路牌行驶,就到了月港古镇的核心区——海澄镇豆巷村溪尾。
月港。它与汉、唐时期的福州港,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清代的厦门港,并称福建历史上的“四大商港”。
就是漳州人民出差,出海必备良药
漳州最大的市镇是著名的月港。月港位于贯穿漳州平原的九龙江下游入海口,以其“一水中堑环绕如偃月”而得名。据《漳州府志》记载,月港周围有月港、卢沈港、普贤港、海沧港、鸿江港等一大批港群。而其中的海沧港、鸿江港现在都属于厦门港,可见当时的厦门港已是月港的外港了。月港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明宣德年间,当地已开始出现走私贸易。迨至明中叶,月港就因走私贸易的发达而成为南方有名的市镇,被人称为“小苏杭”。(陈瑛等.乾隆《海澄县志》卷十五,风土,乾隆二十七年刊本.)
为什么是月港
隆庆元年(年),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商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出海至东西洋贸易,月港遂成为闻名中外的私人海外贸易港。明朝政府之所以选择在月港开禁,一方面是顺应闽南人以海为生,非市舶无以助衣食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是沿袭开禁前大量船只皆由此出洋的习惯。
要注意的是,虽然仍有着诸多管理和限制,开放的月港也只是一处小港口,但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至此毕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只要遵守政府的管理限制,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就被视为合法经营。政策和制度上的这种局部的和有限度的调整,隆庆开关使民间私人海外贸易摆脱了走私非法境地,开始有条件地公开进行和较为正常地发展,并迅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东方明珠马尼拉
对,你没看错
香港还没到登场时候
年,麦哲伦登上关岛。
年,葡萄牙租借澳门。
年,关岛成为西班牙领土。大帆船在抵达中美洲的新西班牙港口阿卡普尔科之前,关岛是西班牙大帆船驶向美洲的中途停靠点,
年月港开海。
年,日本长崎也开放西方贸易。
年,西班牙在马尼拉港建立起远东贸易、航运基地。
年,麦哲伦(FerdinandMagellan)受西班牙国王之命首次环球航行中先后抵达包括关岛在内的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萨马岛等,奠定了后续二百五十余年西班牙太平洋航路的基础。
东方明珠-----马尼拉
注意哦,
马尼拉是
西班牙人的马尼拉
为什么是马尼拉之一
年4月米格尔·洛佩斯·德·黎牙实比率领的远征队在菲律宾的宿务岛登陆,在宿务建立了第一个永久的殖民据点。就在同一年,大胁船首次顺利完成了从马尼拉到阿卡普尔科的往返航程。
为了进一步密切菲律宾和西属美洲两大殖民地的联系,作为宗主国的西班牙年年都要派出重逾百吨甚至千吨,1到4艘(通常为2艘)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从事贸易活动,即大帆船贸易。
没错,每年派出多少船人家政府也是有严格管理的,国家内部也是有争议的,不然直接冲击国内和南美殖民地的丝绸和产业。
一方面,产自被伊斯兰教控制的民答那峨(Mindanao)的香料肉桂,是菲律宾岛上仅有的、可供出口的商品,但总量远远不够满足贸易的正常需求。另一方面,菲律宾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土著购买力较差。为了克服送个困境,考虑到马尼拉较早与中国展开贸易,能保证充足的货源,1571年贸易总部遂从在宿务移到了马尼拉。
至此,来往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的大帆船贸易,史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澳门
白银流入中国的漏斗
年,葡萄牙租借澳门。
十六、七世纪之交的澳门,成了白银流入中国的“漏斗”,源于四面八方,包括葡人本土。一位16世纪访问过东印度的英国人说:葡人每年由果阿运往澳门的银子约20万两左右,“以便用来在广州购买中国货物。”17世纪初,一位经营东亚贸易达25年的马德里商人也说:“葡人自里斯本输入果阿的银子,都全部经由澳门流入中国去了。”
据梁方仲先生的研究,明崇祯四年()以前,由菲律宾流入澳门的银子约有多万两;而由日本输入澳门的白银约在一亿两左右,可见数量之大(见《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入》)。
红毛成了中日之间的中间商
澳门华商也就成为中葡的中间商
利用日本不能与中国直接贸易的机会,每年在贩卖中国丝绢于日本这宗生意上,即可获利万两白银,非常可观(见《食货》四卷一期,百濑弘:《明代中国之外国贸易》)。当时日本是个产银国,在足利幕府末期,在日本之石田、但马、佐渡、伊豆等地广开银矿,技术也较高明,产量颇丰。此当明代后期的中国,由于政治黑暗、官僚腐败、战乱频仍等原因,作为硬通货的白银出现严重短缺。
而中日不睦,商贸不畅,使日本国内物价暴涨,如丝“每百斤值银五、六百两”、绵“每百斤价银二百两”、红线“每一斤价银七十两”、水银“每百斤卖银三百两”,一口铁锅“价银一两”,一根针也卖至“价银七分”(李言恭等《日本考》卷一,《倭奴》)等等。这些日常用品的缺乏,使他们急需中国各种货物的进口,使日本不仅仰赖有限的走私华商,也曾一度依靠葡萄牙商人供应。这也是葡人开辟澳门———长崎海上丝绸之路的客观条件和需要。
为什么是马尼拉之二
鉴于中国与菲律宾之间航行时间短、交流传统深、贸易获利大,绝大部分来自月港的商船,乐于选择赴菲贸易。这在客观上利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发展。菲律宾遂成为了中国与西属美洲贸易的中转站。
海禁开放后,出洋经商者骤然增多。到17世纪初年,每年从月港扬帆的船舶多达余艘。这些商船遍历东西洋的47个国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也各自通过其贸易转运港马尼拉、澳门和西爪哇的万丹与月港间接贸易。多达种外国商品及更大量的中国商品,通过闽南海商水手在月港进出口[14]。
要注意:对于墨西哥而言,马尼拉大帆船又被称为中国船。
四、马尼拉大帆船航路与贸易
明朝重开海禁之日恰值马尼拉帆船贸易发端之时。
环球航海体系建立后,西班牙是当时占据殖民地最多的国家,在亚洲据有菲律宾,在美洲占有从墨西哥到南美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地跨南北美并远至亚洲的海上帝国。
为了开拓国际市场,西班牙开辟了塞尔维(西班牙)———阿卡普尔科(墨西哥)———马尼拉(菲律宾)———月港(中国)的大帆船贸易航线,这也是中国与美洲之间联系的主航线。
为什么要去墨西哥
除了白银之外,为啥要绕道墨西哥,而不直接从好望角回欧洲?
当黎牙实比来到宿务之初,由于当地生产力十分低下,面临着粮食严重短缺的问题。由于葡萄牙人的垄断,绕道好望角返回欧洲必然困难重重。因此探索从菲律宾到墨西哥的返程航线可谓当务之急,但是这条航线的开辟并非易事。此前,另一支西班牙远征队的首领洛阿萨曾两次试图探索返回墨西哥的航线,但结果都失败了,他本人也于年10月9日死在了海上,其他远征队的成员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投降了葡萄牙人。
年6月1日由乌尔达内塔神父领航的圣巴布洛号(SanPabro)大帆船从宿务岛起航,并在10月8日成功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从而开辟了从菲律宾到墨西哥的北太平洋航线。
牧师们是技术性专家,也在殖民地中扮演了可耻的角色。
此后这条航线除了向北移至北纬40~42度之间的海域以外,在接下来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成为西班牙帝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生命线。
航线的时间与路线
从阿卡普尔科出发至马尼拉甲米地的旅程总共2200海里,得益于弗朗西斯科早年在太平洋的经营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航行相对容易和快捷,一般在3月,最迟4月起航,7月可到马尼拉,历时3个月左右;相反,回程则是非常艰难和漫长的。
大帆船利用季节循环,避开不利的气候因素,于7月巧的马尼拉甲米地港出发,最后于12月底停泊在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需历时6个月。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支线阿卡普尔科和圣布拉斯的贸易交流中。由于洋流的作用,从阿卡普尔科到圣布拉斯的航行要持续20至30天,而回程恰恰相反,只需要5-8天的航程。
当明朝需要大量白银的时候,
日本和美洲的银矿刚好被发现了,
大航海时代也刚好来临了。
五、航海时代的银丝贸易兴起
回程中帆船主要载运产自西班牙美洲领地的白银,因此大帆船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墨西哥银交换华丝的贸易,即银丝贸易。(金应熙;《菲律宾史》,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第-页。)
白银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在远距离跨洋贸易中颇有优势。中国丝纲在海外广受追捧,亦如西属美洲白银在中国极具市场。西属美洲的白银和中国丝织品的交换是帆船贸易的实质,故称"银丝贸易"(沙丁等,《中国和拉下美洲关系简史》,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第78页。)
明代(1-1644)中国丝织品出口的条件逐渐成熟。明初政府发行大明宝钞。但60年后,随着纸币泛滥,它们价值下降。
如同废纸的宝钞,坑害了老百姓
精彩的货币竞争
银、钱、钞
哪个强!
结果,整个国家开始使用白银替代纸币充当货币,同时白银的需求量也增加了。当时国内白银的产量有限,随着白银供不应求,银价大幅度上涨。中国商人看到大量白银从美洲运往菲律宾,自然想到用物易物方式在菲律宾换购美洲白银。大帆船把白银从美洲运到菲律宾,用白银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網,再把中国丝網远销美洲。
到明代中叶,湖州已成为全国性的蚕丝中心产地,在数量和质量上均驰名海内。丝织业发达的苏州、南京和松江等地,所用蚕丝主要仰仗湖丝。福建福州倭绸和漳州纱绢、广东粤绸、粤缎等名优特产,必用湖丝。湖丝及丝绵、丝织品上贡自明初至万历四十一年(年),岁办5至6万斤。有“蚕丝之贡,湖郡独良”的记载。湖丝还有一部分行销日本、南洋等地。正德以后,远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国家,形成“湖丝遍天下”的局面。
强大的中国丝绸工业能力
曾经是中国在全球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香港中文大学王冠宇阐述了《马尼拉帆船贸易陶瓷的类型与产销地》。文章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丰富的物产,工艺精湛的日用品及艺术品,在早期全球化的进程中迅速得到更广阔市场的喜爱与追逐,作为佼佼者的中国瓷器,成为热销的国际商品。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乃至后来的英法等国商人,都曾积极参与中国瓷器的设计、生产、运输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以获取巨额的商业利益。
“你这本是件功德无量的事,
我即使把威尼斯的财宝
和波托西的矿藏全都给你也不为过。”
-----《堂·吉诃德》
为什么是白银之一
明朝中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使用已非常普遍,而中国的银矿历来不太丰厚,在经历了宋元明三代的开发后,传统银矿渐渐枯竭,白银的价格逐步上升,与同期的外国银价相比,高出许多。年,欧洲的金银比价是1∶11,墨西哥是1∶13,而中国仅1∶4。
简单的套利,全靠搬砖。。。。
恩,全靠船。。。
这就是说,把墨西哥银元运到中国来,马上可提价3倍(AlfonsoFelix“TheChineseinthePhilippines”Manila:SolidaricladPublishing,,Vol1.P46)。西班牙人渐渐发现,用在美洲像石头一样便宜的白银来采购中国的手工业品,是世界上最有利的贸易。而中国方面也发现,到马尼拉出售中国产品,利润极为丰厚。
为什么是白银之二:
坐在金山上
穷如乞丐的南美diao丝
正如当初哥伦布跨海航行的目的地不是美洲而是中国一样,他想要的不是白银而是黄金。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殖民美洲的欧洲人由主要寻求黄金转而更重视白银,大量富银矿在西属美洲彼发现。墨西哥和上秘鲁(现玻利维亚)是美洲的两大主要产银地。当时两地均为西班牙所属。著名的玻利维亚波多西银矿(这里还是切·格瓦拉战斗过的地方)、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和瓜纳华托银矿于年、年和,先后被开采。
话题就要跑偏。。。
据统计,秘鲁和墨西哥在世界产银总额中所占百分比在16世纪为73%,17世纪为87.1%,18世纪更是高至89.5%。单是1545年发现的南美波多西(Potosi)银矿一处就在16世纪最后20年中平均年产25万多公厅,到18世纪末产银共值8亿比索上(全汉升:《再论明清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中国经济史论丛》(二),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307页)。1554年,得益于汞齐化法,即一种用盐和水银提纯的便捷、经济的炼银法,美洲白银产量大增。
六、大明王朝白银流入知多少
隆庆开放,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不仅大大推进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并且改变了中国白银供应不足的情况。隆庆开放始至明末的外国白银流入中国的数量中,以西班牙、葡萄牙和日本(这个以后再说)为主,其中,西班牙白银的流入最为著名。
明代中晚期,欧洲人在美洲的经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西班牙人在美洲发现了巨大的银矿。美洲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白银产地,西属美洲殖民地的银矿在世纪中、下叶都得到大量开采。
如著名的秘鲁波多西银矿,据德国学者阿道夫·索毕尔的研究,在~年的20年间,年平均白银产量吨,几乎占当时全世界产银总额的60%。占有巨额白银的西班牙于年占领马尼拉后,迅速把此地发展为东西方贸易的著名交易地点。经中外海商之手,世界白银滚滚流入中国。
MONEYORLIFE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是世界白银年流入中国额的迅速增长时期。据梁方仲估计,自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年),从海外输入中国的白银达一亿银元以上[引自《明经世文编》[M].卷三三二,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年](P-)。而美洲白银主要是通过两条渠道输入中国。一是通过太平洋转输的渠道,一是通过欧洲转输的渠道。通过太平洋运到马尼拉,再转至中国,是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主要渠道。
据万明的研究,通过太平洋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年约为0吨,年—年约为吨,—年约为吨,—年约为吨。自年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之时,到年明朝灭亡,通过马尼拉一线输入中国的白银总计约吨。
臣无它,善理财尔
中国像巨大的抽水机
全球的白银涌入中国
然而其对于中国却不完全都是好事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无关。期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yjd/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