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读点书的人,我想,大概都追读过热点书。
我不是个读书人,却也是追读过热点书的。比如北岛、江河、舒婷、顾城、王蒙、阿城、王朔、莫言、马原、洪峰、余华、苏童、贾平凹、张贤亮、张承志、韩少功等人的一些作品,我就是在热中追着读的。
这扯不扯,我也背了一些作家的名字。
追读热点书也没什么不好,因为有了这些追读,当澳大利亚华人作家黄惟群先生让我说说对中国当代小说的看法,我好歹也曾胡说过几句。
年后出生于中国大陆的文学爱好者,读书经历基本是差不多的,尤其到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读书经历就更一致了,古今中外所有的书几乎都禁了,只好官方出什么就读什么,多少人就读了一些《青春》《红雨》《牛田洋》《大刀记》《艳阳天》《金光大道》《雁鸣湖畔》《飞雪迎春》《万山红遍》《边城风雪》《渔岛怒潮》《桐柏英雄》《西沙儿女》《沸腾的群山》《难忘的战斗》《激战无名川》《虹南作战史》之类的东西。
这扯不扯,我也背了一些书目,而且是一些已经上不了台面的书目。
“文革”过去,粮票逐渐不见了,书也可以读了,文史课开始重温《红日》《苦斗》《三家巷》《红旗谱》《山乡巨变》,年轻人更是向异域发现了新世界,开始追读尼采、萨特、加谬、兰波、庞德、杜拉、叔本华、乔伊斯、沃尔芙、布勒东、福克纳、卡夫卡、玛拉美、艾略特、金斯堡、奥威尔、波德莱尔、普鲁斯特、马里内蒂、埃里蒂斯、马尔克斯、纳博科夫、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等等,一些人却是连背书目也追不上了。
可能是追读得差不多了,人们开始读重点,读经典。经典也可以成为热点,文化热中,多少当官的也往家里弄唐诗、宋词、“四书五经”、《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书弄家去,读得进读不进,读得动读不动,不知道了,书钱大概都不用自己出,至少可以更多地背出些书目,行文讲话时候也可以弄些散装的古人诗文中的句子,这是有好处的,可以使人想起猪肉皮抹嘴皮子的故事。
年轻人,正是好奇和求知欲旺盛的时候,追读热点书也很正常,在热点追读中,或就会形成读书兴趣,养成读书爱好,弄到好处,就会开阔视野,提升眼力,察觉路径。不读热点书,可能是时间已不宽裕,可能是已经不再年轻了。
赞赏
人赞赏
长按白癜风用什么药物治疗白癜风治疗医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rdmz/1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