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今天,航空青年又被集体点赞,看看都谁上榜


5月19日,航空工业第三次青年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出席会议并讲话,国资委党建局局长、中央企业团工委书记姚焕出席会议,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李玉海出席会议并讲话,航空工业董事会秘书、办公厅主任葛子干宣读表彰决定。会议表彰了航空工业“青年工作先进单位”和第四届“青年五四奖章”、“杰出青年”。成飞党委书记程福波、沈阳所型号副总师左林玄分别代表获奖集体和个人发言。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汪鸿雁。

▲国资委党建局局长、中央企业团工委书记姚焕。

▲航空工业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李玉海。

李玉海在讲话中对获奖单位和青年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青年是集团公司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全集团35岁以下的青年有22.6万人,占到职工总数的50%以上。集团公司党组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始终把青年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谋划和思考,制订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的决定》和《“龙腾计划”实施方案》,每2至3年召开一次青年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青年工作。广大青年扎实工作、拼搏奋进,有力地促进了型号研制、经营生产任务的完成,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发扬了“航空报国”精神。

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集团公司青年工作,李玉海提出三点要求:一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做好青年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照团中央“从严治团”的新要求,集团公司青年工作还存在着差距。例如,有的单位落实中央对青年工作的要求还不够到位,有的单位青年发展的职业通道不畅,有的单位对型号一线青年的关心不够。只有提高对青年工作的重视,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瞄准问题突破、对标要求落实,充分激发青年能量,党和国家的事业,航空工业的发展才有希望。

二要着力党建带动,切实落实青年工作新要求。青年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带团建”是我们党开展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集团公司各级党委要切实贯彻中央对青年工作的要求,用扎实有效的措施,把青年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保证党在青年工作上的精力投入,加强共青团建设,给予青年工作充足的保障。要融入中心开展青年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青年投身改革发展的机制,使青年工作在科研生产经营中心任务紧密联系中获得价值增值。要大力促进青年发展,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导,助力青年成长成才,主动关心关爱青年。

三要主动成长成才,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贡献力量。航空工业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要有主动成长的愿望、主动成长的行动。青年加入了航空人的队伍,就要真正理解航空报国的“根”和“源”,把建设航空工业强国作为事业的目标,矢志不渝地坚持。青年要立足岗位、建功成才,要投身到火热的工作中去,在岗位上锻炼成长,把老一辈航空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继承下来,发扬下去。青年要勇于担当、敢为人先,树立超越前人、不怕失败的勇气,大胆闯、大胆试,遇到挫折不打“退堂鼓”,担起创新责任,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创造、有所突破。

汪鸿雁在讲话中表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始终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航空工业共青团认真落实上级团组织和集团公司党组的部署,以把“团青工作打造成集团公司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为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成绩斐然,走在了企业共青团的前列。希望航空工业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能以“凝聚青年”为政治责任,引导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服务大局”为工作主线,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更好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展现作为、体现价值;以“当好桥梁”为重要职能,切实做好党和青年沟通交流的桥梁纽带;以“从严治团”为改革重点,与时俱进地推进组织和工作创新。

集团公司总部有关部门领导、在京直属单位、直管单位、成员单位党委领导、团委书记、第二次团代会全体代表及受表彰人员在主会场参会。京外单位党委领导、团委书记、团员青年代表通过视频直播参加会议。

会议召开前,出席会议的领导与部分获奖青年代表座谈,详细了解了青年的成长经历,对于成长成才的想法,勉励青年们要珍惜航空工业平台,在一线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贡献青春力量。

航空工业“青年工作先进单位”和第四届“青年五四奖章”、“杰出青年”如下:

航空工业青年工作先进单位

?航空工业成飞

?航空工业哈飞

?航空工业上电所

?航空工业强度所

?航空工业试飞中心

航空工业青年五四奖章

航空工业郑飞牛雪平

牛雪平,男,年11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航空工业郑飞机加一厂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工业敬业好员工、机电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级劳动模范。

他是智能制造的掌握者、传承者、创新者,他有着工匠的朴实无华,骨子里透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激情不褪、冲劲不减、脚步不息,搏击在创新之路上。

创新思维攻难关。某产品加工一直困扰着合同交付,他主动请缨,主导《某钛合金材料数控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攻关,面对尺寸之大前所未有,加工方法、切削参数、程序编制、加工策略、装夹定位、基准找正等都要从头摸索的诸多难关,牛雪平带领他的团队,大胆创新,自制工装、优化加工程序、反复调试切削参数、仿真模拟、拓展五轴功能指令、应用空间拓展技术等,成功解决了该大型钛合金材料的机加难题,加工效率提高%,合格率达%。刀具加工寿命由原来的不足2小时,提高到3个多小时,刀片更换时间更是延长至6-7小时,光刀具每年就为公司节省数十万元。该项技术年创产值超千万。

创新平台提效益。为了给创新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年成立了以牛雪平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工作室于年被授予“河南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解决科研生产技术瓶颈、提高生产质量效益、培养能工巧匠的平台。由牛雪平主导,工作室团队共同完成的《五轴设备加工空间拓展技术研究应用》项目,被评为“十二五河南省十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项目拓展五轴设备加工空间40%,五轴设备综合效益提高30%以上,直接为工厂年创产值超千万。

创新培养强团队。机加一厂汇聚了公司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是公司新研产品的主力军。为了使这支代表先进制造能力的尖兵团队发挥应有的潜能,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毫不保留传授给每一位成员,极大提高了大家的岗位竞争力。经他帮带的19名操作工全部取得高级工以上资格、23名技术员均已获得工程师资格,创新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承和发扬。

航空工业成飞玉海龙

玉海龙,男,年9月生,共青团员,现任航空工业成飞技术装备公司主管设计师。

玉海龙同志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同年7月进入航空工业成飞,从事智能技术装备研发工作。

年7月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入围国家集训队。在年10月-年8月的集训过程中,通过层层选拔,于年8月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夺得该项目首枚金牌。

玉海龙同志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飞机成型模具某测控技术验证研究、复合材料/合金某高效精密某工艺技术及装备、中小型飞机某复合加工机床等多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航空工业“总经理特别奖”、“全国技术能手”、“航空工业杰出青年”、“激情成飞”年度人物、“航空工业敬业好员工”、航空工业年度“航空工业风云人物”、四川省劳动模范、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十余项殊荣。

玉海龙同志作为航空工业成飞“智能装备研发青年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积极开展某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某技术攻关项目等研究工作,充分利用青年创新工作室平台,搭建某系统教学框架,带领相关领域广大团员青年快速成长。目前,青年创新工作室完成了基于某系统的交通灯和某运动控制软件、某实验平台的可行性论证等科研成果。同时,玉海龙同志作为智能装备领域电气控制方向青年技术带头人,研究并确定电气控制研究方向,制定研究及实验计划。在实验室成立后,玉海龙同志带领团队,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对推动航空工业成飞技术装备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航空工业一飞院黑文静

黑文静,女,年4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航空工业一飞院项目副总师、总师助理、飞控系统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曾荣获“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标兵”等称号。

年毕业,黑文静加入到飞行控制律设计专业。当时,国内飞控系统正向数字电传方式转变,缺少技术经验。控制律设计又是攻克电传飞行控制技术的难点和关键,直接关系新一代飞机的先进性、安全性和操纵性。还是普通设计员的黑文静主动向师傅专家“取经”,先后解决了解耦控制技术、重装空投非线性控制技术、边界保护控制及验证技术等难题,填补了控制律设计技术的不足。

随着运20研制任务铺开,黑文静一肩承担起关键系统研发的重任。飞控电传主控制律是飞机的“中枢神经”,研制任务艰巨且困难重重。黑文静抱定“不会了可以学”的决心,凭靠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多型号飞机对比研究,很快提出了初步方案;为完成设计,她查阅了所有文献,从零碎信息中摸索出了思路,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关:深入分析国内外先进飞机飞控系统的设计特点和关键因素,确定了适合运20飞控系统的体系架构;先后研究出数百种故障模式,并逐项完成可靠性验证,终于在有限时间内攻克了控制律设计验证难题,一举实现了多项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填补了我国在大型飞机电传控制律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空白,形成了核心技术实力,并成功运用到了其他型号中,她也成为了电传飞行控制专业的领军人。运20首飞当天,黑文静收到了珍贵的礼物——一面签满首飞机组人员名字的五星红旗,这是对她和设计团队最大的肯定。

工作以来,黑文静先后担任项目设计师、主管设计师和主任设计师,并于年成功入选集团公司优秀青年技术人才后备队伍。她参与完成了多项军民用飞机预研课题、背景型号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空基金课题和型号研制任务,将先进设计理念、项目管理经验应用到工作中,完成了飞控系统体系文件和设计经验梳理及设计流程优化;组建攻关团队,大力开展专业建设,突破了多项技术难题。

“只要飞机成功了,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让我再来一次,依然如此!”这是黑文静的青春誓言。

航空工业杰出青年

航空工业沈阳所左林玄

左林玄,男,汉族,年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沈阳所型号副总师兼空天工作队队长。年北航博士毕业入所,参与过多个重点型号研制,近3年主要负责某型飞机预研工作,完成军委装发部、空装、集团等课题近20项,曾荣获集团科技进步奖4项,获评“中航工业专业领军人才”、“航空工业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沈阳市青年岗位能手”,年度被选拔为中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基金项目航空领域唯一责任专家。他作为沈阳所建所以来最年轻的型号副总师,凭着对党和国家航空事业的坚定信念,聚焦战略、创新管理、激情创业,打造了一支国内领先水平的空天团队;作为顶层、总体、气动等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占位前沿、眼光高远,致力顶层策划和系统攻关,创新需求论证途径,推动专业间跨域融合。他带领团队出色的完成了十余个项目的立项论证和技术攻关,带动了航电、飞控、材料等兄弟单位的发展,突破的多项高新技术填补了国内领域空白,为我国空天装备快速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航空工业安大刘彤

刘彤,年1月出生,共青团员,现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机加分厂维修电工。本着对维修电工技术的热爱和对企业的深情,虚心求教前辈,刻苦钻研技术,兢兢业业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与热血,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保证企业生产用电无事故和电器设备的安全运作,他不断加强学习,遇到难题他总是主动请缨,担当起了主攻手,一定把设备恢复,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产品按时间节点交付。年他代表安大参加贵州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并获得维修电工第一名。年轻的他目前已经获得贵州省“全省优秀共青团员”;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了维修电工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90后”的他是安大最年轻就取得技师资格的员工。

航空工业西飞张凤奇

张凤奇,航空工业西飞国际航空部件厂飞机铆装钳工、班长。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航空人,他始终坚守“航空报国,强军队富民”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理念,做一名敬业、有追求、有梦想、智能型的合格航空人。

从事飞机铆装钳工以来,他坚持努力学习业务技术和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公司和单位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学习,他很快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一个全面掌握飞机铆装钳工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工人。年中国技能大赛暨中航工业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张凤奇荣获了飞机铆装钳工专业第一名。如今已熟练掌握了岗位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了攻克技术难关和创新的高技术能力,为自己有所建树奠定了基石。

在他所在的班组06工作包的改型研制中,20多项钛合金零件加工制空是此次更改的关键点。由于该工位的操作工人从未接触过钛合金零件的加工,张凤奇带领班组成员配合工艺,对新机型的图纸、文件及技术要求一一进行学习和揣摩,对新申请的刀具在与零件同等材料与厚度的试件上进行反复的试验,总结刀具的使用参数和钛合金零件的加工方法,并对刀具厂家提出了相应的刀具改进数据,最终使得所有新制刀具具备了加工产品的条件,并形成了06工作包技术规范,为接下来的首件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院张建国

张建国,男,年4月生,副主任医师,现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与科研工作17年,擅长消化内镜微创手术,ERCP等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他善于发现和解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多次创造性解决临床难题。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课题11项,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得各级奖励十余项。

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申报国家专利19项,其中5项专利实现成果转化。其中,他发明的张氏剪刀是世界上用于ERCP手术的第一个剪刀类新型手术器械,诞生5年来,医院近万例患者中广泛使用,以其简单、实用、高效、安全、经济等优势赢得临床医生的喜爱,成为ERCP手术领域的一款明星级产品。在此款产品基础上创立的内镜下胆道内外引流转换的新术式也成为了临床治疗的标准术式。

他发明的张氏粘膜剥离刀,是中国第一款真正自主创新的粘膜剥离器械。他还是国际上最早提出内镜功能成像概念的学者之一。因成绩突出,成为中国发明协会中极少数的医生理事。

中航技张智源

张智源,男,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中航技驻毛里塔尼亚代表处首席代表。

张智源年自外交学院毕业后进入中航技,年被派往中航技驻毛里塔尼亚(以下简称“毛塔”)代表处常驻,至今已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毛塔独自坚守五年之久。

年11月20日,马里首都巴马科丽笙酒店遭遇恐怖袭击,余人被多名歹徒劫持,20余人遇难,其中包括3名中国公民。正在马里出差的张智源就在酒店房间内,他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沉着冷静,在国内团队和驻在国营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死里逃生,成功脱险,这也是他独自一人在海外坚守数年,各种历练积累的爆发。恐袭发生后,张智源坚持从马里返回毛塔,将工作安排妥当后才回国,且在国内仅调整不到一个月,又毅然决然返回毛塔和马里,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张智源凭借突出的个人素养及流利的法语,与毛塔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先后挖掘出多个项目合作线索,为把中国航空工业的产品与服务推向毛塔市场做出重要贡献。他又以毛塔为依托,投身于西北非法语区新市场的开拓工作,足迹遍及自然条件更为恶劣的尼日尔、乍得及最高风险等级的马里等近十个国家,屡创佳绩,进一步夯实中国航空工业在西北非地区的销售力量。

张智源用自己的激情和行动,诠释了新一代中国航空工业人的精神风貌。他,是新一代航空军贸人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航空工业国际化开拓的希望之星!

航空工业成都所金鑫

金鑫,男,年1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航空工业成都所高级工程师。

年以来,金鑫同志在型号研制和预研课题方面均积极承担了大量科研工作,在武器分离试飞验证、风洞试验及仿真评估等专项技术攻关中勇挑重担,成效显著。该同志作为机弹分离试飞保障技术负责人,保障了某飞机十余次高风险武器试飞科目的顺利完成,此类工作在国内均是第一次开展,无任何先例可循,而机弹分离试飞工作又属于高风险试飞科目,因此不容任何疏忽。该同志积极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不断总结摸索,开展了大量的仿真计算工作,创新性设计开发了全机动机弹分离仿真程序,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机弹分离评估平台并成功应用到型号研究工作之中,不仅能为试飞工作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撑,还可以充分指导风洞试验现场的分析工作。作为专业技术骨干,该同志获得了3次集团科技成果奖励,获得了5项国防专利授权,10余项国防专利受理。同时,该同志因爱国敬业、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获得了单位竞赛之星、所先进工作者、年度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中航国际曹红国

曹红国,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

3月18日,一架从亚的斯亚贝巴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发生了惊险的一幕,一名乘客突然愤怒地冲击驾驶舱。曹红国尽管感冒发烧且非常疲惫,但是听到空乘呼救后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与肇事者近身肉搏,最终与机组人员一同将其制服,飞机安全备降巴基斯坦拉哈尔机场,成功保证多名乘客安全抵达北京。事件结束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鼻梁和脸颊被擦伤,头也隐隐作痛。处理完交接事务的航班机长特意亲笔写了一封感谢信。

曹红国事后说:“其实这样的事情不算什么,当时真的想都没想,有人呼救肯定有事需要帮忙。”他落地后就赶忙奔赴家中去看望待产的妻子,并再三叮嘱记者不要说飞机上的事情,免得她担心。

曹红国在“一带一路”上常驻多年,带领并执行了中国航空工业在海外的多个重大国计民生项目,为非洲国家人民造福,获得过中航国际“优秀团队”“优秀员工”等荣誉。他是中国航空工业无数个“走出去”员工中的一员,这些员工平时默默无闻于世界各个角落,关键时总能不顾安危、挺身而出。

航空工业自控所彭永涛

13年前,他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进入自控所,成为航空人。那年,他不满26岁。

13年后,他以在无人飞行器与光传飞控两大领域前沿探索中取得的突出成绩,成为行业内最年轻的技术带头人。今年,他将满39岁。

尽管已过去了十多年,但提起当年面对的窘境,彭永涛仍难以释怀。4年,彭永涛开始无人飞行器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研发。那时,自控所乃至我国无人飞行器技术研究才刚刚起步,可供学习借鉴的资源几近于无。彭永涛倾力实践,醉心探索,作为主力参加了多个国防重点型号的设计开发,突破了自动起降、自动航线飞行等关键技术。在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技术研究中,突破了在线航路重规划技术,完成了有人无人协同技术半物理验证。

作为光传飞控技术负责人,彭永涛痴迷研究,勇于创新,突破了光传飞控系统架构、光背板计算机、光传感器等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短短十三年间,彭永涛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篇。

专业精进的同时,彭永涛还以超常的勤奋与努力,完成了在职博士学习,并走上领导岗位,成为自控所拥有最高学历的专业研究部负责人之一。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程伟

程伟,男,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航空工业直升机所航电武器研究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从事直升机航电领域科研工作以来,程伟先后牵头承担数个重大项目研制工作,获得了部队用户及各级机关的高度认可。某型无人直升机采取“竞争择优”模式,这是军方探索装备研制和采购体制改革、国家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环境下主要航空装备供应商的竞争。作为答辩组核心成员,程伟带领航电系统研发团队逐条梳理技术要求,反复研讨方案,将方案做到最优。在现场答辩中,他出色地完成汇报和答疑,配合团队以绝对优势胜出,为保持集团公司在无人直升机的行业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和其所在团队荣获集团公司“狼团队”嘉奖。在年“十三五”预研课题申报中,程伟带领航电团队成功申报航电系统架构设计、基于MBSE试验验证技术、人际交互界面设计技术等多项牵头课题,创历史新高。曾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直升机所“十大优秀青年”、“劳动模范”、“先进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航空工业特飞所鲁国富

鲁国富,男,年5月生,中共党员,现任航空工业特飞所副主任设计师。

在型号研制方面,年,他担任系留气球型号副总师;年,负责中法合作重载飞艇项目论证的结构强度专业工作。经过周密筹备和精心部署,带领团队完成了可行性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年获得湖北省科技创新战略团队称号(C类),年升级为B类,并获得资助。

在课题研究方面,他先后主持参与“浮空器结构设计技术研究”等约十项省部级预研课题,突破刚柔混合结构分析、特殊结构及材料损伤特性分析等十多项关键技术,填补国内浮空器领域柔性结构设计空白。年至今,向工信部等上级主管机关部门申报并获批复课题5项,批复总经费超过万元。

本期素材来自航空工业团委、中国航空报

编辑/萧萧监制/谢林轩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上的航空故事

唱给航空妈妈之歌——母亲节快乐!

航空工业玩VR?不是跨界,那是专业!

大飞机三剑客齐聚蓝天即将完成解锁新任务

全国“通航日”遇见“一带一路”……

借国家“一带一路”东风,干中国航空工业实事

赞赏

长按







































治疗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rdmz/129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