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况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国土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公里)。阿拉伯语为摩洛哥官方语言,通用法语。年独立。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认为其接壤的休达及梅利利亚应为其领土,但实际上是由西班牙管辖。
首都:拉巴特(Rabat)
主要城市:达尔贝达、梅克内斯、非斯、丹吉尔、马拉喀什、阿加迪尔等,最大城市:达尔贝达
货币:迪拉姆(Dirham),汇率1美元≈9.5迪拉姆。年人均GDP美元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
国际+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国家格言:“真主,国家,国王”
主要学府:卡迪伊亚德大学、哈桑二世大学等。
2.气候特征
摩洛哥气候多样,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1月平均气温12℃,7月22~24℃。降水量为~毫米。中部属副热带山地气候,温和湿润,气温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山麓地区年平均温约20℃。降水量从到毫米不等。东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0℃。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下,南部不足毫米。夏季常有干燥炎热的“西洛可风”。由于斜贯全境的阿特拉斯山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摩洛哥常年气候宜人,花木繁茂,赢得“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摩洛哥是个风景如画的国家,还享有“北非花园”的美称。
3.行政区划
全国共划分为12个大区,62个省和13个省级市,个市镇。首都拉巴特,一直是摩洛哥的政治首都。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被誉为摩洛哥的经济首都。主要旅游城市有:拉巴特、马拉喀什、卡萨布兰卡、非斯、阿加迪尔、丹吉尔等。
(1)丹吉尔-得土安-胡塞马大区
(2)非斯-梅克内斯大区
(3)拉巴特-萨累-盖尼特拉大区
(4)德拉-塔菲拉勒特大区(驻地拉希迪耶)
(5)贝尼迈拉勒-海尼夫拉大区
(6)苏斯-马塞大区
(7)大卡萨布兰卡-塞塔特大区
(8)马拉喀什-萨菲大区
(9)苏斯-马塞大区
(10)盖勒敏河大区(Guelmim-OuedNoun)
(11)阿尤恩-斯马拉大区(Laayoune-SakiaElHamra)
(12)达赫拉-黄金谷地大区。
4.重要城市
拉巴特:摩洛哥首都,位于国境西北部,临大西洋。终年气候温和宜人,沙滩细软。旧城具有中世纪阿拉伯式风貌,四周城墙,市场和清真寺比比皆是。市内多文物古迹,城东南有著名的哈桑清真寺,寺内保存有69米的哈桑宣礼塔;北部有卡斯巴乌达亚城堡;有拉巴特王宫,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宫殿建筑,还有古物博物馆,摩洛哥艺术博物馆,考古博物馆等。
得土安:位于国境西北部。公元前9世纪有阿拉伯人居住。14世纪由马里尼德王朝设防并建要塞,后被西班牙人摧毁。年和年两度被西班牙占领,年归还摩洛哥。现存古城址上,有3面城墙,7座城门、36座清真寺和礼拜堂。市内多园林,喷泉和清真寺。
梅克内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伊斯兰教圣地。建于10世纪,11世纪为穆拉比王朝的要塞。年定为摩洛哥首都。年为法国占领。市内多古罗马时代的文物古迹和中世纪清真寺,伊斯兰教学院等。
马拉喀什: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著名旅游胜地。位于摩洛哥西南,素有“南方明珠”之称。历史上是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贸易路线起点,交通位置重要。旧城建于年。著名古迹有库图比亚清真寺,古陵墓,古王宫和,阿拉伯广场,以及非洲最大的传统市场。阿克达尔橄榄园具有多年历史,还有16世纪萨阿迪王朝时代的间顶陵墓,19世纪的巴西亚王宫及达西赛义德博物馆。东郊阿特拉斯山的雪景和瀑布壮丽动人!还有伊夫·圣·洛朗的私家花园马若尔花园(JardinMajorelle)
丹吉尔:旅游休养胜地,位于摩洛哥北端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入口处,扼地中海--大西洋国际航线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公元前6世纪腓尼基人始建。市区分布于海滨山坡上,海滩绵延10多公里,风景秀丽,气候温和宜人。旧城多阿拉伯建筑,有大索科广场,卡斯巴城堡,苏丹故宫等。
阿加迪尔:西南部沿海城市,国际旅游胜地。公元~年曾被葡萄牙占领。年法军占领。年修为港口。年遭强烈地震破坏。后经20多重建成为既具有民族风格又集各国建筑艺术之长的着崭新城市。城市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街道宽阔。气候宜人,是天然游泳场。
非斯:四大古皇城之一,伊斯兰教圣地。位于摩洛哥北部。摩洛哥最早建立的阿拉伯城市。旧城区也称麦地那,始建于年,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古城堡,宫殿等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有北非最古老的卡拉维因清真寺和伊德里斯二世陵墓。市区伊斯兰建筑艺术精湛,花木繁盛,有被称为“圣水”的清泉,为著名旅游胜地。
5.人口
摩洛哥人口总量为万,全国城市人口占总人数的1/2以上。西撒哈拉人口4.2万,定居的有3万人,其余多为游牧民,主要是摩尔人和阿拉伯人。首都拉巴特,人口约万。卡萨布拉卡人口万,非斯人口万,乌季达万,马拉客什万,梅克内斯万,丹吉尔91万。在摩洛哥华人人数不多,大约在人左右,其中一半以上的华人集中在卡萨布兰卡工作生活。摩洛哥人口中,75%为阿拉伯人,20%为柏柏尔人,5%为其他民族。
6.宗教
伊斯兰教是摩洛哥的国教。99%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为逊尼派;其余人口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
7.文化
相见礼仪:摩洛哥人与客人相见识,一般惯用拥抱礼,握手礼也日益普及。摩洛哥女子与客人相见时往往施屈膝礼。
主要禁忌:由于宗教信仰原因,摩洛哥人不吃猪肉,不饮酒,也很少抽烟。未经主人许可,不脱鞋不得进入其宅居。他们宴请宾客一半要上茶三次,客人若谢绝,会被认为不礼貌。他们和西方人一样忌讳13.他们忌讳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着贫穷。在摩洛哥,人们见面交谈忌讳打探年龄、收入、情感等隐私。
8.同中国的关系
中国与摩洛哥年11月1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双边各层次往来较密切,在国际事务中有广泛共识,保持良好合作。年,中国与摩洛哥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1世纪初,中摩经贸合作进一步拓展,摩已成为我在非洲第九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茶叶出口市场、主要渔业合作伙伴和重要工程承包市场。中国为摩第三大进口来源国,主要向摩出口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绿茶等,从摩进口电子元器件、磷肥、金属钴砂等。
9.特产
摩洛哥有三宝,阿甘、椰枣和仙人掌。阿甘是一种叫做argan植物,它的果实看起来像橄榄,但比橄榄小。阿甘树是摩洛哥特有的树种,耐干旱耐高温,多生长于摩洛哥南部,寿命大约~年。阿甘果实压榨出的阿甘油,是非常珍贵的油脂。很多去摩洛哥的欧洲人,都会到老城区的摩洛哥人店铺去寻找这种‘神油’作为纪念品和礼物,送给亲朋友有,或自己留用。椰枣,椰枣树比阿甘树更常见,更平民。花园里,街道旁,院子里,到处可见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椰枣树。据说每年的11月,椰枣成熟的季节,摩洛哥几乎举国都是打枣的热闹场面。
10.旅游景点
舍夫沙万:迷人的舍夫沙万位于里夫山宽阔的山谷之中,一直都是个各国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清爽的空气,井井有条的阿拉伯城市和一辈子也抽不完的大麻。
哈桑二世清真寺:年8月落成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坐落在卡萨布兰卡的大西洋海滨,通体使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宣礼塔高达米,是仅次于麦加清真寺和埃及的阿兹哈尔清真寺的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设备之先进在伊斯兰世界首屈一指。
11.世界遗产
摩洛哥共有8处世界遗产:得土安老城(丹吉尔-得土安大区)、沃吕比利斯考古遗址(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梅克内斯历史名城(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非斯老城(非斯-布勒曼大区)、索维拉老城(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兹大区)、马拉喀什老城(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兹大区)、葡萄牙城(杜卡拉-阿卜达大区)、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盖勒敏-塞马拉大区)。
12.旅游路线
在被誉为“北非花园”之称的卡萨布兰卡。午后前往哈桑二世大清真寺,观赏这座西北非地区最大的现代化清真寺。晚上在公共浴室体验富有美肌功效的摩洛哥浴。
清早从卡萨布兰前往红色之城——马拉喀什。游园后参观巴哈依宫——这座城市中最著名的宫殿。之后前往马拉喀什最著名的jemaaFna广场,在这里可以欣赏神秘的印度蛇舞,聆听摩洛哥老人的故事,品尝地道的摩式美味。
从马拉喀什前往阿伊特·本·哈杜,这个在摩洛哥南部的古城在古代曾是重要关口,保存异常完好,于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最美古旧村落。
非斯,这里曾被美国著名杂志《Traveler》评为全球最浪漫的10大城市之一。
13.签证
有效护照原件(有效期6个月以上)+护照首尾页、签证页复印件
近半年的白底护照相片三张(规格3.5x4.5cm)
如实填写摩洛哥签证申请表
中方单位派遣信,单位需在信函中注明:担保回国,并为其保留职务
摩洛哥邀请信原件(必须经过当地商会认证)
摩洛哥邀请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
中方营业执照公证书
三个月内企业纳税财务报表+个人三万元以上存款证明
中方公司在摩经营情况简介
工资单+机票+酒店订单
签定的合同文本复印件,与摩洛哥往来的合同概况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yjd/6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