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里 > 人口民族 > 宜州庆远镇各村社区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当前位置: 马里 > 人口民族 > 宜州庆远镇各村社区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宜州品牌推介
歌圣长寿泉——富硒山泉,天赐甘甜
宜州地名文化多彩灿烂。前段时间聊过了各乡镇名字的由来和历史,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分别介绍各乡镇行政村(社区)名字的由来和历史,先从庆远镇讲起,一起来看看。
文昌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驻文昌街得名。北宋诗人黄庭坚被谪宜州时常在城中南楼讲学,传播文化,后人为表纪念,将此街命名为“文昌”。
地名含义
文昌,意为文风昌盛。
历史沿革
年前为文昌街和东升街,属永威镇。年改民主街,属城关镇。年属庆远镇。年改大队。年改公社。年改大队。年改称东风大队。年改文昌街委会。年改村。年6月改社区。
实体概况
在镇境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东1千米。东接东屏村,南连沙岭社区、解放社区,西、北靠和平社区。面积3.5平方千米。辖城中东路、江滨东路、会星街、东升路、双狮巷、木棉巷、司马巷、炉子巷、林家园、小南门、小北门等街道。社区居委会驻城中东路号。有汉、壮、瑶、水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0.万,占54.3%。有明惠帝题写的泣血石刻、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的四牌楼、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宜山办学停留处(今文庙公园)等历史遗迹。宜州区一中、医院、宜州区法院、供电工区、染织厂等单位在辖区内。
龙塘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驻龙塘屯得名。村内有一眼泉水,雅称“龙塘”,故名。
地名含义
龙塘,指泉水名。
历史沿革
年设龙塘乡,属宜山县第二区。年改公社。年复改大队,并析出沙岭大队,属庆远镇。年改村。年6月改社区,并划部分区域归燕山社区。
实体概况
在镇境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南1千米。东接沙岭社区,南连宜畔村、畔塘村、六坡村,西邻燕山社区,北靠解放社区、和平社区。面积4.79平方千米。有中山大道东段、福龙路、文化路等街道。社区居委会驻西屏路汽车总站后面。有壮、汉、瑶、苗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人,占50.16%。有鹩哥山、汽车总站、宜州区第四小学、医院、中国银行宜州市支行等单位。
燕山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所辖燕山自然村得名。燕山村附近有一座土坡形似燕子,故名。
地名含义
燕山,指燕子形的山坡。
历史沿革
燕山社区成立于年6月,大部分地域是从原龙塘村(今龙塘社区)划分出来,部分地域是原园村(今园村社区)辖区。
实体概况
在镇境西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2.5千米。东接龙塘社区,南连宜畔村,西邻江头社区,北靠园村社区。面积5平方千米。辖小山、燕山、兴隆3居民地。社区居委会驻多灵路。有汉、壮、仫佬、瑶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0.4万,占29%。主要街道有中山大道、九龙路、龙溪路、南山路、二桥路等。辖区内有宜州市政中心、公安局、工商局、中医院、火车站、市民文化公园、锦怡苑、山水宜人、中源华府、东正国际大酒店等。
园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驻园村得名。村地势较平,四周都是田地,村居田地中间,似一座庄园,故名。
地名含义
“园村”指平原中一庄园之意。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六年()为和平村,属宜山县宜屏乡。年并入宜山县第二区宜畔乡。年属矮山公社宜畔大队。年属矮山区宜畔公社。年析置园村大队,属庆远镇。年改村。年6月改社区,同时析出江头社区,并划部分区域归燕山社区。
实体概况
在镇境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西2.3千米。东接解放社区,南连燕山社区,西邻江头社区,北靠龙江社区。面积2.54平方千米。有山谷路、车江路、湘帆路、凉泉巷、二桥路东段、园村路、丹桂路、古榕路、黄莺路等街道。社区居委会驻山谷路82-2号。有汉、壮、仫佬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0.2万,占总人口60%。宜州区交警大队、武警中队、地税局、第六小学、水电总厂等单位在辖区内。
白龙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辖区内有白龙公园得名。白龙洞内有一石蜿蜒如龙,故名。
地名含义
白龙,指辖区内会仙景区的白龙洞。
历史沿革
年6月从龙江村析置白龙社区。
实体概况
在镇境东北部。东接马安村,南连和平社区,西邻龙江村,北靠刘三姐村。面积2.25平方千米。辖龙江路、公园东路、龙江街、霞客共六街圩八自然村。社区居委会驻街圩路号。有壮族、瑶族、仫佬族、苗族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1万,占53.3%。地貌。主要有青鸟山、王八山。有河、有矿。耕地面积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农业主种甘蔗、养蚕,特产。工业以、为支柱产业。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县道过境。设有、火车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有会仙景区等旅游景点。有2中学、1小学等中小学校所,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2个。
和平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驻和平街得名。
地名含义
和平街,意为生活安宁和平。
历史沿革
年前为北大街,属永威镇。年改称和平街,属城关镇。年属庆远镇。年改称反修街,后改称和平街。年设街委会。年7月10日改社区。
实体概况
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镇境北部。东接东屏村,南连文昌社区,西邻解放社区、龙塘社区,北隔龙江与白龙社区相望。面积1平方千米。有城中中路、和平路、塘中路、立新路、会东街、县前街等街道。社区居委会驻江滨路。有户人,有壮、汉、瑶等民族。太平天国翼王府故址、龙江景区、宜州区三中、宜州区文化馆和基督教福音堂等在辖区内。
江头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驻江头自然村得名。此处为龙江支流的开端,故名。
地名含义
江头,指汇入龙江的支流的源头。
历史沿革
年6月从园村析置,成立江头社区,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西部。东接园村,南连宜畔村,西邻龙村,北靠龙江社区。面积3.44平方千米。辖江头、马路2居民地。社区居委会驻金宜大道南侧。年底有户人,有壮、汉、仫佬等民族,其中壮族人口0.58万,占71%。主要街道有二桥路、江头路、月山路、永丰路、文广路、思贤路、江洲路、金宜大道、粤洲路、电厂路、河阳路等。
解放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所辖解放路得名。
地名含义
“解放”指“翻身得解放”之意。
历史沿革
年前为鳜鱼街,属永威镇。年以“翻身得解放”之意改称解放街,属城关镇。年属庆远镇。年设解放街街委会。年6月改社区。
实体概况
在镇境西部。东接和平社区、文昌社区,南连龙塘社区,西邻园村社区,北隔龙江与龙江社区相望。面积2.94平方千米。有竹水巷、桂鱼巷、桥西巷、山谷路、城西路、江滨西路等街道。辖居民1组至10组共10街圩6自然村。社区居委会驻桂鱼街圩路16号。年底有户人,有汉、壮、仫佬、毛南等民族。耕地面积12公顷。农业主种水稻。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县道过境。设有高速公路出入口。有中山公园等旅游景点。为城区中心商贸繁华地段,有酒店、宾馆、超市及商业步行街等。有区第二中学、区第一小学等中小学校2所,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2个。
龙江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驻原龙江自然村得名。因村处龙江河畔,故名。
地名含义
龙江,指龙江河。
历史沿革
年属陀山乡。年析置龙江大队,属庆远镇。年并入小龙区陀山公社。年复析置龙江大队,属庆远镇。年改村。年6月改社区,并析出白龙社区。
实体概况
在镇境北部。东接白龙社区,南连江头社区并隔龙江与解放社区相望,西邻刘三姐镇坝头村,北靠刘三姐镇流河社区、良村。面积17.64平方千米。有宜山路、公园西路、北新路等街道。社区居委会驻公园西路怀糖宿舍区斜对面。有壮、汉、仫佬、瑶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人,占0.%。宜州区高中、消防大队、医院、博物馆、中国村民自治展示中心等单位在辖区内。有唐代龙水县城故址、冯京公园、西竺寺、紫云寺等旅游景点。
沙岭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驻沙岭村而得名。该村处土岭,多砂石,故名。
地名含义
沙岭,指沙石多的土岭。
历史沿革
年从龙塘公社析置沙岭大队,属庆远镇。年6月改社区。
实体概况
为半城镇半农村的社区。在镇境北部。东接东屏村,南连六坡村、苏村,西邻龙塘社区,北靠文昌社区。面积5.59平方千米。有虹桥街、金桥路、东屏路、沙岭路等街道,高家甫、寺门、牛耳潭、李家甫等自然村。社区居委会驻东屏路安康小区。年底有户人,主要为汉、壮、仫佬族,主要姓氏有韦、周、张。耕地面积.4公顷,有林面积34.8公顷,主种蔬菜、果蔗、葡萄,特产果蔗、葡萄。国道、汕昆高速过境。有南山寺旅游景点。中共宜州区委党校、宜州区气象局、庆远镇中心小学、城南派出所等单位在辖区内。辖区内的金桥市场是城区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矮山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驻矮山街得名。地处丘陵地带,山岭矮小,故名。
地名含义
矮山,指矮小的山岭。
历史沿革
民国40年(公元年前)设矮山村,属宜山县宜屏乡。共和国成立后,年改设城立乡,属宜山县矮山区。年改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公社,属矮山区。年复改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村,属矮山乡。年改社区。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南部。东接畔塘村,南连城障村,西邻洛岩村,北靠宜畔村。面积11.50平方千米。辖矮山街、店底、矮山、冲天寨、鹅颈塘、坪村、青山底、坡寨、石膏隘、新中团共1街圩9个自然村。村委会驻矮山街。年底有户人,有壮族、汉族、瑶族等民族。其中壮族人口0.万,占85%丘陵地貌。耕地面积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农业主种桑树、甘蔗、稻谷、玉米,特产蚕茧、甘蔗。宜州—北牙县道过境。有矮山小学,矮山卫生院。
太平社区地名由来
因居委会驻太平街得名。始建太平时,人们希望日子太平,故名。
地名含义
太平,指社会安定,平静无事。
历史沿革
年设太平乡,属宜山县第二区。年改大队,并析出思榄、三兴2大队,属太平公社。年与思榄、三兴、围村、山湾4大队并为太平公社,属矮山区。年改东风大队,属太平公社。年改称太平大队,并析出思榄、三兴、围村、山湾4大队。年改村,属矮山乡。年属太平乡。年6月改社区。年6月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东南部。东接思榄村、三兴村,南连山湾村,西邻围村和石别镇拉并村,北靠矮山社区。面积13.92平方千米。辖乐德、塘岭、新塘岭、新立、太平5自然村。社区居委会驻太平。有壮、瑶、仫佬、汉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0.18万,占85%。丘陵地貌。主要有白鹅山、蛋山。耕地面积.93公顷,林地面积.2公顷。农业主种水稻、甘蔗、桑树,特产优质水稻、花生。有太平中学、太平小学等中小学校2所,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1个。
宜畔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宜畔屯得名。宜畔与永丰甫自然村之间有一口泉井,两村共用,有“各取一半”之意,故谐音取名“宜畔”。
地名含义
宜畔,指“一半”之意。
历史沿革
年设宜畔乡,属宜山县第二区。年改大队,并析出龙江、杨满2大队,属矮山公社。年与龙江、杨满2大队并为宜畔公社,属矮山区。年改大队,并析出园村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村,属矮山乡。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西北部。东接江头社区、燕山社区,南连畔塘村、矮山社区,西邻龙村,北邻龙塘社区。面积19.83平方千米。辖宜畔、圳岭、龙降、大岭、鹏岭、永丰甫、建新、立新、北流、满堂、杨满、莫村、马泗、岩口14自然村。村委会驻宜畔。有汉、壮、仫佬、瑶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0.4万,占60%。丘陵地貌。耕地面积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农业主种稻谷、甘蔗、蔬菜。黔桂铁路、国道、宜柳、宜河高速公路。设有宜州火车站和宜州西高速公路出入口。有仙女湖等旅游景点。有宜畔、龙降、莫村小学等中小学校3所,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1个。
叶茂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叶茂屯得名。叶茂村后原有树林,枝叶茂盛,故名。
地名含义
叶茂,指树叶茂盛。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为西环村,属宜屏乡。年与龙村合设独山乡,属宜山县第二区。年析置叶茂村,属怀远镇。年改大队,属怀远公社。年与龙村大队合为独山公社,属矮山区。年改大队,属矮山公社。年属怀远镇。年撤销独山大队,分设叶茂大队。年改村。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西部。东接龙村和刘三姐镇坝头村,南连洛岩村、岭坪村,西邻怀远镇甘村、楞达村,北靠刘三姐镇坝头村和怀远镇楞达村。面积13.平方千米。辖独山、廖村、云洞、圳岭、门楼、怀龙、陆村、甫村、叶村、凉平、叶茂渔业运输社共10个自然村。村委会驻云洞屯。有壮、汉、瑶、仫佬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山地地貌。主要有独山、人山、龙江河。耕地面积.5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农业主种水稻、玉米,特产蔬菜。黔桂铁路、国道过境。有叶茂小学。
下维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下维屯得名。因该村被山岭包围,地势较低,故名“下维(围)”。
地名含义
下维,指被围住的低洼之地。
历史沿革
原宜山县宜屏乡。年属同德乡。年设下维乡,属宜山县第二区。年改大队,属清潭公社。年改公社,属矮山区。年改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村,属矮山乡。年属太平乡。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南部,东接洛西镇祥北村、和平村、洛富村,南连石别镇清潭村和来宾市忻城县欧洞乡里苗村,西邻三兴村、思榄村、山湾村,北靠三兴村、苏村。面积49.05平方千米。辖岳阳、拉花、新村、拉崩、板令、板巨、拉孔、寨门、头、大榄、板凡(上板凡、下板凡)、板良、拉举、城多、芒峒、朝峒、纳卧、大村、板豆、隘底1片村21自然村。村委会驻岳阳。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人,占80%丘陵地貌。耕地面积.73公顷,林地面积.6公顷。农业主种水稻、玉米,特产食用菌、果蔗。国道过境。有下维小学。
围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围村得名。因村四周环水而得名。
地名含义
围村,意为被水围住的村。
历史沿革
年前属石别乡。年属太平乡。年属灵山大队。年与三兴、太平、山湾、思榄4大队并为太平公社,属矮山区。年改东风大队,属太平公社。年析置围村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村,属矮山乡。年属太平乡。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中部。东、南连太平社区,西邻城障村和石别镇拉并村,北靠矮山社区、畔塘村。面积10.21平方千米。辖围村、黄麻、鸡山3自然村。村委会驻围村。有壮、汉、仫佬、瑶等民族。年底有户2人。丘陵山地地貌。主要有德山、白虎山。耕地面积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农业主种水稻、甘蔗、桑树。有围村小学。
苏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苏村得名。该村由苏氏所建,故名。
地名含义
苏村,指苏氏所建的村。
历史沿革
原属宜屏乡。年属六坡乡。年析置苏村大队,属矮山公社。年并入六坡公社。年属六坡大队。年复析置苏村大队。年改村,属矮山乡。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东部。东接洛西镇枫木村,南连下维村和国有庆远林场,西邻六坡村,北靠东屏村、沙岭社区。面积8.05平方千米。辖苏村、杨村、大村、寻村、长岭、妙门6自然村。村委会驻苏村。年底有户人,有壮、汉、仫佬、瑶等民族。丘陵地貌。主要有狮子山、白田山。有龙桥河。农业主种水稻、玉米。有苏村小学。通村级公路。
思榄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思榄屯得名。该村被四个形似狮子的小土坡围揽,得名“狮揽”,后改称“思榄”。
地名含义
思榄,指狮子围揽。
历史沿革
年属太平乡。年析置思榄大队,属太平公社。年与三兴、太平、围村、山湾4大队并为太平公社,属矮山区。年改东风大队,属太平公社。年复析置思榄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村,属矮山乡。年属太平乡。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南部。东接三兴村、下维村,南连山湾村,西、北靠太平社区。面积11.81平方千米。辖思榄、牛岩2自然村。村委会驻思榄。年底有户人,主要为壮、瑶、仫佬族,主要姓氏有韦、吴、盘、赵。丘陵地貌。耕地面积公顷,有林面积公顷,农业主种甘蔗、桑树。宜忻公路过境。有莲花山景点。
山湾村地名由来
以所辖山湾自然村得名。该村位于山势弯曲的山脚下,同音得名“山湾”。
地名含义
山湾,指山势弯曲。
历史沿革
年属牙山大队。年与三兴、太平、围村、思榄4大队并为太平公社,属矮山区。年改东风大队,属太平公社。年析置山湾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村,属矮山乡。年属太平乡。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南部。东接下维村和庆远林场林区,南连石别镇土桥村,西邻石别镇拉并村,北靠太平社区、思榄村。面积13.82平方千米。辖狮子窝、山湾、骑龙、上山仔、下山仔、盘龙、寺背7自然村。村委会驻寺背。有壮、汉、仫佬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2万,占80%丘陵地貌。主要有龙头山、高峰山。有大河。耕地面积公顷,林地面积40公顷。农业主种桑树、甘蔗,特产蚕茧。宜忻二级县道过境。村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
三兴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三兴屯得名。该村最初由旺六、洛干、新兴3自然村并为一村,故名。
地名含义
三兴,指三村兴旺之意。
历史沿革
年属太平乡。年析置三兴大队,属太平公社。年与思榄、太平、围村、山湾4大队并为太平公社,属矮山区。年改东风大道,属太平公社。年复析置三兴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村,属矮山乡。年属太平乡。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中南部。东接太平社区、下维村,南连下维村,西邻思榄村,北靠国有庆远林场林区。面积12.77平方千米。辖三兴、洛干、凤凰、旺六4自然村。村委会驻三兴。有汉、壮、仫佬等民族。年底有户人。丘陵地貌。主要有横山、猎山等。有凤凰河、洛干河。耕地面积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农业主种桑树、甘蔗。
洛岩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洛岩屯得名。村附近有六个岩,当地方言“洛”与“六”同音,故称“洛岩”。
地名含义
洛岩,指六个岩洞。
历史沿革
年设洛岩乡,属宜山县第二区。年改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公社,属矮山区。年改大队,并析出岭坪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村,属矮山乡。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南11千米。东接矮山社区、城障村,南连石别镇拉并村和北牙瑶族乡洞口村,西邻岭坪村和北牙瑶族乡洞口村及同德乡北刁村,北靠岭坪村。面积20.67平方千米。辖龙头江、彭田、李主、福伟巷洛岩街圩,共10自然村。村委会驻洛岩。有壮、汉、瑶、仫佬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0.23万,占52%丘陵地貌。主要有凤凰山、鸡笼山。耕地面积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农业主种水稻、水稻,特产蚕茧、核桃。宜都县道过境。有凤凰山、凤凰寺等旅游景点。有洛岩小学,卫生所。
马安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马安屯得名。该村西面有座山形似马鞍,故名。
地名含义
马安,指马鞍山。
历史沿革
年设马安乡,属宜山县第二区。年属小龙区。年改大队,属小龙公社。年属中和公社。年改公社,属小龙区。年改大队,属流河公社。年改村,属三合乡。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东部。东接刘三姐镇湖长村,南连东屏村,西邻白龙社区,北靠刘三姐镇流河社区。面积12.79平方千米。辖木棉、马草塘、庙门、马安、下岩5个自然村。村委会驻马安。有壮、汉、仫佬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0.06万,占40%石山地貌。主要有马安山、月亮山。有下枧河、龙江河。耕地面积.3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农业主种甘蔗、桑蚕,特产葡萄、香瓜。有古城峒、铁城遗址、刘三姐故居——流河寨等旅游景点。有马安小学。
畔塘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驻畔塘屯而得名。因村背有个烂湴塘,塘里的水不满,只有一半,从而得名畔(湴)塘。
地名含义
畔塘,指烂湴塘。
历史沿革
年前属宜屏乡,年后属城立乡。年分出大队。年并入矮山乡,年属矮山大队,年分出畔塘大队。年改为畔塘村。年6月撤销矮山乡后,畔塘村归庆远镇管辖。
实体概况
在镇境中部。东接六坡村,南连围村,西邻矮山社区,北靠龙塘社区、宜畔村。面积10.83平方千米。辖畔塘、上水利、下水利、良山冲、北江5自然村。村委会驻畔塘。有壮、汉、仫佬、瑶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0.万,占70%丘陵地貌。耕地面积公顷,农业主种水稻、甘蔗、桑树。林地面积公顷。都安至宜州县道过境。有矮山中学、畔塘小学,医疗卫生机构2个。
城障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驻城障屯而得名。村地形下凹一丈多,似地面下沉,得名“沉丈”,后谐音改称“城障”。
地名含义
城障,指地面下沉一丈。
历史沿革
年从矮山乡析置城障大队,属矮山公社。年并入矮山公社。年属矮山大队。年复析置城障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村,属矮山乡。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南部。东接围村,南连石别镇拉并村,西邻洛岩村和北牙瑶族乡洞口村,北靠矮山社区。面积9.53平方千米。辖城障、塘头、中团、面塘共4自然村。村委会驻城障。有壮、汉、仫佬、瑶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汉族人口人,占65%丘陵地貌。耕地面积.6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农业主种水稻、桑树、甘蔗。有小学1所,村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
东屏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东屏屯得名。村位于宜州市东部,象一守护城区的屏障,故名。
地名含义
东屏,指东部的屏障。
历史沿革
年属龙塘乡。年属六坡乡。年析置东屏大队,取“宜山县城东面屏障”之意,属矮山公社。年并入六坡公社。年属六坡大队。年复析置东屏大队,年称东屏村民委员会。年改村,属矮山乡。年6月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东部。东接洛西镇枫木村,南连苏村、六坡村,西邻文昌社区,北靠马安村。面积12.36平方千米。辖大穴(上大穴、中大穴)、路底、刘家桥、戚家甫、米粮山、黄村、串岭、刘家泵、王家甫、屯丈、姚家甫共13个自然村。村委会驻上大穴。有汉、壮、黎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0.25万,占78.64%丘陵地貌。耕地面积.2公顷,林地面积66.4公顷。农业主种桑树、葡萄,特产葡萄。黔桂铁路、宜柳高速公路、宜州至洛西县道过境。有小学1所。
岭坪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岭坪屯得名。村建于山岭平坦处,故名。
地名含义
岭坪,指山岭平坦之处。
历史沿革
年从洛岩公社析置岭坪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村,属矮山乡。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西南部。东接洛岩村,南连同德乡北刁村,西邻同德乡大安村、六桥村和怀远镇甘村,北靠龙村、叶茂村。面积25.71平方千米。辖黄瑶(上黄瑶、下黄瑶)、岭坪、长、东训、甘村、马洛岩、马四、马五、马里、岭底、立新、龙背、凹洞、长办、红星里、红星外、朝阳、横岭、山仔1片村20自然村。村委会驻岭坪。有壮、汉、仫佬、瑶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0.2万,占52%丘陵地貌。耕地面积公顷,林地面积公顷。农业主种稻谷、玉米、甘蔗、桑蚕。有无中学、无小学等中小学校1所,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1个。
六坡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六坡屯得名。原来从城区到该村要经过六个坡,故名。
地名含义
六坡,指六个坡。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为村属宜屏乡。年为六坡乡,属第二区。年改大队并析出苏村、东屏2大队,属矮山公社。年与2大队并为六坡乡,属矮山区。年为大队,属矮山公社。年改村,归矮山乡管辖。年6月划入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人民政府驻地南4千米。东接苏村,南连下维村,西邻畔唐村,北靠沙岭村。面积1.05平方千米。辖山湾、六坡、南山、峡口、上魏、下魏、魏五、魏六、桥头岭、下窝、社吉11自然村。村委会驻六坡。年底有户2人,主要为汉、壮、黎族,主要姓氏有魏、黎、甘。丘陵地貌。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公顷,有林面积公顷,主种松树、桉树,特产果蔗。国道过境。有太阳寺、六坡水库等景点。有六坡小学1所。
龙村地名由来
因村委会驻龙村得名。该村为龙氏所建,故名。
地名含义
龙村,指龙氏所建的村。
历史沿革
民国时为龙盘村,属宜山县宜屏乡。年与西环村并为独山乡,属宜山县第二区。年析置龙村,属矮山乡。年改大队,属矮山公社。0年属宜山县农场。年与叶茂大队并为独山公社,属矮山区。年改大队,属矮山公社。年属怀远镇。年撤销独山大队,分设龙村大队。年改村。年属庆远镇。
实体概况
在镇境西部。东接宜畔村,南连洛岩村、岭坪村,西邻叶茂村,北靠刘三姐镇坝头村。面积8.75平方千米。辖寻坭、龙村、地辽、甫上、同福、南蛇、上林、下林、老党校共9个自然村。村委会驻龙村。有壮、汉、瑶、仫佬等民族。年底有户人,其中壮族人口人,占90%。地处丘陵。耕地面积.13公顷,林地面积26.7公顷。农业主种稻谷、玉米,特产果蔗。黔桂铁路、国道、宜柳、金宜高速公路过境。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辖区内有实验高中、广维小学、医院。
内容来源:宜州联报
责任编辑:蓝勇
值班编审:南山樵子
联系方式:QQ/
版权声明:受权转载请注明来自微观宜州治疗白癜风医院哪个好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rdmz/4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