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闭关锁国再思考之二大航海时代的血


北京皮肤科医院电话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22627.html

在我国古代社会,虽然工商业从业者社会地位低下,但就工商业的发展状况来说,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处于领先水平的,丝纺织业鹤立鸡群、陶瓷业一骑绝尘,生活在最底层的商人,硬是越过千山万水,不畏艰难险阻探索出一条不远万里的丝绸之路,使丝绸、陶瓷远销阿拉伯地区及欧洲国家。

在中世纪时期,威尼斯人垄断了欧洲与东方的贸易,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后,阿拉伯人控制了通往东方的航路,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香料之路”都被阿拉伯人所控制。因此,在欧洲市场,丝绸、瓷器的堪比天价,相比今天市场上的爱马仕、香奈儿有过之而无不及。产自印度及东南亚地区的香料,曾被威尼斯人杜撰成是生长在伊甸园的神物,如肉豆蔻、丁香、肉桂、胡椒等是神撒落到尼罗河里,是渔民们从尼罗河里一点一点捞出来的,因此香料是神给尘世中的人们提供的天堂神物。因此,欧洲市场上的香料价格堪比今天的冬虫夏草,几乎与黄金等价。进入14世纪以后,随着《马可·波罗游记》的问世,欧洲人才知道这些香料原来是产自神秘而又遥远的东方。

《游记》的作者是马可·波罗(——),据他本人所说,他来过中国元朝,在中国待了17个年头,在《游记》的叙述中,中国物阜民康,人民生活富足,其富庶程度令人难以想象,简直是人间天堂,丝绸、瓷器、香料……都是寻常百姓人家的家常之物,在中国隔壁一个叫“日本”的岛国,国王的房子是黄金砌的,就连地面都是用黄金铺的……从此,中国和印度与《马可·波罗游记》一起在欧洲被广为流传,勾起了欧洲人对东方国度的无限遐想,由于《游记》的影响,欧洲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

马可·波罗像

《游记》在长达两个世纪里收获了海量的粉丝,勾起了无数的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向往,也激起了人们要摆脱阿拉伯人对丝绸、香料价格的垄断,他们决计绕过奥斯曼,重新开辟一条通往中国的海上贸易通道,哥伦布、达·伽马就是其中的两位典型代表。

哥伦布与达·伽马,是同时代的欧洲人,在我们过去所学到的教科书中,这两位都是大航海时代杰出而又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的主要贡献是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达·伽马则是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

哥伦布像

我们先说说哥伦布。哥伦布,意大利人,生于年。从年到年,这11年间,他四次登上美洲大陆,但是他本人到死都不知道这是美洲大陆,之所以我们现在还将美洲原住民称之为“印第安人”,就是沿用的哥伦布当时对美洲原住民的称呼,因为哥伦布始终把美洲当成了他毕生寻找的东方“印度国”。

哥伦布为何要苦苦寻找东方的印度、中国、日本呢?又为何南辕北辙鬼使神差地漂到美洲大陆上的呢?

哥伦布既是《游记》的忠实读者,也是马可·波罗的铁杆粉丝,他对《游记》中所说的黄金、丝绸、香料无比着魔,他是一个超级的拜金主义者、一个狂热的赌徒,他的理想就是要实现对《游记》中所说的黄金、丝绸、香料的占有,他梦想自己也要分上一份。但是他本人,除了有一颗雄心和曾经有限的航海经历外,其它条件并不具备,于是他做了一个“可行”的计划书,便开始四处寻找风险投资人。

由于他的计划过于宏伟,只有国王才能符合“投资人”的条件,完成这个计划,需要一个实力、特别是海上实力强大的国家为之站台。并且他还为该计划设置了一个前提,即投资人首先要满足他个人的要求。

他的个人要求是什么呢?主要就两条,一是对未来的占领地,任命他本人做总督,他死了以后,总督一职由他的后代子孙世袭;其二是对掠夺来的财物及所产生的利润,10%归他本人及子孙所得。

从哥伦布的初衷可以看出,他不只是一个超级的拜金主义者、一个狂热的赌徒,还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疯狂的殖民者。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还是一个没有人性的杀人魔。

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游说投资人的历程。起初他游说了母国意大利,意大利国王因为他要价太高,结果没能谈拢。后来他来到了葡萄牙,到葡萄牙后,他很是费了一番心思,当时的葡萄牙是海上实力最强的国家,航海经验也极为丰富,他为了给游说成功的可能性增加筹码,他先在葡萄牙娶了一个贵族女子为妻,用我们中国话说,将自己先成为葡萄牙的“半子”,希望通过这层关系接近葡萄牙王室,但是后来还是以流产告终。据说,在葡萄牙游说失败的主要原因,倒不是因为他的要价太高,而是葡萄牙国王将富有经验的航海家们召集起来,用今天的话说是开了多次的“认证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哥伦布的航海计划不仅过于冒险,还存有严重的计算方面的错误,在葡萄牙那些富有经验的航海家们的眼里,哥伦布要么是个疯子,要么是的骗子,最后否决了他的计划。后来的事实证明,哥伦布不仅错了,而且还大错特错。

哥伦布的航海线路图

哥伦布虽然屡战屡败,但绝不气馁。屡败屡战、走投无路的他又来到西班牙,在西班牙又耗费了四年多的时间,终于说动了西班牙王后。西班牙国王为他提供了三艘载重量分别为吨的“圣玛丽亚”号和两艘50吨的“平塔”及“尼尼亚”号航船,还为其组织了87名随行人员,于是哥伦布开始了一场“错误”但不失为伟大的航海之举。

在哥伦布开始航海前,还没有过航海家从欧洲通过海上航行到达过亚洲。从理论上讲,哥伦布没错,地球既然是个圆的,那么从欧洲一直向西航行,肯定能够到达亚洲。他致命的错误在于,他不知道地球的周长,按照当时人对地球的认知,地球上只有欧、亚、非三个洲的陆地(没人知道美洲、大洋洲的存在),并且这三个洲的陆地占地球面积的6/7,海洋面积仅为1/7,照他的计算方式,从欧洲到亚洲的日本,只有公里,他不知道的是,在越过大西洋的前面还横亘着一片大陆(后来被命名为美洲),这片陆地的那一端,距亚洲陆地还隔着一个浩瀚无边的、跨度一万多公里的太平洋和黄海。如果当初他知道如此遥远(就算没有美洲的存在),恐怕就是砍了他的脑袋,也不敢开启这场不仅遥远而且还必定送命的海上远航。

年的8月3日,哥伦布开始向着他梦中的“黄金岛”和“香料国”进发了。经过70天的航行,10月12日,他如愿登上了陆地。接着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岛,他以为到了“印度的属地”,至此,他已经航行近公里,比他预测的公里已经整整多出了一倍。临行前准备的食物已消耗殆尽了。

正如《游记》里所说,这里的人(哥伦布以为这就是亚洲人了)善良淳朴,很热情的款待了他们,临行前还为他们补给了充足的食物和淡水。在以后10年的岁月里,他又进行了三次航行,遗憾的是,哥伦布始终没能找到他所梦想的黄金、香料和丝绸,也没有发现《游记》中的美丽富饶的中国和用黄金砌成的日本宫殿。

哥伦布从第二次航行开始,就露出了他残暴的本性,我们看看他在第一次航行的日记中(年10月14日)是如何记述的:“这群跟动物一样的家伙简直太好欺骗了,我只需要50人,就可以轻轻松松的统治他们。等着吧,很快,我就会派人到这里来”。

在哥伦布写这篇日记的当天,正在享受着“印度人”的款待,还依靠人家的接济,指望人家后续以及返程的食物和淡水,而他满脑子想的却是如何欺骗、如何统治他们……

哥伦布说话算数,5年后,他再次来到这座岛屿的时候,便开始了疯狂的抢掠和无情的杀戮,他们用火枪、砍刀肆无忌惮的杀人放火并实施抢掠。对哥伦布来说,这就是善良淳朴的罪过,这就是救命恩人应有的下场。

与哥伦布同行的牧师是这样记载的:“……那些因战败而负重伤的原住民被当成猎犬的口粮,猎犬生生将其身上的肉撕下,而后开膛破肚,水手们则哈哈大笑拍手叫好。每个水手都抢到背不动的财宝,每个水手都拥有十几个漂亮的姑娘。那些土著人成了水手们的奴隶,稍有反抗就会被杀死。不知道谁出的馊主意,竟然将潜逃未遂的土著人释放,而后再派出猎犬追逐他们……最终,将岛上的财富掠夺一空,继而榨干他们的血水,将残留的原住民赶上船,锁在阴暗潮湿的甲板下,当作猪狗一样贩卖到各地。男的成为奴隶,而女的则成为他们发泄兽欲的工具”。

我们再看看哥伦布另一篇航海日志是怎么写的:“……就像买卖庄稼一样,个西班牙币就能买到一个美人儿,有无数商人(向我)求购姑娘,特别是那些9至10岁的小美人儿们供不应求。感激我吧,没有我,你们享受不到这么廉价的好处!”。

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哥伦布是一个伟大的航海家!当我们了解到这一切时,又该如何将一个如此贪婪、卑劣、毒辣的人与心中的大英雄哥伦布联系在一起?更加颠覆我们认知的是,在欧洲,哥伦布这样的人,不过是无数个无数个中的之一而已。

我无意回顾或去渲染那血腥的场面,仅仅通过哥伦布的日记,窥一斑也能洞全貌了。据不完全统计,在哥伦布登岸后的50年里,这里的原住民非正常死亡竟然高达到万人之多,死亡人数占人口总数的一半还多。

哥伦布的前两次航海,给葡萄牙人也带来了危机感,虽然他们认为哥伦布所发现的大陆不是印度,但是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大航海时代的另一个著名的航海家达·伽马也挽起袖子出场了。

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像

年7月8日,达·伽马,率领由他精挑细选的名船员,驾着4条帆船从葡萄牙出发了。在航船路过东非莫桑比克城市时,达·伽马下令手下洗劫了这座城市,因为一不小心东西抢得太多了,又顺手抢了两艘货船。就这样,达·伽马一边抢劫一边往印度航行。

由于在10年前,葡萄牙另一个航海家迪亚士就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可以通往亚洲,所以这次达·伽马的船队直接取道“好望角”,于年的5月20日抵达了印度的卡利库特。他用带来的零碎物品和抢来的东西,交换并购买了不少香料、丝绸、瓷器、宝石等东方物品,三个月后,他满载而归,这趟航行给达·伽马带来了%的回报率。

达·伽马的印度之行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西班牙国王悔恨之极,葡萄牙国王则在兴奋之余,庆幸自己幸亏没有上哪个疯子(哥伦布)的当。

直到年以后,西班牙在美洲墨西哥、秘鲁等地发现了海量的银矿,西班牙国王大喜过望,而葡萄牙国王则后悔莫及,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可怜的是哥伦布,他在年因病离开了人世,给子孙留下的则是与西班牙国王无穷无尽的打不完的官司(为了殖民地的总督职位和10%的分赃)。

后来,达·伽马又去了两趟印度,不过,后两次再去印度,就不再是商人的身份了,跟哥伦布一样,换成了一个活脱脱的强盗嘴脸,一路上对遇见到的过往商船一律进行抢劫和杀戮——

他遇上了一艘阿拉伯商船,下令将传上的货物抢掠一空,继而将该商船连船带人一起烧掉,包括船上的妇女和孩子;

在船队经过吉尔瓦时,达·伽马将国王骗到船上,强迫其臣服葡萄牙国王;

到达印度后,船队强行攻占了坎纳诺尔和科钦两座城市,使之成为葡萄牙在印度最早的殖民统治根据地;

占领卡利卡特后,他蛮横地要求当地官员将所有的阿拉伯穆斯林都驱逐出去,卡利卡特的官员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他就下令船队向卡利卡特城市开炮。

在回葡萄牙途中,达·伽马又用同样的手法,攻占下了东非桑给巴尔、肯尼亚和索马里等地,控制了非洲东海岸。

年.葡萄牙政府委派尔梅达为第一任驻印度总督,对印度及阿拉伯人的反抗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并且强占索科特拉岛和霍尔木兹岛,切断了阿拉伯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的航道,垄断了与东方的贸易。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红色线标注)

至此,葡萄牙成为海上丝绸(香料)之路的霸主,名副其实的香料供应国,葡萄牙国力得以迅速提升。

自哥伦布死后,西班牙并没有放弃对美洲的殖民活动。年攻占古巴、年征服佛罗里达半岛、年侵吞尤卡坦半岛,年深入墨西哥内地,接着进军秘鲁、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等地。西班牙在美洲掠夺到惊人的财富,特别是墨西哥、玻利维亚、秘鲁、智利等地盛产的金银,被西班牙运回国内。到16世纪末叶,西班牙已拥有当时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83%。据统计,西班牙从美洲总共获得了约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

西班牙、葡萄牙是幸运的,正所谓“人在家中坐,财从天上来”。然而,这种局面还没维持太久,就发生了意象不到的事情,西班牙王国祸起萧墙,家里的小伙伴尼德兰(即荷兰,为阅读方便,以下统称“荷兰”)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年,西班牙腓力二世对其进行了血腥的镇压,这一来,引发了荷兰的独立运动,荷兰北部7省宣布独立,年成立荷兰共和国。荷兰独立出去以后,凭借雄厚的财力和造船实力,很快就成了“海上马车夫”;另一个一直默默无闻的蕞尔小国英格兰,则掀起海上大劫掠风暴,把西班牙搅了个人仰船翻。西班牙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手好牌,竟然被这两个毫不起眼的小二蛋子给搅成了“稀巴烂”,于是乎上帝重新洗牌。

那么,英国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头号殖民强国的呢?我们一起接下来再去看看英国是如何依靠强盗实施富国强军大计的——“当政府与强盗媾合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syg/125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