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那一年的动视,用一招使命召唤奠定行业


动视暴雪,既是一家公司,亦是一种生态。每一个蓝贴动态、每一篇社区发言、每一次股价起伏、每一次商业进退的背后都象征一种战略指令,折射着与动视暴雪、与行业息息相关的节奏调整。来自玻璃渣的作者魔法时代将带领大家探索这些事件的本质,掀开这本解读动视暴雪的蓝皮书。

动视暴雪(ActivisionBlizzard),是美国的一家互动娱乐公司,于年由动视和维旺迪游戏两家公司合并而成,股票代码NASDAQ:ATVI,目前是标普及纳斯达克指数的成分股,在最近一次的财报中(年第三季度财报),动视暴雪营收为16.18美元,按11月22日的收盘价计算的话动视暴雪市值为.8亿美元(和网易的.4亿美元相当)。

从近年财报的营收比例来看,动视暴雪的业务实体主要是三大部分:动视、暴雪娱乐、King,但除此之外动视暴雪旗下还有两个商业实体:专注于电子竞技的MLG及专注于影视制作的动视暴雪工作室。

动视暴雪的三大业务实体

动视暴雪的公司结构很特殊,不像EA那样“高度统一”,旗下的暴雪娱乐和King就拥有很高的独立性(特别是暴雪娱乐),但是动视一直是全公司资本层面的推动者,看似独立的业务又都围绕着动视暴雪这个大品牌而运作。

这一期专栏里,我们谈论除暴雪娱乐之外的动视暴雪。

动视(Activision)的起源

动视是美国的一家老牌游戏开发商及发行商,成立于年10月1日,其最初的产品是为雅达利主机开发的一个游戏。从时间上来看,动视在游戏行业称得上“历史悠久”,毕竟如今行业里很多厂商都没有动视这么“老资历”,美股里另两家游戏巨头的成立时间都晚于动视——EA成立于年,Take-Two成立于年,实际上在如今游戏市场里还活跃的游戏厂商中,你甚至都找不到几家成立于年之前。

因此,动视的创立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动视可以被称为是史上首个“第三方”游戏厂商,要知道在年动视成立之前,这个世界甚至都还没有任天堂的FC,当时的游戏行业还处于蛮荒时期,那个年代的游戏都由主机制造商开发,纯粹为某个主机开发游戏的厂商是不存在的。雅达利是当时最流行的主机,动视成立之后就成为首个为雅达利开发游戏的第三方厂商。

动视早年为雅达利主机开发的游戏

简单列举几个事件发生的时间,作为动视成立前后的时代背景参考:

史蒂夫·乔布斯的苹果电脑公司创立于年4月1日。

IBM的个人电脑于年8月12日推出。

任天堂在北美的子公司于年4月创立,推出FC的时间是年。

再换个角度,在动视成立的时候,Google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以及谢尔盖·布林都才6岁,而Valve的创始人加布·纽维尔直到年才入学就读哈佛大学(Valve成立于年),至于暴雪娱乐的联合创始人迈克·莫汉,年底的时候他才刚上初中。

不过,尽管动视成立很早,但是早期这家公司的发展并不十分顺利。年,动视改名为“Mediagenic”,此时动视为多家平台制作游戏,包括任天堂的NES和世嘉MS等。年,Mediagenic启动破产保护程序并随后与TheDisc公司合并,然后公司名字又变回“动视(Activision)”,这一过程与动视暴雪如今的CEOBobbyKotick有关,BobbyKotick和其投资搭档作为投资者于年12月购得当时动视(即Mediagenic)25%的股权,随后他本人成为公司的CEO。回顾BobbyKotick的职业生涯,你会发现他擅长于资本运作,后来同样是他促成动视和维旺迪游戏的合并及动视暴雪的成立。

可以说,如今的动视是BobbyKotick一手动作和打造的,现在提起动视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使命召唤》系列以及《命运》系列游戏,其实这两个系列对于动视都是资本运作的成果。

动视暴雪的CEOBobbyKotick

年,动视投资了因为制作《荣誉勋章》系列而声名鹊起的InfinityWard并于年收购了该公司。年10月29日,《使命召唤》正式发售,开始系列新时代。尽管后来两者发生很不愉快的事件并导致InfinityWard创始人及核心员工的出走(年),但是获得《使命召唤》的品牌才是动视的核心利益所在。后来的《使命召唤》系列主要由Treyarch和SledgehammerGames两家工作室制作,他们都是动视分别于年和年收购的子公司。

年,动视和游戏开发商Bungie签订长达10年的独家合约,《命运》系列的两部作品就是目前双方合约期间的成果。《命运》于年推出,《命运2》则是今年的新作品。

那么《使命召唤》系列和《命运》系列为动视带来什么呢?

《使命召唤:二战》的销量还不错,将再次带动公司营收增长

截止年2月,《使命召唤》系列总共售出2.5亿份,总销售额高达亿美元。2.5亿份销量意味着什么?《使命召唤》系列是史上销量第四的游戏品牌!前三是马里奥、口袋妖怪和GTA。可以说,如果没有《使命召唤》系列就没有动视的今天,正是《使命召唤》系列的持续热卖给了动视在游戏行业立足的资本,如同马里奥和口袋妖怪是任天堂的印钞机一样,《使命召唤》系列就是动视的印钞机。

《命运2》是否能成为动视暴雪新的金字招牌呢?

至于《命运》系列,不仅销量上获得巨大成功,同时也以精良的游戏品质为动视暴雪的品牌加分不少。至于这个系列最终是否能成为动视新的金字招牌,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总体来讲……动视更像是一家发行商,依靠收购或合作来获取发行利润,和制作游戏为本的暴雪娱乐有着很大的区别。

King,动视暴雪的移动游戏力量

就官方口径来看,暴雪娱乐和King都保持了独立运作,至少动视没有明显干涉两者的游戏开发计划,但King和暴雪娱乐并入动视暴雪的方式是有区别的。

年12月动视宣布与暴雪娱乐的母公司维旺迪游戏合并,合并之后的新公司叫动视暴雪,双方的合并于年完成。

年2月动视暴雪以5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移动游戏开发商KingDigitalEntertainment,后者是流行移动游戏CandyCrushSaga(糖果传奇)的开发商。

《糖果传奇》是King的当家游戏

评论认为,动视暴雪之所以要花巨资收购King,是因为看重后者数量巨大的移动游戏用户,并且可以视为整个公司进军移动游戏领域战略的重要一环——相比之让动视或暴雪娱乐分散资源冒然开发移动游戏,显然收购该领域的领先者是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动视暴雪年第3季度的财报数据,其整个公司在今年第3季度的月活数据为3.84亿,其中King就以2.93亿的数据占比76.3%,可见移动用户的数量级之庞大。除了用户数量,King也在今年第3季度为整个公司贡献了29%的营收(动视、暴雪娱乐、King的第3季度营收分别为7.59、5.31、5.28亿美元)。

目前来看动视暴雪收购King并不算是一笔失败的交易。

King于年8月在瑞典创立,目前总部在英国伦敦。最初这家公司只是一家浏览器游戏公司,开发的都是运行于网页上的小游戏。年前后由于看到基于Facebook平台的社交游戏的机会(要感谢Zynga的启发),King转型社交游戏开发并成为Facebook平台上知名的游戏开发商。年4月,King的月活用户数量就已高达万,在Facebook平台上仅次于Zynga。

不过,真正让King更具价值的是《糖果传奇》,这个游戏是个超级爆款游戏。该游戏最初于年4月12日在Facebook平台上线,随后分别于同年11月14日和12月14日发布的iOS和安卓版本奠定了King如今的江湖地位。在该游戏于移动平台发布五年后,总下载量高达27亿次。

MLG,动视暴雪的电竞部门

MLG(MajorLeagueGaming)是创立于年,总部在纽约的电子竞技组织。早年的MLG主要以举办电竞巡回比赛为主,同时做电子竞技视频节目。暴雪玩家们对MLG的印象应该来自于《星际争霸2》推出之后MLG举行的多个相关比赛,不过MLG涉及的项目还包括北美流行的多个竞技游戏,比如《铁拳6》、《任天堂大乱斗》、《光环3》、《使命召唤》等。

MLG是动视暴雪的电竞部门

MLG从年起就承办了职业的《使命召唤》联赛,想必从那时就与动视暴雪开启紧密合作,随后在年1月动视暴雪宣布收购MLG,后者成为动视暴雪旗下的电子竞技部门。

根据暴雪娱乐后来的一次声明,暴雪娱乐组建了专门运营《守望先锋》的新电竞部门,该部门的名字仍然是MLG,《守望先锋》的所有电竞事务由该部门负责,同时原来MLG旗下的媒体网络业务也由该新部门负责。至于暴雪娱乐其它游戏的电竞事务,则仍然由暴雪娱乐原来的电竞团队负责。

简单理解就是:动视暴雪旗下的MLG负责动视游戏、《守望先锋》及原MLG的电竞业务,暴雪娱乐其它游戏的电竞业务由暴雪娱乐原有电竞团队负责。

可见整个动视暴雪对于《守望先锋》电竞的重视。

后记:动视成立至今已经38年,这在年轻且竞争激烈的游戏行业里是个“另类”,可以说是行业的“活化石”,通过历次资本运作和对游戏市场风向的敏锐嗅觉,动视一步一步成长为行业巨头。这和暴雪娱乐很不一样,下一期我们将回顾暴雪娱乐的成长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rdmz/139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