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年,程泰宁在浙江美术馆工地了解施工进度。资料照片
人物
小传
程泰宁,年生,南京人,建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毕业于原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从业以来主持设计国内外工程余项,多项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年获中国建筑师最高奖“梁思成建筑奖”。“最近看了哪些书?设计的作品进展如何?工作有什么计划?”一个平常的工作日,程泰宁院士先从淮安去南京办事,再赶回杭州开会。他忙完一上午的工作,午餐时间还不忘关心学生的学业进展。交流间,程泰宁笑声爽朗,说起时下的新鲜事物毫无代沟;谈起建筑学领域的最新情况,他总是引经据典,思维活跃。
到了耄耋之年,但程院士清瘦硬朗,才思敏捷,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80后”。他常说,要将以前耽误的时间追回来,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根本来不及变老”,因为他早将一生托付给了心爱的建筑事业。
“学建筑是一生的邀请”
走入建筑领域,程泰宁称那是一种缘分。“对空间的想象和构建,是我从小的一个梦。”程泰宁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生的程泰宁,2岁就跟着家人一路逃难。童年谈不上接受过系统教育,却十分爱读书,从唐诗宋词到四大名著,从哲学艺术到武侠小说,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书是寄托,又是挚友:“我常坐在家门口,看着江水、行船、流云出神,惊奇于云朵的千变万化;我还喜欢坐在厨房的方凳上,望着斑驳的墙面,从神秘形状中构想大千世界。”程泰宁说,他后来读到中国画论中用笔如“屋漏痕”的描述,就越来越对空间构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对梦想的追求,年,程泰宁进入原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学习建筑。4年的学习时光,在一众建筑泰斗的引路下,程泰宁痴迷其中。年少时对山川万物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对光线色彩的敏锐捕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程泰宁说,“大概,学建筑是一生的邀请吧。”“以前,只是有一腔浪漫的想象,直到学了专业知识,心中构建的空间才仿佛有了‘气质’与‘脾气’。”程泰宁说,为了学好专业知识,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每一位老师提供的精神养分。大三时,童寯教授为学生修改画稿。这位讷于言敏于行的学者,善于用开阔的思路,激发青年们的灵感。在老师的影响下,程泰宁爱上了画稿。“晚上休息在画,火车上也在画,新年、过节时还画。”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元旦晚会,同学们都去看节目了,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他一人手持画笔、目不转睛……一盏灯光下,他伴着远处传来的音乐声,在画图中迎来了新年。大四时有一次交作业,程泰宁一口气画了四五个不同方案,杨廷宝教授看后都只说“可以”。程泰宁有些受打击,杨教授解释道:“做设计无定式、无成法,建筑设计要符合其特定的气质。只要坚持,总能‘融通’。”年少时听了杨教授的一番话,不甚了了,但随着实践增多,他愈发体会出“无定式、无成法”的深刻内涵。“对形式的固化理解、对程式的盲目跟风,是‘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的重要原因。”程泰宁说,建筑设计不能脱离所处的时代和地域。
年,程泰宁在北京长城采风。资料照片
“建筑是用石头书写的史书,是凝固的诗意”
几年的学习,程泰宁的专业知识十分扎实,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初出茅庐的那几年,他就参加了人民大会堂、国家歌剧院、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建筑等的方案设计。程泰宁坦言,自己对建筑发自内心的喜爱,是从这时候不断加深的。年,程泰宁接到了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邀请,从此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岁月”。年,杭州第一家合资饭店黄龙饭店筹建,程泰宁也想参与设计。可当时,他并不在业主方的考虑范围内。无奈之下,他表示愿意无偿提供方案,供建筑师参考。没过多久,其中一家设计方退出竞争,程泰宁由“陪跑”走上平等竞赛的舞台。一年间,经过三轮修改,程泰宁的方案最终以全票胜出。这个让程泰宁一举成名的作品,坐落于杭州西湖景区与老城区之间,如同连接自然山水与繁华城市的“过渡桥梁”。
黄龙饭店总平面布置上借鉴中国绘画“留白”的手法,创新采用“单元成组分散”模式,使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相互渗透,展现出浑然一体的韵致。“这便是中国哲学整体性思维带来的启发。”程泰宁说,“建筑是用石头书写的史书,是凝固的诗意。”
“要重视实践更要积累内涵”
走进南京博物院,站立在中轴线上的老大殿十分耀眼,这是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经过设计扩建、于年开放的新馆,与老大殿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作为新馆方案的设计者,程泰宁回忆,最大的设计难点在于新老建筑融合。这绝不是简单地把老馆屋顶拆旧立新,更不是将新馆修旧如旧。“表达新旧的关系,要在气质、调性、精神上都有所体现。”程泰宁反对照搬传统建筑中具象的形式来表达中国文化,而赞成冯友兰先生提出的“抽象继承”,即重视建筑本身的“韵”与“境”。“建筑师的使命不仅是构建更理想的人居环境,还应该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创造者。”年,母校东南大学力邀他回校“传道授业解惑”,他欣然接受。从此,他频繁辗转于杭州与南京之间,手把手带着年轻教师与学生们做设计、搞研究,希望能将数十年所学传授给年轻人,培育新一代建筑师。程泰宁的学生很有辨识度——需要研读《文心雕龙》《艺术哲学》《罗丹艺术论》,必须选修哲学、艺术与美学。他强调,“建筑学没有明确边界,是很多学科‘晕染’在一起的,要重视实践更要积累内涵。”
“究天地人文之际、通古今中外之变、成建筑一家之言。”程泰宁认为,建筑创作,要对文学、哲学、美学进行钻研探究,才能有独立的价值判断,建立完整的话语体系。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年轻人的期待。
记者手记
总在与时间赛跑40岁前,他潜心研究,提升自我;到了46岁,开启自己的设计生涯黄金岁月;直至67岁,为了继续工作又选择创业;年逾古稀回到母校执教,孜孜不倦培育年轻建筑师……程泰宁惜时如金、日程安排满满当当:一年多天,最多只休息5天。他严于自律,生物钟雷打不动: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9点准时上班,晚上7点下班,锻炼40分钟,12点之前上床休息。回望过去的数十年,程泰宁总是在和时间赛跑。“惜时、敬业,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我也希望能从建筑创作的一隅之耕出发,为中国社会和当代文化发展做一些贡献。”程泰宁说,建筑是自己托付一生的事业,唯有只争朝夕才能不负使命。主要作品
1
黄龙饭店
在西湖风景区与城市的结合部建造40,m2的宾馆,如何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无疑是设计时考虑的重点问题,而一个大型四星级宾馆复杂的功能要求,也不能有丝毫忽视,这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了设计中的主要矛盾,也成为方案构思的契机。
方案摆脱了一般大中型宾馆的设计模式,借鉴中国绘画的“留白”,采用构成的方法,将间客房分解成三组六个单元,并在统一的柱网网格上加以组合,形成一个既便于施工,又符合现代化酒店规范管理要求的平面框架。同时,通过单元间的“留白”,避免了采用其他方案可能出现的“大墙”,从而使自然环境和城市空间得到完全的渗透和溶合。
设计中,在注意有形形态塑造的同时,更重视意境和氛围的表达。当顾客在华灯初上时分进入大堂,透过若隐若现的庭院和水面看到灯火辉煌的餐厅部分,宛如欣赏一幅立体而有现代气息的“夜宴图”长卷。当人们视线穿过塔楼间的空间看到细雨中的宝石山色时,可以体验到传统水墨画的韵致。无形形态的营造强化了建筑空间的艺术魅力,也提高了建筑物的欣赏层次。
2
加纳国家剧院
国家剧院位于加纳首都阿克拉市中心两条干道的交会处。整个建筑包括0座观众厅、展览厅、排演厅和一个露天剧场。建筑面积11,m2。
环境、建筑物的性质,无疑是我们在设计中考虑的重要因素,赋予建筑物标志性、纪念性也是我们所企求的。但是,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蕴含在加纳舞蹈、雕塑、壁画中的原始而炽热情感,以及它们那夸张而富于神秘感的艺术形式,一直在震撼和激发着我们。要表达黑非洲艺术的神采,突出加纳国家剧院的个性,成了我们的主要追求。最终方案明显受到地区文化背景的影响,将三个方形体块加以旋转、弯曲、切割,塑造了一个奔放而有力度、精致而又不失浪漫、内外部空间比较统一的建筑形象。加纳国家剧院建成后,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得到了加纳人民的认同和喜爱,而且,两年内三百多场的演出证明,它也是一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剧院。视线、声学和舞台设计的标准是适当的,技术是成熟和先进的。特别是声学测试表明,音响设计达到了我国规定的语言和音乐的扩声系统一级标准。
3
马里共和国会议大厦
本工程获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奖、建设部优秀设计奖,入选国际建协主编的《廿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选》。会议大厦选址在非洲第二大河——尼日尔河的一侧,场地十分开阔。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自由舒展、无明确轴线的建筑造型可能是较易生根的。为充分利用尼日尔河的景色,在会议厅和接待厅之间安排拉一个以回廊围合的半开敞空间,使建筑与环境更相互渗透。马里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马里的建筑具有伊斯兰建筑的某些特征,但较为质朴、粗犷。我们在设计中,主要是屋顶、拱廊以及广场装饰性构架的设计中也尝试传达这一种韵味。
4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位于中山门内西北侧,其前身系蔡元培等人于年创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因抗战爆发,当初规划的自然、人文、艺术三馆仅建成人文馆(历史馆),由梁思成先生设计,后在年新建了艺术馆。随着时代进步,原有展馆已无法适应现代博物馆展陈要求,因此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立项。
整个工程总建筑面积m2,包括保留的老大殿2m2,局部改造并进行立面改造的艺术馆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二期工程要求对整个院域范围内所有建筑、设施、道路、环境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对历史馆仿辽式大殿按文物保护原则进行修缮,对原文物库房拆除,在此基础上还要整合文物库房。改扩建后的南京博物院新建了历史馆、特展馆、民国馆、非遗馆、数字化馆,并与改建的艺术馆形成了“一院六馆”的格局。
5
浙江美术馆
美术馆位于西子湖畔,背靠苍翠的玉皇山麓,建筑依山傍水,环境得天独厚。总建筑面积31,m2,其中地下15,m2,地上16,m2。
建筑依山形展开,并向湖面层层跌落。起伏有致的建筑轮廓线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和谐状态。建筑造型自然而又充分地流露了江南文化所特有的韵味,粉墙黛瓦的色彩构成、坡顶穿插的造型特征,在“似与不似之间”被带入了我们的创作之中,体现了一种清新脱俗而又空灵含蓄的文化品位。特别是以大片白色墙面为图底,以黑色屋顶构件勾勒,线条张扬洒脱而又不失法度,极富传统水墨画和书法的审美韵味;钢、玻璃、石材的运用,强调了材质的对比,坡顶变形生成出多种形态的锥体与水平体块的穿插组合又使建筑充满强烈的雕塑感和现代感。
独特的建筑形体和空间充分体现了传统意韵与现代精神的深层次融合,具有原创性。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工程院、建筑名苑等
本文资料来源网络,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建筑大家|董丹申:情理共生
中国好建筑|韩冬青:我希望我设计的房子不被拆掉
建筑匠人|王兴田:博风汉骨和谐共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xzqh/10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