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新圣母公墓里鲜为人知的名人墓之五


第3区共有47排,是俄罗斯名人墓地聚集的地区。有些人对这个区的名人了解不多,我想费点笔墨介绍一下。在这里安息的有А.亚历山大罗夫、Р.格里埃尔、С.普拉科菲耶夫、Н.鲁宾施坦、А.斯克里亚宾,此外,还有钢琴家Г.涅高兹、演员Л.奥尔洛娃,导演А.亚历山大罗夫、А.杜甫仁科,歌唱家Г.奈列普、Н.奥布霍娃、А.涅日丹诺娃,作家А.别雷、诗人В.勃留索夫,东方学家Ю.廖里赫,科学家В.维尔纳茨基和国务活动家Е.福尔采娃等人。中国人几乎都知道俄军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也熟悉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神圣的战争》;还经常能在各种庄重的场合听到旋律铿锵有力,高昂激情的俄罗斯国歌。这都与一位苏联作曲家有关,他就是苏联著名作曲家格·亚历山大罗夫。

作曲家亚·亚历山大罗夫之墓

亚·亚历山大罗夫(АлександрВасильевичАлександров,—,第3区第62排第25尊)出生在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喜欢唱歌,在学校参加合唱团。8岁随家人去到彼得堡,在喀山大教堂唱诗班唱宗教歌曲。后来考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著名作曲家А.格拉祖诺夫等人,但由于患病和生活困难中途辍学,去教堂唱诗班谋生。后来,他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以银质奖章毕业。毕业后去特维尔指挥乐队,排演歌剧《黑桃皇后》、《叶甫盖尼·奥涅金》、《浮士德》、《伊凡·苏萨宁》和《女水妖》等歌剧。

年,亚历山大罗夫开始任基督救主大教堂的唱诗班指挥,之后到斯克里亚宾音乐中专学校当作曲和合唱教师。最后成为莫斯科音乐学院合唱指挥和音乐教育系主任,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家。

年,亚历山大罗夫与自己的几位同行组织创建了苏军中央之家红旗歌舞团(如今的俄军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的前身)并且任艺术指导和首席指挥。在苏联时期,这个歌舞团走遍了苏联大地以及欧洲诸国。

苏联解体后,苏军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更名为俄军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虽几经磨难,尤其是年年底的空难夺取了这个团体的许多演员的生命,但是这个战斗集体的红旗不倒,经过短时间的重整之后,重新活跃在舞台上,成为俄罗斯文化的一个品牌,把俄罗斯的歌舞传遍了全世界。

亚历山大罗夫的墓上雕很有气魄:一堵偌大的石板墙上,镌刻着作曲家的浮雕像。他身穿戎装,膝上放着乐谱,右手拿着指挥棒,神情自若地坐在椅子上,仿佛在做登台前的准备,或是在构思一首新的旋律……

奥尔洛娃之墓

柳·奥尔洛娃(ЛюбовьПетровнаОрлова,-,第3区第21排第3尊)是苏联著名的电影演员,人民演员称号获得者。奥尔洛娃的艺术成就、声誉、知名度和被观众喜爱的程度超过同时代的任何女演员,可以视为苏维埃时期俄罗斯电影的一号女明星,并且是成千上万的苏联妇女心中的偶像和效仿的榜样。

奥尔洛娃从小能歌善舞,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在儿童时她就给作家列·托尔斯泰表演过歌舞,因为她是托尔斯泰的远亲。

年,奥尔洛娃开始从影。由于她能歌善舞,很快就引起导演Г.亚历山大罗夫的注意,后者邀请她出演音乐喜剧片《快乐的人们》()的女主角阿妞达。这部影片在国内放映后大获成功,奥尔洛娃一举成名。影片也给亚历山大罗夫带来了诸多收获:《快乐的人们》获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他被授予红星勋章,奥尔洛娃成了他的妻子(亚历山大罗夫当时有家室,为了奥尔洛娃他抛弃了妻子和孩子。有趣的是,亚历山大罗夫的妻子一直在影片《快乐的人们》的拍摄现场,但是没有盯住丈夫的背叛行为)。此后,奥尔洛娃在亚历山大罗夫导演的喜剧片《大马戏团》()、《春天》()等影片里军扮演了女主人公。此外,她还在《工程师科林之误》()、《阿尔达莫诺夫一家的事业》()、《相逢在易北河》()和《俄罗斯礼品》等影片中扮演过角色。

格·亚历山大罗夫之墓

电影导演格·亚历山大罗夫(ГригорийВасильевичАлександров,-,第3区第16排第3尊)也是苏联人民演员称号得主。他多才多艺,会弹吉他,会画画,还懂得多种语言。亚历山大罗夫执导的影片《大马戏团》《伏尔加,伏尔加》《春天》《相逢在易北河》《快乐的人们》称为苏联电影的经典。他曾经是爱森斯坦的合作伙伴,与英国著名演员卓别林私交很好,也曾与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人长时间切磋演技,他还是著名作曲家杜纳耶夫斯基的挚友,曾多次邀请后者为自己执导的影片作曲。

奥尔洛娃和亚历山大罗夫夫妇是一种幸福的创作结合。每逢元旦,他们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前10分钟,一定手挽手走出家门,拥抱相吻,互相祝贺新年快乐,然后在公园里漫步直到天明。

晚年,奥尔洛娃的美貌和活力已经不再,当她看到自己日渐消瘦的身体和枯干的容颜,便拒绝了一切片约,息影在家。年,在丈夫的生日那天,她因癌症陷入昏迷,不久离开人世。奥尔洛娃死于十二指肠癌,可她生前并不知道,因为丈夫一直瞒着她。奥尔洛娃死后,亚历山大罗夫又活了8年多,他为亡妻拍摄了传记片《柳苞芙·奥尔洛娃》。之后,他认为自己办完了人生应办的一切,便撒手人寰了。

如今,奥尔洛娃和亚历山大罗夫都葬在新圣母公墓,两人的墓地相距不远,可并没有葬在一起。原因是奥尔洛娃去世后,亚历山大罗夫“晚节不保”,娶了自己儿子杜格拉斯的遗孀Г.克雷洛娃为妻。克雷洛娃不同意亚历山大罗夫死后与奥尔洛娃合葬……

奥尔洛娃的墓上雕是雕塑家Ю.切尔诺夫创作的。在一块灰色墓碑的黑色镶板上贴着奥尔洛娃的金色浮雕头像。墓碑左下角展开的画卷上面镌刻着奥尔洛娃的名字和生卒年代。画卷右下角饰着一朵金色玫瑰花,显得很有意境。

亚历山大罗夫的墓碑比较传统,也比较简单:白色大理石墓碑上是亚历山大罗夫的浮雕像,下面镌刻着他的全名和生卒年代。这个墓碑距奥尔洛娃的墓碑不远,凭着亚历山大罗夫的金色浮雕头像很容易找到。

阿赫马杜琳娜的临时墓地

贝·阿赫马杜琳娜(ИзабеллаАхатовнаАхмадулина,-,第3区第58a排第5尊)是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最著名的女抒情诗人之一。她与叶甫图申科、沃兹涅辛斯基和罗日杰斯特拉文斯基等人成为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诗坛的风云人物。

阿赫马杜琳娜是个“混血儿”,有鞑靼、俄罗斯和意大利的血统。她天资聪颖,少女时代就开始了诗歌创作。年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琴弦》,之后她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一生共出版了近30本诗集,可谓诗作等身。

阿赫马杜琳娜的性格具有反叛精神,是个敢说敢干的俄罗斯女诗人。她在苏联时代就敢不参加马列主义课程的考试,敢于为受苏联政府迫害的作家帕斯捷尔纳克伸冤,后来又支持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А.萨哈罗夫、Г.弗拉基莫夫和В.沃伊诺维奇等人。她支持这些人的声明曾在《美国之音》电台上反复播放,让苏联官方大为恼火。

阿赫马杜琳娜年轻时是个美女,著名作家兼导演舒克申看上了她,让她出演影片《有这样一个青年》中的女新闻记者。这部影片在意大利威尼斯获得《金狮奖》,阿赫马杜琳娜也成为小有名气的影星。

阿赫马杜琳娜的感情丰富,性感迷人。她曾是作家舒克申的女友,但却嫁给了著名诗人Е.叶甫图申科;她的第二任丈夫是著名作家Ю.纳吉宾,可两人很快就分道扬镳;之后她又嫁给了作家К.库里耶夫。最后,她成为舞美师Б.梅斯谢列尔的妻子。

阿赫马杜琳娜晚年住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列杰尔金诺。她疾病缠身,几乎丧失了视力,腿脚也不好使,只能凭着感觉挪步。她的最后一任丈夫Б.梅斯谢列尔对她钟爱有加,一直伴随她走到人生的尽头……

如今,阿赫马杜琳娜青铜雕像立在墓地上,系丈夫Б.梅斯谢列尔为纪念亡妻创作的。阿赫马杜琳娜的嘴角紧闭,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双手拿着书藏在身后。阿赫马杜琳娜高仰着头,亭亭玉立地站在那里,目光望着远方……女诗人的这种站姿是梅斯谢列尔所熟悉并铭记在心中的。

去过塔鲁萨的人,会看到在奥卡河畔也竖立着同样一尊阿赫马杜琳娜雕像,只是尺寸较大,那是这个墓上雕的复制品。梅斯谢列尔将之赠给塔鲁萨市并竖立在奥卡河畔,以纪念阿赫马杜琳娜在塔鲁萨小城度过的时光。阿赫马杜琳娜之墓

萨文娜的临时墓地

萨文娜之墓

伊·萨文娜(ИяСергеевнаСаввина,-,第3区第58a排第4尊)是俄罗斯著名影剧女演员,苏联人民演员称号的获得者。

萨文娜出生在俄罗斯的沃罗涅日市,她本是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毕业生,可后来走上了演艺道路,是位自学成才的女演员。萨文娜在О.叶夫列莫夫领导的莫斯科契诃夫模范剧院工作多年,除舞台演出外,她还在影片《带叭狗的女人》中扮演女主角。这个角色让她打开了影视界的大门。之后,她参加了《车库》、《眼泪在流》、《聆听寂静》、《私生活》和《安娜·卡列尼娜》等48部影片和15部电视剧的拍摄,成为著名的影视明星。

著名导演梁赞诺夫在执导的影片《车库》时请萨文娜加盟,他认为与萨文娜合作是一种幸福;影片《雁南飞》的男主角鲍里斯的扮演者,著名演员А.巴塔洛夫也认为,在影片《带小狗的女人》中自己能与萨文娜同演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萨文娜在繁忙的演艺工作之余,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新闻专业。在演出闲暇时间,她撰写了《不同年代论文集》和《在美好而鲜亮的世界》等著作。

年,萨文娜因遭遇车祸去世,葬在女诗人阿赫马杜琳娜旁边。白色大理石墓碑上左面是个电影画面载图,取自影片《带叭狗的女人》。萨文娜在这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镜头画面上下方镌刻着她的名字和生卒日期。墓碑右半面是一个拉开的胶片,展示萨文娜主演的几部主要影片的镜头。此外,细心的观者会发现最下面的一个镜头没有画面,这个细节寓意深长,女演员去世中断了她的演艺生涯,在影片中再也无法留下她的倩影……

巴扬诺娃之墓

阿·巴扬诺娃(АллаНиколаевнаБаянова,-,第3区第58a排第3尊)俄罗斯女歌唱家,以演唱俄罗斯茨冈民歌和浪漫曲著称。年获得俄罗斯人民演员称号。

巴扬诺娃(原来姓列维茨卡娅,她的一位先祖就是18世纪俄罗斯著名画家Д.列维茨基)生于基希尼奥夫的演员家庭。她父亲是歌剧演员,母亲是芭蕾舞演员,因此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9岁时,她就与父亲一起在饭店演出,开始了演唱生涯。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人,不但有人给她钱,而且还有人给她贵重的首饰。

后来,侨居法国的俄罗斯歌唱家维尔金斯基听到了巴扬诺娃的歌唱,觉得她的歌声甜美,建议她去巴黎最有名的莫斯科大艾尔米塔什饭店演唱,那年她才13岁。巴扬诺娃在那里演唱了2年,获得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之后,她便开始在欧洲的贝尔格莱德、雅典等地巡演。在欧洲巡演后,她又去亚洲的黎巴嫩、埃及、叙利亚、约旦和巴勒斯坦等国。最后,全家去到布加勒斯特,开始在彼得·列欣柯的饭店演出。

巴扬诺娃幼年虽与父母生活在巴黎,但每周去俄桥子弟学校学习俄语。所以,她的法语和俄语都很好。

年之前,巴扬诺娃一直生活在罗马尼亚,当时她在欧洲已经大名鼎鼎。可她一直牢记父亲的遗言:“你应当在俄罗斯演唱。你若还没有给俄罗斯听众演唱,就无权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巴扬诺娃从50年代末就开始张罗回俄罗斯,年她才得到第一次到苏联巡演的机会。年,75岁的巴扬诺娃获得了苏联国籍,苏联政府赠给她在莫斯科的一套公寓。巴扬诺娃在回国后10年间演唱了场,成为一位苏联家喻户晓的女歌唱家。

巴扬诺娃的足迹遍及全球,歌声传遍世界,她的舞台演唱生涯一直持续到她生命结束的前两年。

巴扬诺娃曾三次结婚,可堕胎损害了身体,所以她没有子女,老年时与她为伴的只有几只狗和猫……

巴扬诺娃的墓地上到目前为止仍然立着一个木十字架,不知何时才能有一尊正式的墓上雕?

克洛索夫和卡萨特金娜夫妇之墓

柳·卡萨特金娜(ЛюдмилаИвановнаКасаткина,-,第3区第58a排第2尊)是俄罗斯著名的影剧演员,年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称号。

卡萨特金娜本来是学芭蕾舞的,但因脚骨骨折不得不转学戏剧表演。考莫斯科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时候,卡萨特金娜本人都不抱什么希望,因为知道自己的个子太矮(公分),但是考官老师对她说:“你知道米洛斯的维纳斯多高吗?才1米55!太阳神阿波罗也仅有1米65!所以你别胡思乱想了,好好考吧!”卡萨特金娜居然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了。她在戏剧学院不但找到了自己毕生奉献的职业,而且也收获了爱情。她未来的丈夫是导演系的学生谢尔盖·克洛索夫。他俩在年学院毕业后结成了伉俪。

年,卡萨特金娜在影片《驯虎女郎》扮演女主角,她因出色的表演而一举成名。之后,卡萨特金娜的主要角色均在自己丈夫谢·克洛索夫导演的影片(共12部)中。晚年,卡萨特金娜从事教学工作,培养戏剧学院的学生。

卡萨特金娜与丈夫是影坛伉俪,丈夫克洛索夫去世后11天,卡萨特金娜也尾随他离世,走完了60多年的婚姻历程。如今,她与丈夫合葬在一起,在天堂继续着自己的爱情。

卡萨特金娜夫妇去世后2年多,他们的墓地一直临时竖立着木十字架,原因是他们的儿子А.克洛索夫没有钱。后来,听说苏联人民演员В.兰诺沃伊领导下的光荣国际文化中心化缘为已故的苏联人民演员吉洪诺夫、卢奇科和什梅加的墓地制作了墓上雕,于是他去找兰诺沃伊。在后者的帮助下,卡萨特金娜的墓上雕终于在她诞辰90周年之前落成了。

在椭圆型的铜板上,镌刻着卡萨特金娜和克洛索夫的浮雕合影,铜板固定在一个灰色花岗石十字架上,表明这对艺坛伉俪是虔诚的基督徒。

卡萨特金娜的墓上雕的作者是雕塑家В.萨诺夫和Д.乌斯宾斯卡娅。别雷之墓

安·别雷(БорисНиколаевичБугаев,—,第3区第60排与38排交界处第36尊)是俄罗斯象征主义小说家兼诗人。别雷原来姓布加耶夫,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数学家与音乐家结合的家庭。年,别雷考入莫斯科大学数理系,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在莫大文史系继续学习了3年。

年,布加耶夫的《戏剧交响曲》的发表,以别雷这个笔名进入文坛。别雷登上文坛伊始,就对象征主义进行理论探索,阐述了自己所理解的象征主义。

别雷出版了《碧空泛金》、《灰烬》和《瓮》等诗集之后,便转向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银鸽》问世,这是一部象征主义小说的佳作。翌年秋,别雷开始长篇小说《彼得堡》。《彼得堡》是别雷的巅峰之作,也是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的范本。

30年代,别雷撰写了《两个世纪之交》,《世纪之初》和《两次革命之间》几本回忆录,成为记录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学历史的珍贵文献。

别雷在感情问题上有些错位。他与另一位象征派诗人勃洛克结识于年,两人很快就成为密友。但别雷爱上了勃洛克的妻子柳·门捷列耶娃,后者也以同样的感情回报,这种暧昧关系持续了两年之久。后来,门捷列耶娃经过10个月的痛苦思索,决定中断与别雷的关系,这个决定对于别雷是致命的打击,他万念俱灰,抛弃了一切到了国外。在国外,别雷对门捷列耶娃依然难以释怀,写了不少献诗……

年初,别雷病逝在莫斯科。帕斯捷尔纳克等作家联名在《消息报》上发表悼文,指出安德烈·别雷……是本世纪的卓越作家,他的名字将同俄罗斯以及全世界的经典作家一起载入史册……

别雷的墓置于一个长方形的石边中,墓碑为圆柱型,顶部有一个东西状似花瓶,围在柱身的白带上镌刻着他的名字和生卒年代。别雷的墓与众不同,墓碑旁还专门栽了一颗小树,如今已长得又粗又高了。

勃留索夫之墓

瓦·勃留索夫(ВалерийЯковлевичБрюсов,—,第3区第63排第24a尊)是白银时代杰出的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象征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勃留索夫11岁开始写诗,后考入莫斯科大学语文历史系,对语言、文学、历史、艺术和哲学等感兴趣。毕业后,勃留索夫献身于文学事业,成为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

勃留索夫欢迎十月革命,认为这个革命是新世界的一面旗帜,这个新世界面貌一新,能够消灭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文化。十月革命后,勃留索夫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下的各种文学组织和文化生活,还加入了俄国共产党。他从年起任莫斯科大学教授,同时创办了莫斯科高等文学艺术学院并任校长,在培养学生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勃留索夫的墓碑简单明了,系著名雕塑家Н.安德烈耶夫的作品:在暗灰色基座上立着一块同样暗灰色的石碑。上面是嵌在圆框中的勃留索夫的侧面浮雕:他留着板寸,撇着八字胡子,神情严肃地盯着前方……下面镌刻着醒目的“ВАЛЕРИЙБРЮСОВ”,此外,墓碑上再无其他字样。只是在基座上刻着他的生卒年代。

维尔纳茨基之墓

在莫斯科城南有一条大街叫维尔纳茨基大街,这条街道很长,从莫斯科地质化学学院开始到科学院总部结束,这条大街上有几所大学和科研所,均与维尔纳茨基有关,表明维尔纳茨基对俄罗斯科学做出的巨大贡献。

符·维尔纳茨基(ВладимирИвановичВернадский,-,第3区第45排第2尊)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学术兴趣广泛,研究领域涉及地质学、矿物学、地质化学、陨星学、生物学、古生物学、生物地球化学、土壤学、晶体学、放射地质学、哲学和历史学等。就学术视野的广泛和学术领域的多样来看,维尔纳茨基恐怕是俄罗斯近代科学史上一位无人企及的科学家。正因如此,他曾经是彼得堡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的三院院士。

维尔纳茨基生于彼得堡的一个官吏的家庭。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数理系自然学专业。毕业后成为彼得堡大学矿物学研究室的保管员。后来去意大利、法国和德国进修。回国后于年获得博士学位。年进入莫斯科大学晶体学和矿物学教研室工作,先后任副教授和教授。

维尔纳茨基去世十分突然。年12月25日,他请妻子去给他拿一杯咖啡,可当妻子去到厨房,维尔纳茨基突然因脑溢血倒在地上,昏迷13天后与世长辞。

维尔纳茨基的墓上雕比较昂贵,是雕塑家Н.维连斯基在年制作的。这个墓上雕由整块未经研磨的白色大理石制成,大理石抛光的正面顶端露出来维尔纳茨基的胸像,他的名字和生卒年代刻在中央,下面是这位科学家的一段名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出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变成一种能够改变我们星球面貌的地质力量。”。为了防止自然风化,墓上雕常年套着用透明的护罩。有些当代人不知道《红罂粟》这个芭蕾舞,但不少老人知道这个芭蕾舞剧并记得剧中的女主角桃花。她的未婚夫以及一些阴谋分子对苏联怀有敌意,想把苏联船长毒死以挑起事端。为了拯救苏联船长的生命,桃花打翻了送到船长嘴边的毒茶……为此,她的未婚夫开枪打死了桃花。临死的时候,桃花把苏联船长赠给她的那束红罂粟紧紧地搂在胸前……这个芭蕾舞音乐的作曲家就是苏联音乐文化大师格里埃尔。

格里埃尔之墓

列·格里埃尔(РейнгольдМорицевичГлиэ?р,-,第3区第63排第39a尊)是苏联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和音乐教育家,苏联人民演员称号获得者。格里埃尔是在俄罗斯获得三次格林卡音乐奖和三次斯大林一等奖和三次列宁勋章的唯一得主。

格里埃尔出生于一个德国铜管乐器工匠的家庭,后全家移居乌克兰基辅,年得到了俄罗斯国籍。格里埃尔最初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转为学习作曲和指挥,年毕业。20世纪初,格里埃尔在格涅辛音乐学校教音乐理论。

格里埃尔在作曲方面,曾经得到А.格拉祖诺夫,С.拉赫玛尼诺夫和Н.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作曲家的指点和真传,后成为基辅音乐学院教授,培养出大批作曲家。其中,Н.米亚斯科夫斯基和С.普罗柯菲耶夫就是他的高足。

格里埃尔说,“我不属于任何音乐小组和学派”,但从他的音乐创作可以看出与М.格林卡和А.鲍罗丁等作曲家的联系。

格里埃尔的作曲体裁十分广泛,他创作过交响乐、歌剧音乐、芭蕾舞音乐、协奏曲、室内乐、铜管乐以及歌曲,等等。

年,格里埃尔创作了现代题材的三幕芭蕾舞音乐《红罂粟》,由芭蕾舞导演В.季哈米洛夫(我们在上一辑介绍过这位芭蕾舞编导的墓地)执导,歌颂苏联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曾经在莫斯科大剧院和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排演,引起很大的反响。

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的时候,苏方曾经打算安排《红罂粟》的演出,由苏联著名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扮演女主角桃花,但中方在审查时觉得个别剧情与实际不符,结果取消了给毛泽东主席演出。

格里埃尔的墓上雕在他去世5年后制成的,是著名雕塑家М.阿尼库申和建筑师В.彼得罗夫的杰作。格里埃尔的胸像坐落在方柱形石碑上端,他身穿西服,衬衫口打着蝴蝶结。他的左手托着脑门,面部一付沉思的表情,仿佛在构思一部新的音乐作品。石柱下端刻着“ГЛИЭР”(格里埃尔)几个大写字母。我觉得,格里埃尔太有名了,这几个字母就足够让游人知道这里下葬的是何许人也。

杜甫仁科夫妇之墓

杜甫仁科是个悲剧人物。他与斯大林虽有过密切的交往,但他的影片经常被苏联官方禁演。杜甫仁科花费毕生心血准备了影片《海之歌》的拍摄,可遗憾的是,开拍前夕他因心肌梗塞去世……他的遗孀尤利娅·索恩采娃后来才把这部影片完成。

亚·杜甫仁科(АлександрПетровичДовженко,-,第3区第62排第1尊)是苏维埃乌克兰的著名电影导演,电影剧作家。

杜甫仁科出生在乌克兰切尔尼科夫省的一个多子女家庭。父母是文盲,家里土地很少,生活很穷,所以14个子女中只活下来2个,即亚历山大和他的妹妹波林娜。为了让亚历山大念书,父亲卖了家中极少的一部分土地。亚历山大没有辜负自己父亲的希望,学习用功,成绩优秀。后考入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一所中专教书。20世纪20年代,在乌克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后,杜甫仁科从事过各种工作:教育处秘书,剧院政委,出任波外交官和领事部秘书,与此同时还坚持创作版画……

从杜甫仁科的生平经历来看,他在年之前与电影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就是这位没有电影导演经验,也没有受过这方面教育的人,在年开始了在敖德萨电影制片厂工作并迷上了导演工作。然而,他既没有拍摄经验,又没有掌握这方面的技术,因此闹出许多笑话,还被请出过拍摄现场。年,杜甫仁科执导了影片《兹维尼戈拉》,影片把革命的史诗,抒情和讽刺结合在一起,得到观众的好评,从此杜甫仁科在电影界崭露头角。此后,他导演的影片一发不可收,如,《大地》、《伊凡》、《空中城市》和《肖尔斯》等。

后来,杜甫仁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的影片《五彩的生活》为迎合当局的口味一改再改,结果弄得面目皆非,完全成了一种政治宣传。影片《永别了,美国!》又因故终止拍摄……他想回到故乡乌克兰但得不到容许,他苦恼已极,在日记里写道:“我将死在莫斯科,就这样再也见不到乌克兰了!临死之前,我想请求斯大林把我的心掏出来,埋在故乡基辅,在第聂伯河的高岗上。”

年11月25日,杜甫仁科心肌梗塞,死在莫斯科郊外别列杰尔金诺自家的别墅,葬于莫斯科新圣母公墓。后来,杜甫仁科和妻子合葬在同一个墓地。白色大理石制作的杜甫仁科的胸像坐落在黑色的花岗岩立柱顶端。立柱上刻着杜甫仁科的全名。左边是杜甫仁科的妻子索恩采娃的黑色花岗石墓碑,索恩采娃的陶瓷肖像刻在椭圆形的框子里,墓碑上也刻着她的全名和生卒年代。

杜甫仁科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遗愿?

涅日丹诺娃之墓

安·涅日丹诺娃(АнтонинаВасильевнаНежданова,—,第3区第23排第2尊)是是20世纪最出色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涅日丹诺娃出生在乌克兰靠近敖德萨的一个农村里,她很小就表现出音乐天赋,7岁起就在教堂唱诗班唱歌。她父亲喜好音乐,会拉小提琴,却反对女儿从事音乐艺术。涅日丹诺娃我行我素,曾经在敖德萨音乐学院学习,后来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声乐班,之后进入大剧院任独唱演员,在俄罗斯和西方歌剧中扮演主要女主角,诸如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中的柳德米拉,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塔基亚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罗西娜和歌剧《金公鸡》中的女皇,等。但真正给涅日丹诺娃带来声誉的是她扮演的歌剧《伊凡·苏萨宁》中的安东尼达和歌剧《沙皇的新娘》中的马尔法。

涅日丹诺娃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歌唱造诣很深,能演唱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民歌,且有出色的表演才能。她在歌剧舞台上经常的合作伙伴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列·索宾诺夫,也曾经与意大利著名歌唱家恩里克·卡鲁索,俄罗斯著名歌唱家费·夏利亚宾和彼·斯洛夫佐夫合作演唱。

涅日丹诺娃的个人生活幸福,她的丈夫尼·科罗瓦诺夫是她的钢琴伴奏,一直陪着她到各地巡演。晚年,涅日丹诺娃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涅日丹诺娃的墓上雕是苏联著名雕塑家М.阿尼库申的作品。涅日丹诺娃的青铜胸像坐落在红色花岗岩制成的圆柱顶端,基座为红色花岗石板,上面饰着一棵橄榄枝。普拉科菲耶夫之墓

谢·普拉科菲耶夫(СергейСергеевичПрокофьев,-,第3区,第47排第11尊)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的俄罗斯作曲家和大胆的音乐革新家。他在音乐的旋律、节奏、和谐和配器等领域里都做出了革新,同时又与俄罗斯和世界的音乐传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年4月23日,普拉科菲耶夫生于叶卡杰林诺斯拉夫省松佐夫卡村一个农艺师的家庭。母亲马利亚会弹钢琴,他从小就从母亲那里知道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的马组卡舞曲和柴科夫斯基的歌剧音乐。普拉科菲耶夫六岁时便写出自己的第一部钢琴曲《印度加洛普舞曲》。他九岁去莫斯科,第一次听到了古诺的歌剧《浮士德》、鲍罗丁的《伊戈尔王》和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回到自己的家乡之后,他谱写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巨人》。年,他师从著名的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C·塔涅耶夫学习作曲理论。后来,他又跟作曲家格里埃尔学习作曲。在格里埃尔的指导下,他根据普希金的作品《鼠疫期间的欢宴》谱写出同名歌剧。年,他进人彼得堡音乐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开始了自己的专业作曲家生涯。

普拉科菲耶夫的第一部大型音乐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大获成功。从此,普拉科菲耶夫打开了音乐创作的新路,并且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深信不移。成名后,普拉科菲耶夫去过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国演出,并且受到欢迎。

普拉科菲耶夫是位多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了8部歌剧,7部芭蕾舞剧音乐,1部清唱剧,3部康塔塔,7部交响乐,5部钢琴协奏曲、2部小提琴协奏曲,2部大提琴协奏曲,9部钢琴奏鸣曲,1部交响童话《彼得和狼》以及其他的音乐作品。他还为电影《亚力山大·涅夫斯基》,电影《伊凡雷帝》及其他电影配过音乐。

普拉科菲耶夫的最有代表性的交响乐是他的《第七交响乐》()。这是作曲家的最后一部交响乐,也是他的最后一部大型的音乐作品。年7月5日,作曲家写完了这部作品的总谱,8个月后,他便与世长辞了。

普拉科菲耶夫的墓碑极为简单。黑色花岗石墓碑上镌刻着作曲家的全名和生卒年代,此外再无其他装饰。这个墓碑的简朴与这位作曲家的伟大成为鲜明的对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是俄罗斯最高的音乐学府,举世闻名。但这所音乐学院的创办人并不是柴可夫斯基,而是尼古拉·鲁宾施坦。

鲁宾施坦之墓

尼·鲁宾施坦(НиколайГригорьевичРубинштейн,-,第3区第40排第2尊)19世纪俄罗斯钢琴家和指挥家,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奠基人和首任院长。

鲁宾施坦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4岁开始学钢琴,7岁与自己的哥哥安东同台演奏,曾经在彼得堡、华沙、巴黎和柏林举办音乐会。鲁宾施坦兄弟的钢琴演奏得到李斯特、肖邦和门德尔松等著名钢琴家的高度赞赏。

鲁宾施坦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当上了12等文官。但鲁宾施坦对当官不感兴趣,后来才转向音乐,当上莫斯科一家孤儿学院的音乐教师。24岁的鲁宾施坦就成为莫斯科音乐界公认的领军人物。年成为俄罗斯音乐协会莫斯科分会会长,同年指挥莫斯科音乐学院乐队,直到去世。

鲁宾施坦关爱天才,提携柴可夫斯基,对确立后者在音乐界的地位起了很大的作用。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正是在鲁宾施坦的指导下由该学院的大学生努力排演的。柴可夫斯基对自己的恩师鲁宾施坦也十分感激,他认为鲁宾施坦是他的音乐作品的最佳阐释者,认为鲁宾施坦“对待艺术十分诚实,相当真诚,品行极为端庄。”他的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就是献给鲁宾施坦的。

年3月11日,鲁宾施坦客死法国巴黎,遗体运回莫斯科,下葬新圣母公墓。

鲁宾施坦胸像坐落在一个灰色方形石柱顶端。鲁宾施坦胸像虽小,但制作精良:他喜欢的发型,炯炯有神的眼神,瞥向两边的小胡子,微闭的嘴角,衬衫领口上的蝴蝶结,以及他那斜视的目光把这位作曲家生前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方形立柱正面除了镌刻着鲁宾施坦的名字和生卒年代,还有一个绕着橄榄枝的竖琴浮雕像。此外,还有一句说明:“莫斯科音乐学院奠基人”。斯克里亚宾之墓

亚·斯克利亚宾(АлександрНиколаевичСкрябин,—,第3区第40排第1尊)是19-20世纪之交的一位俄罗斯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是对俄罗斯象征主义音乐的总结。

斯克利亚宾生于一个莫斯科的外交官的家庭里。他从小就表现出特殊的音乐天赋,他7岁的时候,A·鲁宾斯坦就对他的钢琴演奏惊讶不已。可斯克利亚宾10岁那年进入莫斯科第二武备中学学习。在军校读书时,斯克利亚宾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的爱好,而且他几乎是与军校学习的同时开始了系统的音乐训练。与莫斯科大学教授,著名的作曲家C·塔涅耶夫的一次见面改变了斯克里亚宾的一生。年,斯克里亚宾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同时学习钢琴和作曲。此后,他开始坚定地走上音乐演奏和创作的道路。

19世纪90年代,斯克里亚宾主要是为钢琴谱曲。他的《F大调钢琴协奏曲》(作品第53号)是他的青年时代创作的杰作。此后,在年夏天,他就谱写出40多首钢琴剧,其中有第四钢琴奏鸣曲、《悲壮的史诗》和《撒旦史诗》这样的大型作品。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不大像19世纪俄罗斯音乐的旋律,他的音乐形象具有象征主义艺术所特有的警言格句。从他的音乐中可以发现,他想表现一些哲理思想,寻找一些新的多声和谐,并让这种和谐充满极其细腻的色调。

斯克里亚宾的第三交响乐叫做《神明的诗》(),这个标题是对但丁的《神曲》的暗示,音乐阐释人的精神和理性的力量。

斯克里亚宾的第四交响乐叫《狂喜的诗》(),这是作曲家在自身上寻找“神明”的一部作品,作品具有象征主义的意义,旨在表现作曲家摆脱了生活的诸多烦恼和矛盾。

-年,斯克里亚宾创作了交响诗《普罗米修斯》(亦称《火的史诗》),从而揭开了作曲家音乐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斯克利亚宾创作的作品很多,但他对宗教哲学十分感兴趣,因此,他曾构思过一部“宗教神秘剧”。《宗教神秘剧》是他用一生的心血谱写的作品。

斯克里亚宾的墓碑与鲁宾施坦的墓碑在结构上相似,均为作曲家肖像坐在方形立柱上端,但鲁宾施坦是胸像,而斯克里亚宾是高浮雕像,肖像镶在椭圆形框内,外边有橄榄枝环绕。立柱上镌刻着斯克里亚宾的名字和生卒年代。

这座墓碑系雕塑家Е.鲁达科夫的作品。

福尔采娃之墓

年,俄罗斯中央台1频道播放了12集电视连续剧《福尔采娃》,曾引起一股福尔采娃热。但对于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说,福尔采娃这个名字很陌生。然而在苏联时期,福尔采娃是个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和传奇式人物,令许多俄罗斯女性仰为观止。

叶·福尔采娃(ЕкатеринаАлексеевнаФурцева,-,第3区第14排第1尊)是苏联著名的国务活动家,这位来自特维尔省的纺织厂女工最后官至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书记,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她还任苏联文化部长长达14年之久。

福尔采娃在仕途上曾受到赫鲁晓夫的提携,所以当莫洛托夫、卡岗诺维奇、马林科夫、布尔加宁和伏罗希洛夫在年试图撤换赫鲁晓夫苏共第一书记的时候,福尔采娃与米高扬、苏斯洛夫、基里琴科、勃列日涅夫、朱可夫、什维尔尼克等人死保赫鲁晓夫。结果,赫鲁晓夫把莫洛托夫等人打成反党集团。年,赫鲁晓夫恩将仇报,把福尔采娃撵出苏共中央最高主席团,还收回了给她的别墅。福尔采娃为此曾割腕自杀,但被抢救过来……

福尔采娃是位女强人。她精力充沛,有创新精神,善于在困境找到办法和出路。在任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期间,她主持了莫斯科的一系列场馆建设,如“卢日尼基”体育馆综合体、儿童世界大楼、苏联国民经济展览馆(改建)等。任文化部长期间,福尔采娃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开办塔甘卡剧院、莫斯科儿童音乐剧院、莫斯科书店等;修建青少年宫、音乐厅、芭蕾舞学校大楼、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模范剧院新楼和马戏团场馆,等等。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莫斯科电影联欢节,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等国际大赛也是在福尔采娃的建议下进行的。此外,福尔采娃还说服了克格勃头子安德罗波夫,促进苏联文化艺术界人士与国际的来往和交流,让大剧院的芭蕾舞演员去美国演出,派莫斯科模范剧院的演员去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巡演……

有人认为,福尔采娃是苏联文化界许多人的良师益友。一些著名演员、歌唱家,如尼库林、季金娜、马戈马耶夫等人是她家中的常客。有人的认为,福尔采娃文化不高,只是“掌管国家的女厨子”,还说她会投领导所好,所以仕途上一路飙升;有些文化界人士认为福尔采娃对音乐、绘画等艺术一窍不通,甚至抱有反感。在她的禁止下,披头士和摇滚乐无法到苏联演出……总之,对福尔采娃褒贬不一,她在世和去世后都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福尔采娃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第一个丈夫离她而去,投入另一个女人的怀抱;第二个丈夫身为苏联外交副部长,也有外遇……最后,福尔采娃的家庭彻底破碎了……

关于福尔采娃的死因有两种说法:一是她死于心脏病突发;二是她自杀在自家公寓的浴缸里。

福尔采娃的墓上雕很有气势,由四块白色大理石板构成,靠右边的一块侧边为竖琴形状,在第3区里十分心目。墓上雕石板上部是福尔采娃的高浮雕像,她披着大披肩,卷发拢在脑后盘在头顶,显得很庄重。她的目光柔和,但同时显出一种深深的自信。高浮雕像下面刻着她的全名。左侧是她母亲的全名,可见她母亲与她葬在一起。

福尔采娃高浮雕像的作者是著名雕塑家凯尔别里,他下葬在第4区,距离福尔采娃墓地并不远。

涅高兹之墓

在俄罗斯乃至世界,钢琴界人士都知道涅高兹的名字,因为涅高兹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座不可企及的高峰。涅高兹的钢琴教学方法对发展俄罗斯和世界的钢琴演奏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论钢琴弹奏技巧》一书也对钢琴教学理论和实践做出极大的贡献。

亨利·涅高兹(ГенрихГуставовичНейгауз,—,第3区地61排第25尊)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德裔钢琴家的家庭。年来到俄罗斯,毕业于彼得堡音乐学院。之后,他在作曲家亚·格拉祖诺夫的支持下开办了自己的音乐学校,在第比利斯、基辅等地教学。年起,卢那察尔斯基下令把涅高兹调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他一干就是42年。-年,他还任该音乐学院院长。

涅高兹从小对肖邦的音乐作品就情有独钟,是肖邦作品的最佳阐释者,此外,他还演奏舒曼、李斯特、贝多芬等作曲家的作品。涅高兹还是在一场音乐上首次演奏德彪西的24首序曲的俄罗斯钢琴家。

涅高兹一生把俄罗斯、维也纳和德国的钢琴演奏学派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自的演奏学派,成为莫斯科钢琴学派的奠基人。对涅高兹的生平无需多介绍,我们只要把他培养出来的钢琴家列出,就可以知道这是位多么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他教出来的学生有:斯·里赫特(-)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苏联人民演员,苏联第一位葛莱美奖获得者;埃·吉列里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苏联人民演员;吉·赫列尼科夫——(-),著名作曲家,苏联人民演员,曾任苏联音乐家协会主席(-);雅·扎克(-)著名钢琴家,苏联人民演员;叶·马里宁(-),著名钢琴家,苏联人民演员;艾·维尔萨拉泽(-)著名钢琴家,苏联人民演员;阿·纳谢特金(-),钢琴家,俄罗斯人民演员,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玛·费多罗娃(-)钢琴家,俄罗斯人民演员,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阿·留比莫夫(-)钢琴家,指挥,俄罗斯人民演员;维·戈尔诺斯塔耶娃(-)钢琴家,俄罗斯人民演员,莫斯科音乐家协会主席;阿·维杰尔尼科夫(-),钢琴家,俄罗斯功勋演员,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亚·斯洛博基亚尼克(-)钢琴家,俄罗斯功勋演员;伊·朱可夫(-),钢琴家,俄罗斯功勋演员;杰·古特曼(-),钢琴家,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贝·马兰茨(-),钢琴家,教授和教育家;谢·苯基茨基(-),钢琴家,萨拉托夫音乐学院教授;乌·杜波娃-谢尔盖耶娃(-),女钢琴家,俄罗斯功勋艺术活动家;列·布卢姆伯格(-)俄罗斯钢琴家,音乐教育家;瓦·瓦西里耶夫(-),钢琴家,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金奖得主;斯·涅高兹(-)钢琴家,涅高兹之子,帕斯捷尔纳克的继子。

涅高兹在俄罗斯钢琴界乃至音乐界是位偶像,令人翘楚;可他的个人生活并不美满。当然,这是由于他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他的第一位妻子吉娜伊达·涅高兹是他在基辅音乐学院任教时的学生。吉娜伊达是涅高兹生活上的支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他,还与他生了两个儿子——阿德里安和斯坦尼斯拉夫。但是涅高兹对她不忠,还与初恋女友生下一个女儿。这让吉娜伊达感到失望,于是嫁给了好友——著名诗人Б.帕斯捷尔纳克,还把她与涅高兹生的儿子斯坦尼斯拉夫带走了……

涅高兹墓地上是块方形石碑,石碑最上面刻着东正教十字架,下边镌刻着涅高兹的名字和生卒年代。基座的石板状似三角钢琴的琴盖,寓意这位艺术大师一生与钢琴的密切联系。

推荐阅读

新圣母公墓里鲜为人知的名人墓(之四)

新圣母公墓里鲜为人知的名人墓(之三)

新圣母公墓里鲜为人知的名人墓(之二)

新圣母公墓里鲜为人知的名人墓(之一)

任光宣

赞赏

长按







































白瘢风图片
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rongweicar.com/rdmz/2920.html


当前时间: