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里 > 人口民族 > 少数民族自治县12650峨边彝族
当前位置: 马里 > 人口民族 > 少数民族自治县12650峨边彝族
峨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西南小凉山区,与凉山自治州接壤,是乐山两个民族自治县之一。年成立彝族自治县,幅员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彝区平方公里、占70%;峨边彝族自治县辖6个镇、13个乡,个村个组,其中纯彝族乡8个、彝族村49个,彝族组个,总人口13.5万,农业人口12.7万,占81%,彝族5.6万人,占36.6%。
峨边彝族自治县6个镇、13个乡:沙坪镇、大堡镇、毛坪镇、五渡镇、新林镇、黑竹沟镇、红花乡、宜坪乡、杨村乡、白杨乡、觉莫乡、万坪乡、杨河乡、共和乡、新场乡、平等乡、哈曲乡、金岩乡、勒乌乡。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6.6%居全省首位。年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景区黑竹沟享誉中外,是彝族美神”甘嫫阿妞“的故乡,小凉山彝族文化独具魅力。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凉山彝族刺绣技艺
泡水酒工艺
彝族刺绣技艺
峨边彝族自治县小凉山彝族刺绣技艺,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国以前,距今至少年,位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绚丽多彩、风格独特的峨边彝绣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密不可分。
峨边彝族自治县觉莫乡茨竹村活动室,58名彝族妇女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兴高采烈,笑意中透出些许羞怯。五排长条桌上,摆满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彝族刺绣作品———这是她们这一个月来的学习成果,正接受周边乡镇村民的品评和挑选。这是峨边在茨竹村举办的首期品牌服装制作(彝族刺绣)培训班结业现场。服装、背包、童帽、壁画、背带、挎包、钱包、香包……一个月的培训时间里,学员们在家门口免费接受了专业老师精心的理论和技能培训,系统培训之后,她们向乡亲们展示出学习成果———一件件精心制作的彝族刺绣。
走出大山闯市场,正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凉山彝族刺绣活态传承的一大亮点。据悉,峨边今后还将陆续在其他乡镇举办类似的刺绣培训班,成立刺绣工作室,让小凉山彝族刺绣得到活态传承、发扬光大。
彝族民间刺绣能手阿赫秀枝介绍说,在众多的彝族刺绣作品中,有具象图案,也有纯粹的抽象图案。“刺绣的纹案主要有日月、星星、鸡冠、云彩、波浪、牛角、牛眼、铁环、蟹、羊角、窗格、蕨基、穿山门、鸡肠、竹骗、火镰、马牙、彩虹等,讲究韵律和节奏,色彩淡雅或强烈,充分展示其独树一帜的魅力。”
“彝族刺绣的色彩主要以黑、白、红、黄、绿、蓝为主。”阿赫秀枝继续介绍,“我们小凉山彝族先民认为黑色是大地的象征,是孕育各种动物和植物的母体,属于雌性物质,同时还含有成熟、庄重、威严、主体、主宰之意,是事情和问题的根本;红色和黄色的意义有两层:一层是象征红、黄花朵配合成美丽的颜色之意,另一层是体现出热情、豪放、勇敢、精神和带有超度激昂性的意思;白色是纯洁、善良、轻柔的代表,与污浊、肮脏、狡诈形成对立;蓝色是指蓝色的天空,认为黑色的大地和蓝色的天空是最早‘清’与‘浊’两种物质相配后发展起来的一对雌雄统一体物质,她俩相配后又产生了大地上和空中的万物。这无边无际的蓝色还意味着人们心情舒畅、豁达与自由之意;草绿色是红色、黄色花朵的母体,指山川、江河和周围生长的草木。不同的纹样用色不同用途也不同,其艺术效果各异。”
年,峨边开始在彝族集居的乡镇举办彝族刺绣培训班,提高刺绣的技能,发展刺绣产业。走进位于峨边农贸市场二楼百货销售区,一件件色泽鲜艳的彝族服装、头帕挂满衣架,一个个绣着醒目图案的挎包、钱包整齐摆放在柜台。柜台后,一位身着彝族服装的年轻姑娘一边绣着绣品,一边招呼客人,她就是店主马黑芳芳。“刺绣让我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马黑芳芳说。年,马黑芳芳参加峨边妇联举办的彝族刺绣培训后,刺绣技艺得到有效提高。回家后,她尝试着将自己的绣品摆放在商店销售,很快就销售一空。她在刺绣时,不仅沿袭了彝族传统刺绣的特色,还加入现代元素,在以红黄黑三色为主的基础上,辅以绿蓝等色彩。由于所刺绣的花纹和所镶的花边图形繁多,图案色调丰富和谐,做工精致,马黑芳芳的绣品逐渐打开了市场,深受购买者喜爱。从马黑芳芳处领料加工的彝族妇女有几十人了,产品不仅在峨边、乐山销售,还在网上销售,马黑芳芳的年收入近10万元。
特产和美食
峨边竹笋以无污染、肉厚、嫩脆、鲜美可口、富含纤维质而著称。其中黑竹沟竹笋取材于海拔-米的峨边黑竹沟原始森林特产的天然春笋,是峨边竹笋的精品。 峨边竹笋已经成为老百姓增收的重要产业,峨边县大力发展峨边竹笋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推动峨边竹笋做大做强。截止年产峨边竹笋约1.5万吨,除采摘鲜笋销售外,还将鲜笋深加工成清水笋、调味笋、泡竹笋、笋干等产品,丰富市场需求。
峨边竹笋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大堡镇、毛坪镇、五渡镇、新林镇、黑竹沟镇、红花乡、宜坪乡、杨村乡、白杨乡、觉莫乡、万坪乡、杨河乡、共和乡、新场乡、平等乡、哈曲乡、金岩乡、勒乌乡现辖行政区域。
峨边原始森林里生长着独有的65万亩天然竹林,每到春笋出土季节,来自周边几个县的10万采笋农民携家带口从四面八方涌向笋山。在短短20多天的采笋期,不少笋民的收入可供家人生活一年。
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草坪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着枇杷。公路两旁的枇杷都已套袋。覆盖着果实的白色纸袋像一朵朵开在山间的白色花朵,景象颇为壮观。
枇杷,为草坪村牵出了一条致富路,也成了宜坪乡梯级高效农业的一个亮点。立足山区优势,着眼长效增收,地处山区的宜坪乡,因地制宜发展梯级农业,“接二连三”探索产业融合,真正让一片青山变成了“金山”。峨边枇杷属宜坪的最有名。
年起,在张开祈等几户“试点”村民的带动下,草坪村大力发展枇杷。如今,全村枇杷产业规模已达亩,并带动全乡形成了亩种植规模。
顺着山势往下望,在海拔更低的桐花村,记者看到,山坡上的核桃树早已结上了翠绿的果实。同行的乡干部刘成超介绍,桐花村地势处于偏坡,土地属于沙性土壤,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核桃生长。年起,桐花村逐步形成了亩优质核桃,成为全县的核桃种植示范村。
依靠特色产业带动,去年,草坪村和桐花村在乡里的7个省定贫困村中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宜坪乡地处高山,海拔相对落差达米。为了发挥好土地效益,我们在特色农业布局上下了一番功夫,围绕高山、中山、低山不同层次,合理配置产业分布带,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如桐花村的核桃,草坪村的枇杷,庙岗村的鸡、猪养殖,宜坪村的高山蔬菜等。
登高望远,蜿蜒的大渡河在大山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宜坪乡距离峨汉高速最近的出口开车只需10多分钟。峨边县城至黑竹沟镇公路改建项目完成后,也将极大增加游客进出的通达性。此外,我们还处于沙坪二级电站的库区,为我们下一步发展库区旅游和观光农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彝族人民热情好客,总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尤其是那个坨坨肉啊,一口咬下去简直不摆了,一个字:爽!
“不吃新场牛肉,不算到过峨边。”来到新场,一定得尝尝独具风味的新场牛肉。从民国时期的牛肉大汤锅流传至今,新场牛肉已发展成全牛席火锅。大块大块的牛排,香辣入味;特色牛肉小笼包子,皮薄肉香;牛肉石磨豆花,鲜嫩可口,吸引食客络绎不绝。百年祖传“叽咯牛肉”更是一绝,吃起来清香有嚼劲,还伴有“叽咯叽咯”之声,让人大开眼界,又能大饱口福。
不仅牛肉,新场白酒也是远近闻名。以玉米为酿酒原料,度数有高有低,澄清透明,无杂质异物,酒味醇香,味道甘甜,让食客回味无穷。
峨边特产野藤椒以独特的芳香让吃货倾倒,更衍生出许多风味独特的当地美食哦!
黑竹沟双椒酱
鲜野藤椒剔透碧绿、清香纯麻,细海椒红亮香辣,劲道不凡,加入多种佐料,以传统手法炒制,麻辣中透出鲜香,风味独特,是堪比“老干妈”的下饭神器,小编已经默默加入某宝购物车了。
手抓羊排
采用高山优质山羊肉,辅料为彝族特有的辛香料,肉质细嫩软滑。
彝族辣子鸡
采用2斤左右的仔鸡,杀后烤好,将肉搅粉碎后加上生姜、辣椒面、花椒等,和冷开水就可以吃了,原汁原味,肉质鲜美。
苦荞粑粑
这是彝族当地一道风味美食,彝族人用火灰烧出的苦荞粑粑,蘸上蜂蜜一起吃,别有风味。
彝族坨坨肉
这是彝族逢年过节的招牌菜,肉是非饲料喂养的小猪,加上彝族特有的香料,肉块硕大,一般呈正方形,入口化渣,肥而不腻,口感细腻。
峨边炸洋芋
峨边炸洋芋被峨边的朋友幽默的称为峨边德克士,可想而知他们是有多喜欢。而且你去问炸洋芋要吃哪家,他们会直接说:要吃蓝天上面那家。峨边是依山而建的城市,建筑有一种类似重庆的神秘感。钻过了几个小巷,在穿过几个不一样的楼梯就到了一个天台。上面有好几家当地人爱死的美食。
坛子牛肉
这是坛子牛肉是牛肉的腿子肉,切成坨坨的牛肉加上食盐、辣椒、花椒等调料放到坛子里面封好,然后放在阴凉处等待30天左右就可以了。
连渣菜
连渣菜是彝族很有特色的一道菜,特点使清热解渴,色香味俱全。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
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黄泥村
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峨星村
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古井村
黑竹沟镇古井村位于峨边县西南紧邻黑竹沟风景名胜区。开展扶贫攻坚以来该村新建住房户,实施了村内道路、给供水、活动阵地等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已形成了“沟内游、沟外住”旅游发展格局。
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底底古村
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郁的彝族风情,是理想的自然观光与彝族风情体验区。底底古彝家新寨位于峨边县西南,地处峨边小凉山中心地带。全村实施住房建设户,底底古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浓郁的彝族风情,是理想的自然观光和彝族风情体验区。
九家村
被誉为“和谐九家”的彝汉合居村九家村彝家新寨。九家村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为目标,全村建设彝家新寨户。全村大力发展中药材、优质黑桃、脱毒马铃薯、茶叶种植和生猪、野猪、肉山羊养殖,逐年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先锋村彝家新寨
先锋村新建住房39户、改建54户,建成集中连片、依山傍水的彝家新寨。该村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不断壮大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目前,已建成绵竹基地亩、牡丹基地亩。
老丫村彝家新寨
老丫村以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为契机,着力打造“廊桥栈道灵动老丫”,全村彝家新寨建设81户,修建人行便道米,组级公路0.9公里。
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的瓦洛村彝家新寨
走进寨子,迎面遇上的小朋友主动大声问好,墙面上详细的扶贫公示及一幅幅反映彝区群众农耕文化、生产生活和充满田园风味的手绘图案引人注目,具有彝家风情的房屋洁净、宽敞、明亮,水泥路直通家门,农家书屋、幼儿园、村卫室应有尽有……一股新风尚、新景象扑面而来。
通过彝家新寨建设,让彝汉群众得到实惠。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在峨边,像“瓦洛”这样的彝家新寨比比皆是。
峨边彝族自治县哈曲乡解放村
这里以发展彝绣为重点,大力发展“彝家乐”,游客在此可以体验彝族文化,品尝彝族美食。
“从起初每年两三千人次的游客量,到现在突破上万人次。”历时5年发展,哈曲乡解放村成功打造成为彝族风情乡村旅游体验村,成为全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样板村。解放村乡村旅游发展采取“合作社+农户”形式,41户彝家新寨村民全部纳入合作社,进行统一接待、管理、分红。随着峨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彝家乐”将会更加红火。
大力建设彝家新寨,发展乡村游,让旅游惠民,打造“致富奔康”新引擎。峨边着力打造一个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旅游与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桃花村
成片的林木,抵挡住所有的喧嚣、热浪,整个村落静谧自然,凉风习习,让人卸下一身的劳累,自由舒展。凉爽,清静,是桃花村最鲜明的特色。居于山野,洗尽城市铅华,十里桃花带来清凉仙境。21间青瓦白墙、充满田园风情的民宿,分散在村头巷里,电视、WIFI、卫生间一应俱全。
清晨或是日暮,伴着沿村蓬勃生长的桃树与花草,走走停停,在百年柏树间向往天空,一步一风景,既养生又怡情。上午,即便是顶着阳光,也不会觉得炎热,和农家人拉拉家常,感受他们的快乐时光,或是登高望远,眺望万佛金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之气油然而生。下午,闲坐窗前,品茗阅读,远离繁杂浮躁,享受唯美的慢时光。漫步村落,曲径通幽处,总能邂逅几座全木结构的农舍老宅,安静地讲述着历史的变迁,见证着桃花村的新生。
“长寿之村”星星村
从桃花村出发,顺着蜿蜒向前的水泥路前行,就来到了星星村。星星村被称为“长寿之村”,这里有7名90岁以上的老人,37名8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从没闲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牧牛,养蜂,种植药材,收割庄稼,犁地播种,农活一样不落。他们的长寿秘诀,就是这里清新的空气,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山水。
走在星星村,灰白相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四周山峦环顾,满眼苍翠。这里的一溪水,一垄庄稼,仿佛都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以种植生态蔬菜为主业的星星村,各类蔬菜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全土肥种植,全绿色呈现。你可以在这里体验农业种植,可以现采现摘,及时享受菜的脆嫩,还可以吃到漫山奔跑的跑山鸡、营养丰富的生态鸡蛋。
天缘公司
天缘公司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距5A级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仅75公里,名下产业有天缘牡丹园,占地余亩,已种植百余种观赏牡丹、芍药、观赏花木,形成集休闲娱乐、餐饮、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
从年起,峨边彝族自治县逐步实施“一二三四”建设计划。
即构建一个环城山地生态圈,强化城市、生态相融合;打造乾池及背峰山两个城市山地郊野公园,完善城市游憩功能;营造大渡河、白沙河、官料河三个生态滨水景观带,丰富城市滨水岸线,美化旅游服务通道;梳理城市四个对外通道,强化与乐山、汉源和沙湾、黑竹沟的交通联系。
重点建设以黑竹沟场镇和“五朵金花”为补充的彝家风情旅游小镇和以神秘古县城为主题的大堡古镇。
加强对已经建成的彝家新寨的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完善服务功能,把全县从南到北若干个独具特色的彝家新寨变成全域旅游的一颗颗闪亮珍珠,形成乡村旅游热点。同时,重点打造“三乡六村”,建设一批风情彰显、人居改善、产村一体的精品村寨,增加新兴旅游景点。
峨边彝族自治县是彝族美神甘嫫阿妞的故乡,小凉山彝族文化在这里展示着独特魅力,绽放出独特光彩。峨边发展彝族特色文化,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创编大型民族音乐剧《甘嫫阿妞》;创编反映小凉山地域特色彝族文化《魅力·黑竹沟》;走进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与央视合作拍摄电影《彝寨天使》等等。
甘嫫阿妞
有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在大小凉山广为传颂。明朝末年,峨边大堡镇化林坪村,有一个美丽的彝家姑娘名叫甘嫫阿妞。
她美丽动人、聪明善良,美名传遍大小凉山。凉山的大土司治达大人垂涎她的美色,带着许多金银财宝来提亲。但甘嫫阿妞不为所动,治达大人恼羞成怒,派出军队来抢甘嫫阿妞,最终在黑竹沟里将甘嫫阿妞抓住。甘嫫阿妞的心上人木嘎闻讯后集结族人弟兄前往营救,但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甘嫫阿妞闻讯后,伤心欲绝,悬梁自尽,用生命捍卫了爱情、捍卫了尊严。甘嫫阿妞由此成为彝族美神的化身。
峨边举办“甘嫫阿妞艺术节”,让彝族美甘嫫阿妞之名广为流传,并与黑竹沟风景区互相促进,互相扶持,互相发展。“黑竹沟”与“甘嫫阿妞”已成为峨边的两张靓丽名片和两道重要风景线。
黑竹沟
黑竹沟被称中国百慕大,四川距铁路最近的古冰川地貌风光、原始森林风光与生态旅游区,也是距成都最近的彝族风情观赏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先后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自然遗产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黑竹沟风景区位于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成都公里,距乐山大佛公里,距峨眉山公里,具有独特区位优势。面积平方公里,海拔在-米之间,由沟口、三岔河、特克马鞍山,荣宏得、涡罗挖曲、罗索伊达和杜鹃池——挖黑罗豁七大景区组成,具有北纬30度的神奇风光和自然景观,有世界级景点6处、国家级景点20处:有动植物余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物种30余种,拥有独特的气候、地理景观和优异的环境质量,具有旅游开发的独特价值。
黑竹沟景区辖黑竹沟、勒乌、金岩、哈曲、觉莫四乡一镇,彝族人口占98%以上,是彝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川滇彝族风情带的北部起点和彝族文化窗口。
黑竹沟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到0个,PM2.5为零,地磁强度高达7纳特,是天然氧吧和洗肺山谷,也是四川唯一一家被央视评为森林氧吧的景区。
黑竹沟温泉
黑竹沟温泉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地处距峨边县城33公里的金岩乡热水村,距黑竹沟风景区22公里,距黑竹沟镇约10来公里。
杜鹃池
杜鹃池分大小杜鹃池,是位于距离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二十公里,海拔2来的高山海子。二十公里的山路虽然崎岖,但沿线的杜鹃花、珙桐花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野花在透过原始森林的阳光照射下显得越发的婀娜多姿,如画的美景一定会让你走走停停,忘记道路的不平。
大小杜鹃池湖水水面开阔,清澈见底,游鱼可数,风景旖旎,犹如两颗翠绿的宝石镶嵌在高山中。参天的古树、碧绿的湖水、清新的空气,置身在这毫无开发痕迹的大自然中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马里冷觉
马里冷觉是彝语音译,意思是铺满鲜花的草地。马里冷觉景点位于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沟口东南方向,距成都市公里,是一块天然沼泽地,也是一处高山湿地。这里海拔在-米之间,面积为余亩,四周高山重围,中间地势平坦,地域辽阔,马里冷觉因而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称。
马里冷觉草地有最地道的彝家小屋;有参天的古树;有布满青苔的腐木;有清澈的水在草地里流淌;有高山杜鹃、珙桐花以及不知名的野花按季开放;有各种鸟儿在林中飞舞;草地中还有牧民放养的牛、马、羊,每走一步都有最原始的风景和彝家风情映入眼帘。
挖黑罗豁
在位于与万坪乡的交界处,靠近美姑县,海拔余米,周围林海苍茫,山顶观日,相当绚丽壮观,被誉为乐山版阿尔卑斯山。
挖黑罗豁,来自彝语,大意是“最高的地方”:海拔余米,位于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勒乌乡与万坪乡的交界处。距离乐山约公里。目前暂未开发,这里可以露营,远眺贡嘎雪山,看云海、日落、佛光、天坑、看湖泊。
不存在没有文化的民族,也不存在没有民族的文化,各种文化的承载主体永远是该民族的主体人群本身。一个民族的文化,把它客观地阐释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且尊重它。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主体,我们有责任了解和坚守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并能准确地告诉世人。
中国民俗文化少数民族风情最全的中科白癜疯医院是骗人的吗白癜风怎么样能控制住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rdmz/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