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中马建交60周年优秀征文作品展三马里


  中国有句俗语,人生七十古来稀,我觉得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马里。马里是个热情奔放的国度,到处充满着年轻人的活力,在那些满街奔跑、天真活泼的儿童衬托下,老年人倒显得有些稀少和珍贵。

  中国和马里相隔万里,文化习俗大有不同,但在尊敬长辈这方面却是相通的。在马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观念根深蒂固。马里的老年人大都温和慈祥,尽管他们中绝大多数生活简单清贫,但从他们饱经沧桑的脸上,你看不出一点忧愁和烦恼,更看不到一丝愤怒和戾气。

  在穆丽巴布谷村庄有个叫桑巴的修锄头把的老人,大概七十多岁,满头白发,整天笑呵呵的。我和他认识三年多了,从没见他皱过一次眉头。每次见面,他都要说一大串问候语。我其实根本不太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只好跟着学,微微低头,右手放心窝,他说一句,我叽里哇啦跟一句。我的锄头铁锨镐头都是找他修的,一是他的修理技术不错,二是也想照顾一下他老人家的生意,所以修理费每次都是他说多少我给多少,他从不漫天要价,我也从不讨价还价。有时工具修完了,我忘记去拿,他还会背着一大袋沉重的农具步行三四公里亲自送到我的农场。这么一位和善、乐观、辛勤的老人却在去年斋月去世了,我现在还经常想起他,但每次想起心里就很难过,他那间简陋的草棚屋我也再没去过。

  有一年,在光芒阁门前那条拥挤的马路上,两辆小车轻微追尾,两个中年司机跳下车,哇啦哇啦地用当地语言互相指责对方,大有一番马上就要动手打起来的架势。就在这时,一位穿长袍戴白帽老年人走过来,样子就是马里大街上再普通不过的一个老年人。这位老人对着两位后生严肃地说了些什么,就见两个刚才还剑拔弩张的人各自回到车上,一溜烟开走了,后面拥堵的一大串车子,也按着喇叭鱼贯而行。说实在,这是我几十年国内外生活中,第一次看到如此处理交通事故。没有警察,没有官员,就凭一个普通的老年人劝诫,就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争斗。我当时有点惊讶,但其实更多的是感动。

  在迪迪布谷,我还接触过一个神奇的七八十岁老人,他叫什么名字我忘了,但我给他的备注名字就叫“东方红”,因为他会唱“东方红,太阳升”这两句歌词,他可能不知道这两句歌词的具体意思,但一定知道这是中国人都喜爱的歌。他说小时候亲眼见过周恩来总理,还能说出毛泽东、周恩来、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国领导人的名字。我想,这绝不是在一个中国人面前的炫耀,他一定是一直   现在,马里的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较以前有大幅提高,马里百姓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增长,我衷心祝愿马里的老年人健康长寿,快乐地享受幸福的晚年。

(作者:旅马侨民 郝金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yjd/74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