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驻马里的维和部队遇袭,造成我国一名维和人员遇难,四人受伤。
把目光放到全世界,最近几年,随着中国“走出去”的步伐越迈越快,国际上发生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中,中国人的名字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受害者的名单中,这是个让人担忧的趋势。
但是,我们也可能因噎废食,就此躲回自己的安乐窝里——中国要在全球上拥有更强的影响力,让世人认同我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就必须积极参加这些国际行动。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只是堂主真心不希望这些代价是用维和官兵的鲜血来支付的。
向这些勇士们致敬,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今天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主要内容有:
外交部:中国驻马里维和人员1人牺牲4人受伤
——人民日报
资料图:中国第医院转运阵亡军人
华春莹就我驻马里维和人员遇袭发表谈话:
今天凌晨,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营地的维和部队遭遇袭击,造成重大伤亡,其中中国维和人员1人牺牲,4人受伤。我们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其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诚挚慰问。
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相关工作正全面展开。
这是一起针对联合国维和人员的恐怖袭击事件,是严重的罪行,不可容忍。中方予以强烈谴责。我们要求马里政府和联合国方面立即对此次恐怖袭击事件展开调查,将凶手绳之以法,并密切配合中方做好善后工作。
我愿强调,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国际和平事业,坚定支持维护非洲的和平与稳定。目前,多名中国维和人员正在马里、刚果(金)、利比里亚等7个非洲任务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中方将继续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继续为践行《联合国宪章》精神,为维护非洲的和平与安全作出我们的贡献。
中国在南沙吹填岛礁种瓜种菜:2年栽培植株30万棵
——新华网
建设中的永暑礁
新华社海口5月31日电题:南沙岛礁:生态保护建设绿意盎然
道路两侧椰树生机盎然、楼房周边一片新绿;宿舍前后菜园里,瓜果飘香,这是记者近日在南沙美济、永暑、渚碧三大岛礁采访时看到的景象。南沙岛礁建设之初,就树立了“岛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同步推进”的理念,短短两年间,曾经人迹罕至的岛礁上已种植各种热带植株近30万棵,飞鸟结伴而来,生态系统正加速形成。
“蓝、绿、淡”工程为岛礁添翠绿
南沙岛礁建设中,由多位中科院院士牵头攻关,精心设计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自然仿真造岛的新路。岛礁经吹填形成陆地后,立即实施了“蓝、绿、淡”工程,即养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珊瑚礁、植树种草固砂造绿、淡化陆地改善生态。
南沙岛礁吹填造陆的过程,模仿珊瑚礁自然生长、成熟的过程进行。根据珊瑚礁盘内外不同的特性选择施工方式,礁盘内部泄湖中的珊瑚,其生长过程是从泄湖到沙洲到礁岩的自然硬化。施工中没有排放浑浊水,并采取先围后吹的办法,加速珊瑚礁硬化过程。
为了保护好珊瑚礁,建设单位与中科院合作,在人工繁殖珊瑚领域取得了突破。此外,还人工养殖砗磲、海藻、大法螺、海参等对珊瑚生长有益的多种海洋生物,优化珊瑚生长环境。
“在无土壤、无养分的岛礁上开展绿化工程是史无前例的世界性难题。”中交建永暑项目经理石海旭说,原来岛礁“土壤”主要是珊瑚砂,颗粒大、盐分高、养分少,根本不适合普通植物。但是岛礁上的陆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自然形成淡水晶体。目前,岛礁新造陆地经过雨水渗透后,珊瑚砂的盐分减少了90%,已基本达到植物的生长要求。
“岛礁淡水环境形成后,经过反复试验,已经试种成活30多种植物。”中交建海南生态岛项目部党委副书记唐坚乐说,南沙岛礁已栽种包括马尾葵、羊角树、木棉、樱桃、棕榈等近20种植物。南沙种植的植物中,成活率最低的鸡冠刺桐也达到了86.5%的发芽率。
建筑生活垃圾“零排放、零污染”
在南沙岛礁建设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想方设法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进行环境保护,并提出构建岛礁闭合型生态系统的新理念。
唐坚乐介绍说,由于参与建设单位多,存在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污水、扬尘、卫生防疫等环保整治问题。针对这些突出问题,中交环保提出“壳装化、移动化、资源化、全覆盖、零排放”的岛礁环保整治目标。在每个岛均成立“岛礁环保综合整治运营中心”,近千名环保人员昼夜轮换值班,运营中心全部采用壳装化、可移动专业环保装备,处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污水,实现了岛礁餐厨垃圾、建筑垃圾、污水处理的循环利用。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环境整治,目前岛礁上已经实现了建筑和生活垃圾合理分类处理。生活垃圾中,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废弃物被压缩打包运回陆地。对于不可利用部分,放入焚烧炉中进行焚烧消减,经过二次燃烧废气达标排放,产生的废渣封闭后运回陆地。建筑垃圾产生量大,环保部门对废弃混凝土块、废旧钢筋、管材、木料等进行分门别类处理。此外,餐厨垃圾、人体及禽畜的排泄物全部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最终形成无味初级肥料,用于岛礁绿化种植。
自然生态系统加速形成
“以前南沙看不到鸟类,我们聘请了鸟类专家想引进合适的鸟类。没想到永暑绿化之后,鸟飞来不走了。”参与建设的人士介绍,南沙建设中由于采用许多生态保护新措施,岛礁的生态系统正在加速形成。
比如说,在岛礁植树绿化过程中,最初是想从大陆运来土壤种树,但是考虑到大陆的土壤成分与岛礁的珊瑚砂差异太大,可能破坏岛礁的“原生态”,于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仅运来少量营养土增肥,现在种在珊瑚砂里的植物都成活了。
唐坚乐说,由于南沙阳光充沛,季风期特别长,目前正在试验发展风能和太阳能,今后要做到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岛礁的电力需求,进一步减少排放。
据介绍,珊瑚礁是一个活的生态系统,南沙珊瑚礁的基础非常坚实,外围珊瑚礁的硬度超过了花岗岩,并且在快速生长。随着岛礁生态系统的不断改善,岛礁的基础会更加坚实壮大。南沙岛礁的建设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已经申报了60多项国家专利,同时还将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这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为吹填造岛和生态绿化作出的突破性探索和卓越贡献。
俄印不顾中国反对就对越南出口巡航导弹达成共识
——澎湃新闻
“布拉莫斯”巡航导弹
一、印度重启“前线机场”,距中印边界40千米
昨日,印度空军重启了位于藏南地区(印称阿鲁纳恰尔邦)梅丘卡的“前线机场”(AdvancedLandingGround)。该机场已经完成了升级改造,可以起降包括C-J“大力神”运输机在内的大型军机。
梅丘卡位于中印边境,海拔达英尺(约.6米)以上,距中印实际控制线仅40千米,战略位置重要,是年中印边界冲突时双方争夺的要害。这座机场的启用将提高印度在其国土东北部持久存在的能力。
年,印度在东北部选取了8个机场进行现代化改造,包括泽洛、梅丘卡、瓦弄、阿隆、都登和达旺等地。今年3月,印度已经启动了泽洛和阿隆两座机场的升级改造工作,而位于达旺的机场预计将于今年9月开工。
从今年4月到明年3月,印度空军已投入万美元用于东北部基础设施和防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由于当地交通条件的制约,一些机场的升级改造或将晚于预期。
二、俄印两国就出口“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达成一致
据塔斯社消息,印度与俄罗斯就向第三国出口“布拉莫斯”反舰巡航导弹一事已在原则上达成一致。这些潜在的第三国包括阿联酋、越南、南非和智利等国家。
布拉莫斯航空航天的发言人表示,“我们已对武器出口政策做出了一些结构性调整。目前,越南、阿联酋等国在谈判中居于领先位置。”此外,包括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在内的若干国家也有意引进这款导弹。
由于与中俄印三国关系微妙复杂,越南成为发言人与记者白驳风在哪看比较好白驳风在哪看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rdmz/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