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安生活的时代正是希腊、拉丁两种语言地位更迭的转折时期,他的修道思想被其灵感来源——东方的修道院所接纳,经历了从拉丁语到希腊语的翻译,是为一种文化反哺。所以真正的卡西安从未“消失”过,梅黛奥拉抄本就是他存在的明证之一。而察马里克斯坚持认为母语为拉丁语者不可能熟练使用希腊语,拉丁语作品也不值得被译成希腊语。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他对材料的判断和使用,也折损了其核心观点的有效传达。
公元年左右,青年修士约翰·卡西安(JohnCassian)和他的同伴正从伯利恒经水路到达埃及港口城市塞尼苏斯,目力所及是大片的海洋和盐湖,迥异于他们后来看到的沙漠景致。这位西欧修道制度的奠基人不会想到,多年后,自己竟然被“消失”了:年,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系教授帕纳约蒂斯·察马里克斯(PanayiotisTzamalikos)出版了两部著作,分别是《重访真正的卡西安:6世纪的修道生活、希腊教化与奥利金主义》(TheRealCassianRevisited:MonasticLife,GreekPaideia,andOrigenismintheSixthCentury)和《一位新发现的希腊教父:被马赛的约翰·卡西安遮蔽的撒巴特的卡西安》(ANewlyDiscoveredGreekFather:CassiantheSabaiteEclipsedbyJohnCassianofMarseilles)。在这两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即所谓的“西方修道主义之父”约翰·卡西安是一个中世纪伪造的人物,其原型是一位6世纪早期巴勒斯坦地区的修士——撒巴特的卡西安(CassiantheSabaite),而传统上归于约翰·卡西安的《要则》(DeInstitutisCoenobiorum)、《对谈录》(Conlationes)等拉丁语作品,其实是后者所写的希腊语原文的译本。
正如上世纪许多新的发现重塑了我们对早期修道文本和权威的理解,这两本书的作者亦怀有类似抱负。因其结论的颠覆性,两书甫一面世便激起了不小的波澜。然而,这究竟是不可多得的学术创新,还是站不住脚的刻意证伪?
约翰·卡西安(JohnCassian)
-另一位卡西安-
一般认为,作为“一种规范集体或独身宗教生活中苦行和沉思方式的机制”,修道主义最初发轫于3世纪的埃及沙漠,经历了从个人隐修到集体修道的组织方式转变,后由阿塔纳修(Athanasius)、卡西安等教父传播至拉丁西方。6世纪初,著名的《本笃规章》(RegulaBenedicti)问世,标志着西欧修道制度最终确立。由于《本笃规章》中多次援引《要则》和《对谈录》描述的修道生活准则,将之奉为“修德的指导工具”,因此其作者卡西安也被冠以“西方修道主义之父”的头衔。据欧文·查德威克等学者考证,卡西安于年左右出生在小斯基泰地区(今罗马尼亚境内),早年在伯利恒修道院出家,年左右前往埃及接受沙漠教父的训练,后来去了君士坦丁堡和罗马,年,西哥特人洗劫罗马,他又被迫辗转至马赛,最终定居于此。在接下来的二十余年间,他在当地著书立作,先后建立两所修道院,于年左右去世。
这样一份清晰、自洽的履历,被察马里克斯打上了问号。事情源于年在希腊梅黛奥拉的基督显圣修道院(包括它在内的梅黛奥拉修道院群坐落于高耸的岩石山顶上,是东正教修道中心的典型,有着“空中修道院”之称,如今已成为知名旅游景点)发现的一份编号为号的希腊文抄本,这一抄本形成于9或10世纪,有着将近页的篇幅,主要内容是《启示录》评注(ScholiainApocalypsin)。自面世以来,学者们的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电话北京白癜风治疗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ddqh/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