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马里 > 旅游景点 > 牺牲在维和前线的河南英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
当前位置: 马里 > 旅游景点 > 牺牲在维和前线的河南英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
编者按: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自年第一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万余名,先后在世界12个任务区,参加了24项维和行动,但不幸的是,有16名维和官兵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那些他们奋力维护的战乱国度。而就在北京时间6月1日4时50分,这一数字又有所增加。年仅29岁的河南温县籍联合国驻马里中国维和人员申亮亮遇袭牺牲,另有5名中国维和人员不同程度受伤。今天,是申亮亮“回家”的日子,陪办君请您一同走进申亮亮的家,去听听这位英雄不为人知的故事,去看看他为之努力奋斗的家人,如今过得可还好?而让他为之付出年轻生命的“蓝盔”又有何等吸引力,让他连续三次递交申请?
今年5月18日,29岁的河南温县籍中国维和官兵申亮亮,在连续三次递交申请后,终于如愿以偿的以维和官兵的身份,来到了局势动荡不安、环境恶劣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马里。那时的他总会不自觉的偷偷乐,因为能参加维和部队,出国执行任务,是他的一个愿望,而只要能实现这个愿望,他便圆了自己一个完整的军人梦。然而,13天后的6月1日4时50分(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10时50分),他却遭到汽车炸弹袭击,不幸牺牲。
(身穿维和士兵服装、头戴蓝色贝雷帽,申亮亮终于圆了自己完整的军人梦)
1,突如其来的意外从发现可疑车辆,到发生爆炸,只有短短几秒钟,申亮亮将生的可能留给了战友。
马里当地时间5月31日10时50分,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位于加奥地区的中国维和部队工程兵大队营区2号营门外,工程兵大队立体中队上士申亮亮和战友司崇昶,像往常一样,荷枪实弹的在营区2号门岗执行警戒任务。突然,担任主哨的申亮亮发现有一辆不明车辆飞快地向营门冲来。因马里当地多股极端势力猖獗,申亮亮下意识判断情况不妙,就立即向营区作战值班室报告所发现的情况,同时,拉响警报通知营区内人员做好防护,并指挥战友司崇昶向目标开枪射击,试图阻止该车辆加速冲击营门。可就在这时,飞驰而来的汽车却突然撞向营地外围的防御墙,并瞬间发生剧烈爆炸。就在爆炸的那一瞬间,申亮亮做出了一个让家人自豪,但又无法接受的动作:使出全身力气,将战友司崇昶推离了岗楼,他自己却不幸牺牲。就是这短短的几秒钟时间,29岁的申亮亮将生命轨迹永远定格在了这片战乱的土地上,而他牺牲的当天,他和战友们抵达马里任务区仅11天。
(申亮亮生前照片)
2,无比坚决的选择连续三次递交申请,只为圆自己一个完整的军人梦
年6月,申亮亮第一次得知自己所在部队要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的消息,激动的他立即打电话告诉姐姐申海霞,请她先给母亲“侧面说说,看俺妈啥反应”。不过,因为某些原因,这次他没能去马里。年7月,部队又一次要赴马里维和,不想失去机会的申亮亮递交了志愿参加维和任务的请战书,表示“决不放弃为祖国和军队去战斗的机会”,但因为训练过度,手部受伤,他又一次无缘去马里维和。直到今年部队又要远赴马里,鼓足勇气的他第三次提出申请。可不幸的是,因身体素质原因他变为“候补队员”,但他并没有放弃。不仅坚持参加了为期2个多月的封闭集训,还悄悄买来隐形铁板藏在身上加码练习,最终凭借自己在汽修方面的专业技能,以及顺利完成考核任务,在努力了三年后,他终于拿到了梦想中的“蓝盔”。可回家咋给父母说,成了他心里的一个结。“今年春节他来家,自己悄悄去村里开了去维和的相关证明,都没给我们说(去维和)这事。”回忆起弟弟最后一次,也是当兵11年来时间最长的那次探亲,申海霞印象深刻。“当时他让我俩帮他给俺妈做工作,如果不帮他,他应该不会出事,但这是他的梦想,我们必须支持他啊!”说话的申海霞眼神异常坚定。
(申亮亮生前照片)
3,难以理解的艰难高温、沙尘暴、紧张的局势,都是他对父母轻描淡写“隐”去的内容
“马里在哪儿?维和是干啥的?有没有危险啊?”听到小儿子申亮亮要去马里参加维和任务,两位以种地为生的六旬老人一下子提出了一串问题,在他们看来,马里和维和是两个陌生的不能再陌生的词语。“不苦,也不危险……”申亮亮轻描淡写地“隐”去了所有的艰苦与危险,但他所面临的实际环境却不会因此而改变。作为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马里共和国被国际媒体视为动乱频发的“热点地区”,而出兵马里也被称为“世界最危险的维和使命”。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截至3月底,联合国驻马里稳定团已有80多人遇难,其中维和人员伤亡数高居同期联合国全球各维和任务区之首。虽然申亮亮所在的中国第四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的人,主要担负司令部营区安全保卫、任务区内道路桥梁和营房设施抢修、伤病员救治及卫生防疫等任务,但当地危机四伏的混乱局势,以及高温、沙尘暴、肆意咬人的蚊虫等生活环境,还是让这些官兵的生活愈加困难。
(怀抱鲜花,申亮亮实现了自己的维和心愿)
4,庄严神圣的“蓝盔”“蓝盔”不仅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责任
很多人无法理解,为何会出现维和部队?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战争?或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无战乱的国度,根本无法想象,如今很多国家的人还处在战火的煎熬中。年苏伊士危机之际,联合国决议建立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即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简称维和部队)。因维和官兵统一着象征和平的蓝色盔帽或贝雷帽,这支部队也被称为“蓝盔”部队。但因为它是一支政治外交部队,主要作用是阻止战火扩大,促进和谈,保护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重建家园,过上正常的生活,所以除非遭遇袭击,必须进行自卫外,维和官兵不得擅自使用武力,对于那些武装挑衅和威胁,他们通常的做法是“警戒”和“驱散”,即使已经遭到了枪炮袭击,他们也只能使用武力自卫。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而在这26年的维和历程中,有17位中国维和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孝顺、善良、爽朗、可拼、有担当......对于申亮亮,与他相熟的人都会如是评价。自从18岁那年参军后,懂事的申亮亮对家里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除了每个月定点往家寄钱外,家里遇到其他大事儿,他也总是笑着宽慰母亲“没事,放心,有我呢”。如今,他走了,他给母亲买的运动鞋,母亲只穿了一次,已不舍得再穿;他给侄子许下的一起旅游的诺言也已无法兑现,而他再也等不到刚出生的外甥叫他舅舅。
(申亮亮生前照)
1,从小就想当兵受大伯和父亲的影响,申亮亮从小的志向就是成为一名军人
年8月的一天,申亮亮出生在焦作市温县西南王村的一个地道农民家庭中,成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小时候的他就爱好舞“刀”弄“枪”,虽然刀和枪都是木头做的,但肩背一个枪,腰挎一个刀的他也是神气十足。“那时是黑白电视,一看到打仗片,你不知道他多激动。”回忆起弟弟小时候的一些场景,申海霞双眼含泪低头微微笑了,“那时候他就说长大了要去当兵,拿真枪打仗。”申亮亮如此强烈的想当兵,与大伯申世成和父亲申天国也有着莫大的关系。今年78岁的申世成,年入伍,在部队当了4年汽车兵,退伍回家后,他就成了申亮亮的“骚扰”对象。“那时候一放学,他就噔噔噔跑来,搬个小板凳,拉着我让给他讲在部队的故事。”对于这个听无数遍同样的军旅故事也不觉得无聊的侄子,申世成很是喜欢,“可懂事,老实,干啥可钻劲儿。”而年轻时一心想当兵,却未能如愿,而此生与部队再无缘的父亲,也成了申亮亮立志当兵的重要影响因素。“俺爸不光影响亮亮,连我都想过要当女兵。”申海霞说道。
(年的一份入伍批准书上,仍留着当年申亮亮的一些个人材料)
2,选择了就不会放弃原以为是小时候的戏言,没承想竟成了他一辈子的选择
年秋季,父亲申天国正在地里干农活儿,远远地就听见儿子申亮亮骑着车、唱着歌一路朝他过来。“爸,村里开始征兵了,我报名了啊?”突然听到儿子要去当兵,申天国愣了一下神儿。见父亲一语不发,申亮亮接着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就想当兵,其他事你别管了,我一个人都能弄好。”骑着自行车,在县城和村里来回穿梭,几天下来,申亮亮终于将入伍的所有手续全部办好。年12月14日,在温县人民武装部门前,看见戴着大红花神采奕奕的二弟,申海霞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他抱着我说没事,会经常写信,后来想想在部队也是最放心的。”当晚8时53分,申亮亮和焦作名新兵乘火车奔赴吉林市第16集团军服役。刚到部队那会儿,他在给家人写的第一封信中,曾说过“有些累,有些想家”,但渐渐的,信中就再未出现过让家人担忧的言语,“都是报喜,说教导员夸他了,说5公里负重跑只有他能跟上老兵,还寄了照片,当时觉得他长大了。”在申海霞眼中,弟弟申亮亮“对军人有种特别的感情,似乎要一辈子待在部队,他才会过得坦然”。
(申亮亮生前的照片和获得的荣誉)
3,部队里的“拼命三郎”执行任务会拼命,修起车来很钻劲儿,但他也有自感无奈之时
11年间,申亮亮从最初的懵懂新兵,成为北部战区第16集团军工兵团道路桥梁2营营部班长,上士军衔,而这一切,与他自己的努力付出不无关系。年6月,因一名战友受伤无法参加集团军比武,医院看病回来的他,瞒着病情主动请战,虽然最后疼痛难忍晕倒在了终点,但“拼命三郎”的称号却永远落在了他的身上。敢拼的事不止这一件。年7月,吉林市第二松花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他随连队赴永吉县口前镇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当他听到一对老夫妇的哭诉后,在房屋倒塌的瞬间,他跑进屋内取回了老人的5万元钱,让老人感动不已。除了训练场上敢拼外,申亮亮还有一门全团闻名的手艺:能驾驶运输车、瞄杆钻车等连属主战装备,而他也凭借这门技能入选集团军“百名专业技术能手”人才库。即便工作上得到了认可,在抗洪救灾中也获得了老百姓的肯定,但申亮亮仍有自感无奈之时。7月30日,申亮亮在自己内容甚微的QQ空间中发了一条这样的日志:长这么大第一次感觉自己很无能,恨不得自己变成巨人,把他们都解救出来,少受痛苦!面对一个个无家可归的受难者,我的心好疼......
(申亮亮在执行抗洪救灾任务后,发表的一则QQ日志)
4,家中的温情暖男从初到部队的想家,到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开朗、孝顺是申亮亮最大的特点
虽然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但申亮亮从小就十分懂事。到农忙时节,小时候的他会捡拾遗漏在地里的麦穗、播玉米,长大会开农用车了,就给这家拉拉玉米,给那一家送送小麦。“遇到难事儿也是哈哈哈一笑没了,他的性格好,跟谁都能聊得来。”在申海霞眼中,二弟申亮亮就是家里的活宝,不仅乐观积极、爱说爱笑,而且还是父母生气、吵架时的绝佳“消防员”,也不知道从哪里想来的办法,总能在短时间里将父母逗乐,并快速让二人和好如初。而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孝顺。自从到部队后,申亮亮每个月都会往家里寄钱,而当家里遇到其他大事时,他也总是笑着宽慰父母,“别愁,这不还有我呢。”就在临去马里执行维和任务前,听母亲提起村里要安装天然气,他便偷偷给家里打了元钱,“说俺妈腿不好,让再买辆电动车。”在申亮亮家中,一辆崭新的红色电动车被放在了墙角,而他今年春节给母亲买的一双运动鞋,也已被母亲搁在了一旁,不舍得再穿。“俺妈一看见这东西都难受,都想他。”申海霞说,因为要出国,弟弟还特意告诉母亲,他已安排在国内的战友,每个月给家里寄钱,“让她有啥事儿别急。”
(一想到疼爱的小儿子走了,母亲杨秋花就难掩悲伤)
5,有担当早已过了适婚年龄,但申亮亮就是不愿结婚,只因不愿误了女孩儿
年出生的申亮亮,今年已经29岁。在他的老家,与他同岁的很多人早已结婚,有的甚至都有了两个孩子,而申亮亮却一反常态,连个女朋友都不愿交,这可急坏了母亲杨秋花。为了给申亮亮张罗相亲,杨秋花没少跟乡里乡亲打招呼,总希望大家都操操心,给家里这个“老大难”说个合适的媳妇,可对于母亲的这种张罗,申亮亮一直都是无声的拒绝。“可早以前有个女孩儿挺好的,亮亮不在家,农忙都下地干活了,她还跑过来给一家人做饭。”申海霞和母亲杨秋花都觉得女孩儿不错,但凡与申亮亮打电话,俩人就想法儿给他说这事儿,“但越是人家女孩儿好了,俺家小亮越是不敢跟人家接触。”见母亲为自己的婚事整日发愁,今年春节休假,申亮亮带回一个女孩儿,还给父母表了态,说“维和回来就订婚”,但这一切如今成了再也不可能实现的事儿。“他觉得在部队就要以部队的事儿为重,而且他也觉得自己不稳定,尤其是在那次抗洪救灾过后,这种想法更加强烈。”平日里,申亮亮跟姐姐申海霞最亲近,也只有她知道弟弟这样做的原因,“害怕有天(他)出事儿误了人家姑娘。”
(只要休假回家,申亮亮就会带着侄子去玩儿,俩人感情很深)
6,成榜样6岁的侄子要当兵,想跟叔叔一样做英雄
“叔叔牺牲了,你再也见不到叔叔了,你哭了吗?”“没哭。”面对河南商报记者的问题,申亮亮6岁的侄子申航抬起头,十分认真地说,“这是叔叔教我的,男子汉流血不流泪。”申海霞说,有天她带申航外出,在路上,申航突然告诉她,自己长大了也要当兵,也要跟叔叔一样跟坏人打仗,要做英雄,但随后又立马问申海霞:“姑姑,如果我也牺牲了,那咱们家就我一个男孩子,怎么办啊?”听到这话,申海霞再也抑制不住自己连日以来紧绷的情绪,眼泪瞬间决堤。前几天,申亮亮的遗照被送回老家,安放在家中一间屋内,每次路过,申海霞总想推开门去看看二弟,跟他说说话,但她又害怕进去,“到现在也不敢相信,我觉得是在骗我,所以我不想看照片,我想他肯定还会回来。”自从得知弟弟牺牲后,只要一得空,申海霞就搬个凳子坐在院子里,将大门打开,而她这么做只为等待一个人,一个曾经给过她惊喜的人,“我老觉得他哪天都会穿着他紫色短袖回来了,上次就是没打招呼突然回来了。”事情发生后,有人曾问申天国,“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还会让申亮亮当兵吗?”“如果有来生,还让他当兵,我知道,如果有来生,他也还会当兵!”申天国哽咽地说道。
心痛但却骄傲,好男儿应志在四方
申亮亮牺牲的消息,在其老家温县引起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lyjd/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