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
现代汉语词性划分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5.到了北京,医院去看病。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A.肃穆肃立B.也许立刻C.聪明智慧D.欣然果然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4.输得精光。(副词)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A.电灯突然亮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A.副词B.叹词C.介词D.拟声词越发(副词)除了(介词)始终(副词)依照(介词)沿着(介词)索性(副词)扑通(拟声词)哦(叹词)屡次(副词)何必(副词)自从(介词)砰(拟声词)啊(叹词)却(副词)
七、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
愿意(能愿动词)孤寂(形容词)诧异(形容词)壮举(名词)贪婪(形容词)
词性的变化
汉语中的许多词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会发生变化,也即在不同的语境中词性并不相同。因此,要学好词性,必须掌握语境中的词性。请看下面的例子:1、发明,可作动词或名词。①这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这里的“发明”指某种成果或产品,是名词。)②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这里的“发明”指研究开发,是动词。)2、得,可作动词、助词或名词。①这件事你得去。(这里的“得”读děi,表示一种意愿,是能愿动词。)②工资是我的劳动所得。(这里的“得”读dé,相当于“得到的报酬”,因此是名词。)③这件事你做得对。(这里的“得”读de,用在动词“做”之后,表示补充说明,是结构助词。)3、上,可作名词或动词。①桌上有一本书。(这里的“上”,表示处所,是名词。)②昨天我上南京去了。(这里的“上”表示动作行为,是动词。)4、在,“在”的用法最为灵活,可作动词、副词或介词。①星期天,我在家。(这里的“在”后面再没有动词,因此只好自己充当动词。)②星期天,我在家看书。(这里的“在”后面还有动词“看书”,因此只能充当介词,和“家”合在一起,表示处所。)③星期天,我在复习功课。(这里的“在”相当于“正在”,表示时间,因此它是时间副词。)5、啊,可作叹词或语气助词。①啊!祖国多么美!(这里的“啊”单独使用,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是叹词。)②祖国多么美啊!(这里的“啊”用在句末,表示一种感叹语气,是句末语气助词。)综上所述,汉语中的许多词性用法很灵活,应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下面几题请同学们仔细辨识:①老师叫你。②昨天你叫老师表扬了。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④明天我要到上海。⑤请把座位让给她。⑥妈妈让我学做饭。⑦上学时要锁好门。⑧我买了一把锁。(附参考答案:①动词,②介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动词,⑥动词;⑦动词,⑧名词。)有这样一则笑话: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上帝住哪儿?”彼得回答:“我知道,上帝住在厕所里。”老师愕然:“住厕所?你怎么知道的?”彼得说:“每天早晨,我都听见爸爸使劲敲厕所的门,一边不停地喊:‘上帝呀,你怎么还不出来!’”这则笑话的可笑之处是因为彼得答非所问,错误地把老师所问的“上帝”与爸爸所喊的“上帝”混为一谈。这实际上牵涉到语言中的词义虚化和词性转化现象。笑话中,老师所问的“上帝”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一个事物、概念的名称,是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神,是名词;而爸爸在敲打厕所时所喊的“上帝”表示的是一种呼唤或感情,相当于“哎呀”、“唉”,其原来的意思已经虚化,词性也由名词转化为叹词。汉语口语中,有些名词表示的事物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具有至高无上性,如“上帝”、“天”、“地”、“妈妈”等,因此,人们在产生惊讶、赞叹、无奈等感情时,往往会随口呼出,抒发感情。长此以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些名词的本来意思就被虚化,词性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一些只表示呼唤应答或某种感情的特殊叹词。这种语言现象在口语中经常出现。如:“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吧?”(《变色龙》)“天”本来一般指天空、天气、季节等,是名词。而在句子中却没有实在的意思,仅表示一种惊讶的感叹,由名词转化为叹词。“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皇帝的新装》)句中的“我的老天爷”本来是一个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也是指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而在这里其本来的意思已经虚化,仅仅表示一种惊讶、慌张、无可奈何的呼唤和感叹,变成了一种特殊的叹词。还有一则笑话:小刚和爸爸一起去划船,小刚不小心落水,在水中边挣扎边喊:“妈呀,救命呀!”爸爸却在船上无动于衷。人们惊奇地问:“那落水的不是你的孩子吗?”“是的。”“那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他说:“他是在喊他的妈妈,管我什么事!”生活中当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笑话当中小刚所喊的“妈呀”并不是对其母亲的呼唤,只是表示一种惊慌、恐怖的感情。我们在口语中常说的“妈呀,吓死我了”也是属于这种情况。还有些名词本身带有赞叹、喜爱的感情色彩,有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名词的实在意义被虚化,只表示喜爱赞叹的感情色彩,变成了叹词。如: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皇帝的新装》)“乖乖”一词在口语中一般是对孩子的亲妮称呼,但在这里却表示一种赞叹的感情,其本来的意思已经虚化,词性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的名词变为叹词。这类叹词很特殊,因为它们在一般情况下都表现为名词,只有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尤其是在口语当中表示呼唤应答或强烈感情时才虚化了原来的意思,转变了原来的词性,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区别。
赞赏
长按治疗白癜风的费用北京怎样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rdmz/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